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1766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请求保护一种智能锁,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锁头体,锁头体内设有锁舌和锁体,锁体连接有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锁


技术介绍

[0002]智能锁是一种常见的锁具,市面上的智能锁通常会将机械锁芯和锁舌连接在一起,这样能快速开关锁,但与锁舌直接固定连接的机械锁芯结构单一,仅有一个固定点,当强行移动锁舌或扭动锁芯时,固定点容易因为强制扭转而断裂,从而导致智能锁被暴力破坏,安全系数较低,因此需要一种安全系数较高的智能锁

[0003]结合以上原因,如何提高安全系数正是本申请所考虑的问题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锁,该装置安全系数较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锁,包括有锁头体,锁头体内设有锁舌和锁体,锁体连接有呈
U
型且一端与锁体转动连接的锁梁,锁体内设有控制芯片和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的电机,电机连接有螺纹套,螺纹套连接有用于与锁梁固定连接以带动锁梁移动的螺纹杆,锁梁朝向螺纹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抵触件,螺纹杆朝向锁梁一侧连接有内齿轮,当螺纹杆朝向远离螺纹套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抵触件会插入内齿轮的齿间,锁舌末端固定连接有转动件,转动件设有截面呈方形的连接槽,锁梁朝向转动件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抵触连接槽内壁且截面呈方形的连接块;
[0006]在连接块抵触连接槽内壁时,转动锁梁可以带动锁舌移动

