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氢汽化器及其传热仿真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1695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氢汽化器及其传热仿真分析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氢汽化器相关领域,包括底部矩形架,所述底部矩形架上固定设有六个相同的底部连接杆,每个所述底部连接杆侧面带有小孔,所述底部矩形架上端固定设有顶部矩形架,所述顶部矩形架上固定设有六个相同的顶部连接杆,每个所述顶部连接杆上带有与所述底部连接杆上相同的小孔,且所述底部连接杆和所述顶部连接杆上下位置关系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液氢气化器传热过程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氢汽化器及其传热仿真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氢汽化器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液氢汽化器及其传热仿真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液氢是一种高能

低温液体燃料,它是一种无色无味

透明的低温液体,沸点为
20.35k
,冰点为
13.55k
,密度为
0.07g/cm3
,液氢是仲氢和正氢的混合物,氢在液化和贮存时,由于自动催化作用,正氢会转化为仲氢并放出热量,使液氢产生蒸发损失,所以液氢产品中要求仲氢含量至少在
95
%以上,即要求液化时将正氢基本上都催化转化为仲氢,液氢与液氧组成的双组元低温液体推进剂的能量极高,已广泛用于发射通讯卫星

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运载火箭中

[0003]而装载液氢的设备众多,其中就包含有汽化器,在汽化器进行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传热分析,从而使其满足换热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氢汽化器及其传热仿真分析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氢汽化器,包括底部矩形架,所述底部矩形架上固定设有六个相同的底部连接杆,每个所述底部连接杆侧面带有小孔,所述底部矩形架上端固定设有顶部矩形架,所述顶部矩形架上固定设有六个相同的顶部连接杆,每个所述顶部连接杆上带有与所述底部连接杆上相同的小孔,且所述底部连接杆和所述顶部连接杆上下位置关系对应

[0006]作为优选,所述底部连接杆与所述顶部连接杆之间连接设有散热管,从而通过所述底部连接杆和所述顶部连接杆上的小孔进行固定,所述散热管上固定设有翅片,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之间连接,从而提高稳定性

[0007]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管下端弯曲连接,所述散热管上端连接设有不锈钢角通,从而能够连通两个相邻的所述散热管,从而使每个所述散热管之间连通,从而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0008]作为优选,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底部连接杆之间固定设有两个相同的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下端带有四个相同的螺纹孔,从而能够通过螺栓的作用,使其与地面固定,从而使整体与地面固定,同时在预装校垂直后再二次灌溉固定

[0009]一种液氢汽化器的传热仿真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一
:
对液氢气化器传热过程进行
CFD
建模
[0011]氢和空气区域计算公式,氢和空气区域的
N

S
方程如公式
(1)

(3)
所示,公式
(4)
用于描述动量方程
(

2)
中的雷诺应力项:
[0012][0013][0014][0015][0016]上述公式中,
x
i
(i

1,2,3)
分别表示
x

y

z
方向的坐标值;
δ
ij

δ
函数,当
i

j
时,
δ
ij
=1,当
i≠j
时,
δ
ij
=0;
ρ
、p、T、e、
μ

λ
分别表示流体的密度

压力

温度

内能

动力学粘度和热导率;
u
i

u
i

分别表示第
i
个方向上速度分量的时均值和湍流脉动值;
k、
μ
t

λ
t
分别表示湍流动能

湍流粘度和湍流热导率,采用适用于复杂流动问题的
SST k

ω
湍流模型进行描述,其近壁面流体节点采用对不同
y+
值适应能力较强的增强壁面函数进行处理;
[0017]固体区域计算公式:对于由不锈钢管和铝合金翅片管所组成的固体区域,其能量方程如下:
[0018][0019]式中,各符号的含义与式
(1)

(4)
中相同
[0020]步骤二
:
对液氢汽化器进行传热过程分析
[0021]氢区域传热过程分析,不锈钢管内温度,经过前端的换热管氢的温度已经由
33K
加热至
268K
以上,与
278.15K
的环境温度相差接近
10K
,达到了基本换热要求;而氢在流过最后一排换热管时温度上升已不明显;
[0022]管路出口处的氢气面平均温度=
275.72K
,与环境温度的差距在
3K
以内,与此同时,根据制造企业的实际经验可知强制通风型气化器结霜并不明显,因此,基本可以认为所设计的液氢气化器能够满足所需换热要求;
[0023]不锈钢管内氢速度,氢的流速在不锈钢管内壁面处为0,而在中心处较高;且由于管路入口处的氢密度明显高于出口处,使得管路入口处的氢流速总体上高于管路出口;
[0024]外部空气区域,翅片管上部空气的流束尚未扩展

湍流未得到充分发展,其仅在靠近液氢入口的翅片处存在很薄的低温层,而其他部分均接近环境温度;而翅片管下部的空气受流束扩大和湍流不断发展的影响,其低温区域有所扩大;
[0025]翅片结霜情况分析
[0026]气化器前排翅片管的表面温度基本位于露点温度
276.15K(
环境温度
278.15K、
相对湿度
90
%时的露点温度
)
以下,中间翅片管的表面温度已非常接近露点,而后排翅片管已有一部分表面高于露点温度

[0027]步骤三:根据步骤一步骤二得出结论;
[0028]液氢气化器基本能够满足换热要求
[0029]结霜主要发生在靠近液氢入口的前半部分翅片管表面,而后半部分翅片管表面结
霜可能性较低

[0030]作为优选,氢区域
、316L
不锈钢管

翅片管和翅片管四周空气区域均采用结构化六面体网格,而翅片管顶部和底部的空气区域则采用四面体非结构网格

[003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
[0032]1、
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液氢气化器传热过程进行
CFD
建模以及对液氢汽化器进行传热过程分析,从而判断设计的汽化器是否满足换热要求,同时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液氢汽化器,包括底部矩形架
(11)
,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矩形架
(11)
上固定设有六个相同的底部连接杆
(13)
,每个所述底部连接杆
(13)
侧面带有小孔,所述底部矩形架
(11)
上端固定设有顶部矩形架
(14)
,所述顶部矩形架
(14)
上固定设有六个相同的顶部连接杆
(16)
,每个所述顶部连接杆
(16)
上带有与所述底部连接杆
(13)
上相同的小孔,且所述底部连接杆
(13)
和所述顶部连接杆
(16)
上下位置关系对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氢汽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连接杆
(13)
与所述顶部连接杆
(16)
之间连接设有散热管
(17)
,通过所述底部连接杆
(13)
和所述顶部连接杆
(16)
上的小孔进行固定,所述散热管
(17)
上固定设有翅片
(18)
,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
(18)
之间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氢汽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
(17)
下端弯曲连接,所述散热管
(17)
上端连接设有不锈钢角通
(15)
,连通两个相邻的所述散热管
(17)。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氢汽化器,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底部连接杆
(13)
之间固定设有两个相同的支撑柱
(12)
,每个所述支撑柱
(12)
下端带有四个相同的螺纹孔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液氢汽化器的传热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液氢气化器传热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沛陈汝蒋李科舟朱旺周天邱悦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浙能航天氢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