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健专利>正文

钢结构房屋用房梁承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218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房屋用房梁承重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钢结构连接节点对地震缓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结构房屋用房梁承重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屋结构
,尤其涉及钢结构房屋用房梁承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

钢柱

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

场馆等领域;现有企业厂房大多采用钢结构,厂房钢结构中会出现大量梁柱节点,节点装置的好坏直接会影响整个厂房结构的抗震性能,目前在梁柱节点位置通常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上述连接方式和构造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难以确保节点处具有可控的变形耗能能力,由于焊缝

螺栓本身的塑性变形能力较差,虽然在连接节点处设置了加劲肋以加强钢柱和钢梁之间的连接,但是主要受力的依旧是连接钢柱和钢梁的螺栓以及焊接位置处,这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抗震性能不佳,当强震发生时,容易在连接件(焊接)处发生脆性断裂,安全性较差(针对一些跨度较大的钢梁,由于地震纵波

横波在传递过程中是不断衰减的,会导致钢梁两端所受地震波能量产生一定差异,致使钢梁两端与钢柱连接部位震动幅度不同,会加剧连接节点处的损毁);传统的钢结构连接节点处为了实现对地震产生的能量进行缓冲,通常在连接节点处设置耗能部件,如:在钢结构连接节点处设有卷簧板等用于实现对震动能量进行缓冲

吸收,然而上述耗能部件所能承受的能量相对于强大的地震波能量相比远远是不足的,当强震来临时,无法满足对地震波的缓冲需求;于此,我们提供一种钢结构房屋用房梁承重结构用于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钢结构房屋用房梁承重结构,本方案通过在钢梁

钢柱之间设置过渡组件并且当强震来临时,过渡组件相对于钢柱产生上下摆动(受地震纵波影响)

钢梁相对于过渡组件产生滑动(受地震横波影响),从而实现以地震纵波

横波之间的能量进行相互牵制,能够实现较佳的缓冲效果,避免钢结构连接节点处产生较大幅度的晃动,以确保承重结构的安全

稳定

[0004]钢结构房屋用房梁承重结构,包括相配合的钢柱

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上安装有承载架且承载架上设有浇筑腔,所述浇筑腔内转动安装有过渡组件且过渡组件与浇筑腔转动安装部位上

下两端分别设有与浇筑腔上

下壁抵接的溃缩组件,所述浇筑腔内填充有混凝土;所述钢梁套设于过渡组件内且过渡组件上设有与钢梁配合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两侧分别连接有设于过渡组件上的弹性形变部;所述过渡组件内设有耗能组件且当过渡组件相对于浇筑腔产生转动时,耗能组件消耗过渡组件的转动能量且抑制过渡组件的转动

[0005]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1)本方案通过在钢梁

钢柱之间设置过渡组件并且当强震来临时,过渡组件相对于钢柱产生上下摆动(受地震纵波影响)

钢梁相对于过渡组件产生滑动(受地震横波影响),从而实现以地震纵波

横波之间的能量进行相互牵制,能够实现较佳的缓冲效果,避免钢结构连接节点处产生较大幅度的晃动,以确保承重结构的安全

稳定;(2)本方案中采用连接柱

弧形部之间卡接的连接方式而实现将过渡组件与钢柱之间的可靠连接,使得过渡组件

钢柱之间的连接尽可能少的使用螺栓

焊接等连接方式,以免当强震来临时,因上述部位塑性变形能力较差,当所受负荷过大时,易产生脆性断裂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专利技术钢梁

钢柱

过渡组件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弧形部

连接柱配合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过渡组件剖视后内部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
A

A
截面剖视后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过渡组件

承载架分离时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滑块

矩形槽

第二弹簧板连接关系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柔性管路

液压腔

第二磁体配合关系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该承重结构在强震时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钢梁两端与之配合的过渡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07]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9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0008]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钢结构房屋用房梁承重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相配合的钢柱
1、
钢梁2,在钢柱1面向钢梁2一侧固定安装有承载架3(承载架3经螺栓与钢柱1之间实现固定连接,在承载架3上设有加强筋板,以增强承载架3的抗负荷性能),如图5所示,在承载架3内设有浇筑腔4且浇筑腔4内转动安装有过渡组件,过渡组件和浇筑腔4转动安装部位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浇筑腔4内上下两壁抵接的溃缩组件,在浇筑腔4内浇筑有混凝土,如图9所示,钢梁2位于两钢柱1之间且钢梁2的两端分别经过渡组件

