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消解双壳贝类组织且不影响微塑料形态的消解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178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消解双壳贝类组织且不影响微塑料形态的消解法,包括如下步骤:样品采集及预处理;用超纯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消解双壳贝类组织且不影响微塑料形态的消解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塑料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消解双壳贝类组织且不影响微塑料形态的消解法


技术介绍

[0002]微塑料是一种直径小于
5mm
的塑料颗粒,是一种造成污染的主要载体

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现有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无处不在,对海洋生态的威胁逐渐加重,伴随着海洋食品的兴起,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微塑料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0003]微塑料主要通过食物链进行传播,海洋中的滤食性动物会将海水中的微塑料颗粒摄入体内

双壳贝类由于移动能力弱且地区代表性强,容易受环境污染影响,被广泛作为环境污染监测的指示物种

将双壳贝类作为指示性物种开展研究时,通常是先通过消解法去除有机质的干扰,将有机质体内的微塑料颗粒释放出来,再通过浮选

过滤

密度分离等方法将微塑料颗粒与样品基质分离,最后再借助特殊仪器对微塑料进行分析检测,确定微塑料的种类和丰度

目前主要采用的消解法有酸消解法和碱消解法

采用酸消解法能够快速实现消解,但会导致部分微塑料出现腐蚀,如
PET
,且提取率较低;采用碱消解法的提取效率高,但仅适用于小样品生物组织,同样也会导致一些微塑料损毁严重,如
PC
;所以需要研究开发出一种既能够实现高效消解又不会破坏微塑料形态的双壳贝类组织新型消解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效消解双壳贝类组织且不影响微塑料形态的消解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高效消解双壳贝类组织且不影响微塑料形态的消解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
样品采集:将捕获的新鲜双壳贝类进行表面清洗以去除盐分,将清洗后的双壳贝类放入洗净的绝缘玻璃罐中,用乙醇溶液保存并在2小时内带回实验室;
[0008]S2、
样品预处理:使用超纯水将双壳贝类表面反复冲洗至洁净并分离出软组织,将分离出的软组织用超纯水清洗后进行解剖,分离出内脏团

鳃和肉质,将不同部位的样品合并到一起,粉碎均匀,制得样品匀浆;
[0009]S3、
配置均质液:在玻璃容器中用超纯水

缓冲液

氯化钠

抑制剂

表面活性剂配置出
70

100ml
的均质液,并使其最终浓度为:
[0010]缓冲液
380

400mM

[0011]抑制剂
50

80mM

[0012]氯化钠
100

120mM

[0013]表面活性剂1%~2%;
[0014]S4、

0.8

1.2g
步骤
S2
中所制得的样品匀浆加入到步骤
S3
所制得的均质液中并通过均质装置进行物理匀浆,制得混悬液;
[0015]S5、
将步骤
S4
中的混悬液在
50

60℃
下孵育
15

20min
,然后加入蛋白酶
k
并使得其在混悬液中的浓度为
500ug/ml
,在
50

60℃
下孵育6~
8h
,再加入高氯酸钠并使得其在混悬液中的浓度为5~
6M
,在室温下振荡混悬液
20

30min
,通过均质装置对混悬液进行二次物理匀浆,然后在
55

60℃
下孵育
20

30min

[0016]S6、
将步骤
S5
中最终得到的混悬液进行真空抽滤,抽滤完成后干燥,计算得出微塑料含量,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微塑料的光谱特性和微观形态进行鉴定

[00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1
中,乙醇溶液的浓度为
60
%~
80


[00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3
中所采用的玻璃容器为
250ml
酸洗的螺旋盖玻璃烧杯

[00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3
中的缓冲液为
Tris

Hcl
缓冲液,抑制剂为乙二胺四乙酸,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0020]优选地,为了更好地实现均质,所述步骤
S4

S5
中采用的均质装置均为外部连接有振动组件的注射器

[0021]优选地,所述步骤
S5
中,蛋白酶
K
为冻干粉且活力
≥30units/mg protein。
[0022]优选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抽滤,所述步骤
S6
中,抽滤所用滤膜为尼龙膜,孔径为1μ
m
,直径
60mm。
[002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6
中,微塑料鉴定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拉曼光谱技术

热分析技术中的一种

[0024]进一步地,所述的双壳贝类为贻贝

蛤蜊

牡蛎



扇贝中的一种

[0025]进一步地,所述的微塑料为聚苯乙烯

聚乙烯

聚氯乙烯

聚酯

聚酰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026]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提供一种微塑料的新型消解方法,通过使用蛋白酶
k
来实现双壳贝类的有机质消解,解决了现有酸碱消解法容易破坏微塑料形态甚至完全腐蚀溶解微塑料,导致微塑料检出率降低的问题,能够高效地实现双壳贝类有机质的消解,且经过消解后微塑料光谱和微观形态未发生改变,能够对双壳贝类生物软组织中的微塑料进行准确定量分析,为目标生物生存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状况提供科学参考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实施例二中消解前的
PC
原样电镜扫描图;
[0028]图2为实施例二中消解后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高效消解双壳贝类组织且不影响微塑料形态的消解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
样品采集:将捕获的新鲜双壳贝类进行表面清洗以去除盐分,将清洗后的双壳贝类放入洗净的绝缘玻璃罐中,用乙醇溶液保存并在2小时内带回实验室;
S2、
样品预处理:使用超纯水将双壳贝类表面反复冲洗至洁净并分离出软组织,将分离出的软组织用超纯水清洗后进行解剖,分离出内脏团

鳃和肉质,将不同部位的样品合并到一起,粉碎均匀,制得样品匀浆;
S3、
配置均质液:在玻璃容器中用超纯水

缓冲液

氯化钠

抑制剂

表面活性剂配置出
70

100ml
的均质液,并使其最终浓度为:缓冲液
380

400mM
;抑制剂
50

80mM
;氯化钠
100

120mM
;表面活性剂1%~2%;
S4、

0.8

1.2g
步骤
S2
中所制得的样品匀浆加入到步骤
S3
所制得的均质液中并通过均质装置进行物理匀浆,制得混悬液;
S5、
将步骤
S4
中的混悬液在
50

60℃
下孵育
15

20min
,然后加入蛋白酶
k
并使得其在混悬液中的浓度为
500ug/ml
,在
50

60℃
下孵育6~
8h
,再加入高氯酸钠并使得其在混悬液中的浓度为5~
6M
,在室温下振荡混悬液
20

30min
,通过均质装置对混悬液进行二次物理匀浆,然后在
55

60℃
下孵育
20

30min

S6、
将步骤
S5
中最终得到的混悬液进行真空抽滤,抽滤完成后干燥,计算得出微塑料含量,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微塑料的光谱特性和微观形态进行鉴定
。2.
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辉宋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