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和非织造布功能整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1714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非织造布功能整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和非织造布功能整理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和非织造布功能整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非织造布功能整理的
,具体涉及一种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和非织造布功能整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

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的具有柔软

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

[0003]功能整理属于非织造布生产线中主要工序之一,按常规工艺生产的非织造材料由于原料和工艺技术的限制,自身存在表面平整度差

不耐氧化

无防水防油等缺陷,无法直接用于应用领域

需将非织造材料与整理剂或其他功能性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提升材料性能

[0004]传统的非织造布后整理主要是将非织造布浸渍处理剂,然后进入烘箱完成定型作用

目前非织造布所用处理剂中主要成分是防水防油剂,该成分难溶于水,主要制成乳液进行处理,而乳液的分散稳定性不高,常因乳液中其他成分的加入而发生破乳或沉淀

生产过程中乳液中的固含量会发生变化,成为影响产品防油拒水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混合后的乳液经长时间存放后质量变得不稳定

此外,防水防油性能只作用于非织造布表面,使用浸渍的功能处理方式使非织造布整体都包裹上处理剂,因此处理剂单耗较高

而完全浸湿的非织造布材料又需更多的热能进行烘干,影响电气单耗和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非织造布防油拒水性能和均匀性不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和非织造布功能整理工艺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双酚
A
溶解于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制成混合溶液备用;双酚
A
结构式为;(2)将聚四氟乙烯乳液和防水防油剂溶于己二异氰酸酯和三氯乙烷的混合溶液中,得到三氯乙烷乳液;(3)将混合好的三氯乙烷乳液全部滴入步骤(1)中氢氧化钠和双酚
A
混合溶液中,充分搅拌使分散均匀;(4)将步骤(3)分散均匀的溶液加热至
45

55℃
,使己二异氰酸酯和双酚
A
在颗粒界面发生缩聚反应,形成壁材为聚氨酯

芯材为防水防油剂的微胶囊

[0007]进一步的,步骤(1)中双酚
A
的浓度为
40%

60%
,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
30%

40%
,双酚
A
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
2:5。
[0008]进一步的,步骤(2)中聚四氟乙烯乳液的固含量为
50%

65%
,粒径为
0.15
μ
m

0.2
μ
m

pH
值为
9.5

10.5
;防水防油剂的固含量为
30%

40%
;己二异氰酸酯的固含量为
30%

50%
;三氯乙烷溶液的固含量为
40%

60%
;防水防油剂:聚四氟乙烯乳液的质量比为
0.95
‑1:1;三氯乙烷溶液:己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2‑
2.5

1。
[0009]进一步的,步骤(2)中防水防油剂为石蜡

铝皂类防水防油剂

吡啶季铵盐类防水防油剂

羟甲基三聚氰胺衍生物类防水防油剂

硬脂酸铬配合物类防水防油剂

有机硅类防水防油剂

氟系防水防油剂中的至少一种

[0010]进一步的,步骤(4)中混合溶液加热采用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方式

[0011]进一步的,步骤(4)制成的微胶囊的粒径为1‑
200
μ
m
,优选为1‑
50
μ
m。
[001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织造布功能整理工艺,具体为将上述制备工艺制得的微胶囊覆盖在非织造布材料的至少一面,烘干得到成品非织造布

[0013]进一步的,微胶囊的覆盖方式为喷涂

刮涂或浸渍

[0014]进一步的,微胶囊的喷涂量为成品毡材质量的
0.1%

10%。
[0015]进一步的,烘干温度为
200

300℃
,烘干时间为1‑
30min。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微胶囊整理技术优化非织造布化学处理方式,将功能性物质与有关高分子化合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包覆封闭起来,制成颗粒直径在1‑
200
μ
m、
常态下为稳定的固体颗粒;而该微粒物质原有的基本性质不受损失,能在高温下释放出来;提高分散稳定性和各组分间的相容性;同时提高了非织造布拒水防油的性能和均匀性,降低了各种处理剂和电气能源的单耗,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1一种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
50%
浓度的
20mL
双酚
A
溶解于
40%
浓度的
50mL
稀氢氧化钠水溶液中;(2)将
4g
固含量为
60%
的聚四氟乙烯乳液(粒径
0.15
μ
m

0.17
μ
m

pH
值约为
10
)和
3.8g
固含量为
38%
的防水防油剂(传化
E6
)溶于
10g
固含量为
40%
的己二异氰酸酯和
24g
固含量为
50%
的三氯乙烷溶液中,混合得到三氯乙烷乳液;(3)将三氯乙烷乳液缓缓全部滴入步骤(1)氢氧化钠和双酚...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双酚
A
溶解于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制成混合溶液备用;(2)将聚四氟乙烯乳液和防水防油剂溶于己二异氰酸酯和三氯乙烷的混合溶液中,得到三氯乙烷乳液;(3)将混合好的三氯乙烷乳液全部滴入步骤(1)中氢氧化钠和双酚
A
混合溶液中,充分搅拌使分散均匀;(4)将步骤(3)分散均匀的溶液加热至
45

55℃
,使己二异氰酸酯和双酚
A
在颗粒界面发生缩聚反应,形成壁材为聚氨酯

芯材为防水防油剂的微胶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双酚
A
的浓度为
40%

60%
,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
30%

40%
,双酚
A
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
2:5。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聚四氟乙烯乳液的固含量为
50%

65%
,粒径为
0.15
μ
m

0.2
μ
m

pH
值为
9.5

10.5
;防水防油剂的固含量为
30%

40%
;己二异氰酸酯的固含量为
30%

50%
;三氯乙烷溶液的固含量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亚飞白杨徐正琦绪超刘学勤吴书剑李金凯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