承载架3实现与钢柱1的固定安装,钢梁2一端套设在与之对应的过渡组件内并且在过渡组件上设有与钢梁2配合的定位组件,在定位组件两侧分别连接有设置在过渡组件上的弹性形变部,在过渡组件内设有耗能组件,当过渡组件相对于浇筑腔4产生转动时,耗能组件消耗过渡组件的转动能量进而实现抑制其相对于浇筑腔4的转动幅度;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其过程如下: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过渡组件在溃缩组件

以及浇筑腔4内的混凝土的作用下,实现相对于承载架3的固定安装(此时过渡组件

承载架3之间为刚性连接),而钢梁2相对于过渡组件在定位组件的作用下,也同步实现两者之间的刚性连接,以满足在正常使用过程中,
承重结构的可靠

稳定性;当地震发生时,由于纵波是推进波,其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
5.5
‑7千米
/
秒,最先到达震中,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
3.23

4.0
千米
/
秒,其第二到达震中,故,地震纵波相比于地震横波会首先到达现场位置;故,位于钢梁2两端的钢柱1会首先在地震纵波能量的影响下而产生竖向晃动,由于钢梁2的跨度距离较大,会导致钢梁2两端与钢柱1的连接节点位置处,在竖向的晃动幅度产生差异(即,靠近震源一侧竖向晃动位移较大,而远离震源一侧竖向晃动位移较小),致使位于钢梁2两端的连接节点在竖向的晃动位移不同,如图8中所示,会使得位于两端的过渡组件相对于承载架3有一个产生转动的趋势,此时设于浇筑腔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钢结构房屋用房梁承重结构,包括相配合的钢柱
(1)、
钢梁
(2)
,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
(1)
上安装有承载架
(3)
且承载架
(3)
上设有浇筑腔
(4)
,所述浇筑腔
(4)
内转动安装有过渡组件且过渡组件与浇筑腔
(4)
转动安装部位上

下两端分别设有与浇筑腔
(4)


下壁抵接的溃缩组件,所述浇筑腔
(4)
内填充有混凝土;所述钢梁
(2)
套设于过渡组件内且过渡组件上设有与钢梁
(2)
配合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两侧分别连接有设于过渡组件上的弹性形变部;所述过渡组件内设有耗能组件且当过渡组件相对于浇筑腔
(4)
产生转动时,耗能组件消耗过渡组件的转动能量且抑制过渡组件的转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房屋用房梁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腔
(4)
内固定有连接柱
(6)
且过渡组件转动安装于连接柱
(6)
;所述过渡组件包括与连接柱
(6)
同轴心转动配合的弧形部
(7)
且弧形部
(7)
一体连接有直线部
(8)
,所述弧形部
(7)、
直线部
(8)
内均设有空腔结构,所述耗能组件设于弧形部
(7)
内,所述钢梁
(2)
套设于直线部
(8)
内;所述弧形部
(7)
对应圆心角大于
180
°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房屋用房梁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组件包括若干间隔安装在弧形部
(7)
外壁的溃缩杆
(9)
且若干溃缩杆
(9)
远离弧形部
(7)
一端共同连接有抵接板
(10)。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房屋用房梁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
(1)、
钢梁
(2)
均为工字型钢,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穿设于钢梁
(2)
上翼缘

下翼缘的高强度螺栓
(11)
,所述直线部
(8)
上下两壁分别设有矩形槽
(12)
且矩形槽
(12)
内滑动设有与高强度螺栓
(11)
配合的滑块
(13)
;所述滑块
(13)
两侧分别经弹性形变部与矩形槽
(12)
连接,所述高强度螺栓
(11)
头部一端抵接于直线部
(8)
且高强度螺栓
(11)
螺杆末端配合有锁止螺母
(14)
,所述矩形槽
(12)
内浇筑有混凝土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结构房屋用房梁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李万里刘继发王海博岳辰光张帆谢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王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