[0007]综上所述,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控制芯片通过控制电机的正向或反向转动实现锁具的开关,当锁具需要解锁时,锁梁不与螺纹杆连接的一端与锁体抵接,启动电机正向转动,电机带动螺纹套转动,由于螺纹套的位置不会移动,因此会带动螺纹杆向远离螺纹套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锁梁远离锁体,当螺纹杆移动至螺纹套顶部时,螺纹杆不再移动而是随着螺纹套一起转动,此时螺纹杆上的第一抵触件已经移动至内齿轮内,而内齿轮又被螺纹杆带动转动,因此只需通过内齿轮抵触第一抵触件转动很小的角度,便能带动锁梁转动,使锁梁不与螺纹杆连接的一端远离锁体,锁梁带动连接块抵触连接槽并正向转动,锁舌朝向锁头体内部移动,从而实现一次自动解锁过程;
[0008]当锁具需要上锁时,启动电机反向转动,电机带动螺纹套反向转动,同样只需通过内齿轮抵触第一抵触件转动很小的角度,便能带动锁梁转动复位,使锁梁不与螺纹杆连接的一端靠近锁体,继而螺纹套反向转动会带动螺纹杆向靠近螺纹套的方向移动,使锁梁不与螺纹杆连接的一端再次与锁体抵接,锁梁带动连接块抵触连接槽并反向转动,锁舌朝向锁头体外部移动,从而实现一次自动上锁过程;
[0009]本专利技术的锁芯结构类似于
U
型锁,在关锁状态时,两个端点均能通过与锁体抵触而形成固定点,此时若要强行扭动锁梁,需要同时破坏两个固定点,并且由于其中一个固定点扭转时为支点,另一个固定点处需要受到的力便会因为杠杆原理显著增大,从而大幅提高
暴力破坏锁具的难度,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锁头体的爆炸图;
[0012]图3为锁舌的剖面图;
[0013]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0014]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0015]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
[0016]图7为图6中
A
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附图标记:
1、
锁体;
2、
锁梁;
3、
控制芯片;
4、
电机;
5、
螺纹套;
6、
螺纹杆;
7、
内齿轮;
8、
锁头体;
[0018]11、
第二容纳槽;
12、
第三容纳槽;
13、
第五容纳槽;
14、
第七容纳槽;
15、
第八容纳槽;
16、
阻挡件;
17、
弹簧;
[0019]21、
第一抵触件;
22、
第四容纳槽;
23、
连接块;
[0020]41、
第一传动轴;
42、
第一传动齿轮;
43、
第三传动齿轮;
44、
减速齿轮;
45、
第二传动轴;
46、
第四抵触件;
[0021]51、
第二传动齿轮;
52、
抵触块;
53、
第四容纳槽;
54、
第三传动轴;
55、
第四传动轴;
56、
机械锁芯;
[0022]541、
第五抵触件;
[0023]551、
容纳腔;
552、
第六抵触件;
553、
第七抵触件;
554、
环形槽;
[0024]561、
圆头弹子;
562、
第六容纳槽;
563、
通槽;
[0025]61、
弹性件;
62、
容纳环;
63、
第一容纳槽;
[0026]71、
第二抵触件;
[0027]81、
智能锁本体;
82、
锁舌;
83、
抵触柱;
84、
抵触杆;
[0028]811、
指纹识别装置;
812、
密码控制装置;
[0029]821、
转动件;
822、
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31]参照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一种智能锁,包括有锁头体8,锁头体8内设有锁舌
82
和锁体1,锁体1连接有呈
U
型且一端与锁体1转动连接的锁梁2,锁体1内设有控制芯片3和与控制芯片3电连接的电机4,电机4连接有螺纹套5,螺纹套5连接有用于与锁梁2固定连接以带动锁梁2移动的螺纹杆6,锁梁2朝向螺纹杆6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抵触件
21
,螺纹杆6朝向锁梁2一侧连接有内齿轮7,当螺纹杆6朝向远离螺纹套5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抵触件
21
会插入内齿轮7的齿间,锁舌
82
末端固定连接有转动件
821
,转动件
821
设有截面呈方形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锁头体
(8)
,锁头体
(8)
内设有锁舌
(82)
和锁体
(1)
,锁体
(1)
连接有呈
U
型且一端与锁体
(1)
转动连接的锁梁
(2)
,锁体
(1)
内设有控制芯片
(3)
和与控制芯片
(3)
电连接的电机
(4)
,电机
(4)
连接有螺纹套
(5)
,螺纹套
(5)
连接有用于与锁梁
(2)
固定连接以带动锁梁
(2)
移动的螺纹杆
(6)
,锁梁
(2)
朝向螺纹杆
(6)
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抵触件
(21)
,螺纹杆
(6)
朝向锁梁
(2)
一侧连接有内齿轮
(7)
,当螺纹杆
(6)
朝向远离螺纹套
(5)
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抵触件
(21)
会插入内齿轮
(7)
的齿间,锁舌
(82)
末端固定连接有转动件
(821)
,转动件
(821)
设有截面呈方形的连接槽
(822)
,锁梁
(2)
朝向转动件
(821)
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抵触连接槽
(822)
内壁且截面呈方形的连接块
(23)
;在连接块
(23)
抵触连接槽
(822)
内壁时,转动锁梁
(2)
可以带动锁舌
(82)
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
(6)
与锁梁
(2
的固定连接处设有弹性件
(61)
,所述内齿轮
(7)
固定连接有朝向螺纹杆
(6)
方向设置的第二抵触件
(71)
,所述螺纹杆
(6)
固定连接有朝向内齿轮
(7)
方向设置的容纳环
(62)
,所述容纳环
(62)
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二抵触件
(71)
的第一容纳槽
(63)
,所述容纳环
(62)
内径大于弹性件
(61)
外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锁头体
(8)
内还固定连接有设于转动件上方两个抵触柱
(83)
,两个抵触柱
(83)
分别设于连接槽
(822)
的两侧,转动件
(821)
朝向抵触柱
(83)
一侧转动连接有连通连接槽
(822)
内外的抵触杆
(84)
;在抵触杆
(84)
呈竖直状态时,抵触杆
(84)
与抵触柱
(83)
抵触且阻止转动件
(821)
转动;在抵触杆
(84)
被连接块
(23)
抵触时,抵触杆
(84)
转动且不再阻止转动件
(821)
转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轮
(7)
的齿顶圆直径大于锁梁
(2)
设于锁体
(1)
内部部分的外径,所述内齿轮
(7)
的齿顶至齿根的直线长度长于有第一抵触件
(21)
的宽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
(1)
上还设有第二容纳槽
(11)
,当锁具上锁时,锁梁
(2)
远离螺纹杆
(6)
一端容纳于第二容纳槽
(1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
(4)
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
(41)
,所述第一传动轴
(41)
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
(42)
,所述螺纹套
(5)
连接有与第一传动齿轮
(42)
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
(51)
,当电机
(4)
启动时,第一传动轴
(41)
通过第一传动齿轮
(42)
带动第二传动齿轮
(51)
转动,继而第二传动齿轮
(51)
会带动螺纹套
(5)
转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秀凯石立勋张伊文徐朝彩王坤赵东杰何成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因特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