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直流电压稳定的光伏虚拟同步发电机主动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155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直流电压稳定的光伏虚拟同步发电机主动控制方法,该方法针对光伏前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直流电压稳定的光伏虚拟同步发电机主动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控制
,特别是一种基于直流电压稳定的光伏虚拟同步发电机主动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与能源危机的日渐凸显,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非常必要的

在新的能源发展形势下,我国正在加快推进能源产业升级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大幅提升清洁能源在生产和消费中的占比,优化能源结构,构建环境友好

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

对于各种清洁能源,太阳能因其分布不受地域限制,具有零排放

无污染等诸多优点,得到了大规模应用

光伏发电作为太阳能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使得光伏电站装机容量逐年增加

截至
2023
年7月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
4.9
亿千瓦;预计到
2030
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
10.5
亿千瓦

虽然大规模光伏发电并网对加速能源结构改革有利,但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特性以及并网运行方式与常规发电机组有很大不同,这会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新的挑战

[0003]光伏发电系统需要通过电力电子接口电路与电网相连,其输出功率会随着光照强度

温度等物理条件的变化产生明显改变,具有较强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为保证能量最大化利用,通常采用最大功率跟踪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方式运行,从而导致其等效惯性接近于零

随着光伏发电规模不断增大,同步发电机装机容量占比大幅降低,系统整体旋转惯性与阻尼较小,运行状态易受电压波动

功率波动及系统故障等因素影响,不利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0004]为此,有学者提出模拟传统同步发电机外特性的逆变器控制方法,即“虚拟同步发电机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VSG)”。
该方法将并网逆变器模拟为一个同步发电机,使其具有类似传统同步发电机的稳态及动态特性,提高了系统的惯性与阻尼,同时拥有调频和调压功能,极大地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目前关于光伏虚拟同步发电机的研究中大多采用光储型并网结构,通常在光伏逆变器的直流侧配备储能系统,或者在光伏逆变器的交流侧配备储能系统;其中储能系统通过吸收或发出功率,平抑系统功率变化,参与频率响应,从而使光储系统等效为一台虚拟同步发电机

然而考虑到当前储能技术还不足够成熟以及建设成本过高等问题,研究光伏发电系统在不外加储能装置的情况下,根据系统功率变化自动调节输出有功参与频率响应的控制方法,对光伏发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直流电压稳定的光伏虚拟同步发电机主动控制方法,以双极式光伏并网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光伏组件自身特性出发,对光伏前级
DC/DC
变流器控制进行了修改,能够使光伏发电系统不依靠外加储能便能具备同步机的输出特性,增加系统的惯性和阻尼,同时具有调频和调压功能,能够根据系统功率变化自动调节输出功率,维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效提高了光伏并网发电性能

[0006]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直流电压稳定的光伏虚拟同步发电机主动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根据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及运行特性,建立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
[0008]步骤2,光伏逆变器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建立虚拟同步控制拓扑结构,包括虚拟转子

虚拟调速器和虚拟励磁器;
[0009]步骤3,采用降功率控制,使光伏系统工作在偏离最大功率点
MPP
位置,保留一部分备用功率用于调节,考虑降功率运行的响应速度和系统安全性,加入
P

V
曲线修正,使光伏系统工作于最大功率点右侧区域;
[0010]步骤4,双极式光伏并网系统
DC/DC
变换器采用直流电压控制,对交流侧进行功率跟踪输出

[0011]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直流电压稳定的光伏虚拟同步发电机主动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12]第一模块,用于根据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及运行特性,建立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
[0013]第二模块,用于实现:光伏逆变器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建立虚拟同步控制拓扑结构,包括虚拟转子

虚拟调速器和虚拟励磁器;
[0014]第三模块,用于实现:采用降功率控制,使光伏系统工作在偏离最大功率点
MPP
位置,保留一部分备用功率用于调节,考虑降功率运行的响应速度和系统安全性,加入
P

V
曲线修正,使光伏系统工作于最大功率点右侧区域;
[0015]第四模块,用于实现:双极式光伏并网系统
DC/DC
变换器采用直流电压控制,对交流侧进行功率跟踪输出

[0016]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

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
[0017]步骤1,根据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及运行特性,建立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
[0018]步骤2,光伏逆变器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建立虚拟同步控制拓扑结构,包括虚拟转子

虚拟调速器和虚拟励磁器;
[0019]步骤3,采用降功率控制,使光伏系统工作在偏离最大功率点
MPP
位置,保留一部分备用功率用于调节,考虑降功率运行的响应速度和系统安全性,加入
P

V
曲线修正,使光伏系统工作于最大功率点右侧区域;
[0020]步骤4,双极式光伏并网系统
DC/DC
变换器采用直流电压控制,对交流侧进行功率跟踪输出

[0021]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
[0022]步骤1,根据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及运行特性,建立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
[0023]步骤2,光伏逆变器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建立虚拟同步控制拓扑结构,包括虚拟转子

虚拟调速器和虚拟励磁器;
[0024]步骤3,采用降功率控制,使光伏系统工作在偏离最大功率点
MPP
位置,保留一部分备用功率用于调节,考虑降功率运行的响应速度和系统安全性,加入
P

V(
功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直流电压稳定的光伏虚拟同步发电机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及运行特性,建立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步骤2,光伏逆变器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建立虚拟同步控制拓扑结构,包括虚拟转子

虚拟调速器和虚拟励磁器;步骤3,采用降功率控制,使光伏系统工作在偏离最大功率点
MPP
位置,保留一部分备用功率用于调节,考虑降功率运行的响应速度和系统安全性,加入
P

V
曲线修正,使光伏系统工作于最大功率点右侧区域;步骤4,双极式光伏并网系统
DC/DC
变换器采用直流电压控制,对交流侧进行功率跟踪输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直流电压稳定的光伏虚拟同步发电机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根据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及运行特性,建立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具体包括:
(1)
光伏电池等效电路针对光伏电池单二极管模型,考虑硅片内部自身电阻和电极电阻组成的串联电阻
R
s
,以及由硅片边缘不干净和自身老化引起的漏电电阻
R
sh
,将光伏电池等效为恒流源并联二极管与串并联电阻所构成的电路,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
可得:
I

I
ph

I
d

I
sh
式中,
I
为光伏电池向外部的输出电流;
I
ph
为光伏电池受太阳辐照产生的光生电流;
I
d
为流过并联二极管的总扩散电流;
I
sh
为光伏电池的泄漏电流;为光伏电池的泄漏电流;为光伏电池的泄漏电流;式中,
S
为电池表面的光照强度;
I
sc
为短路电流;
C
T
为短路支路电流的温度系数;
T
为电池表面的温度;
I0为二极管
PN
结反向饱和电流;
q
为电子电荷常数,其值为
1.6
×
10

19
C

U
为光伏电池向外部的输出电压;
R
s
为等效串联电阻;
A
为二极管因子;
K
为玻尔兹曼常数,
K

1.38
×
10

23
J/K

R
sh
为等效并联电阻;由上述公式整理得到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方程为:该式为基于物理原理建立的光伏电池
I

V
特性解析表达式;
(2)
工程用光伏电池数学模型在实际工程中,将
R
s
I
视为0,
I
ph

I
sc
,与光生电流
I
ph
相比,
(U+R
s
I)/R
sh
极小,可忽略不计,由此得到简化后的公式为:

I0=
C1I
sc
,AKT/q

C2U
oc

C1,C2为待定系数;当等效电路开路时,
I

0,U

U
oc
,代入公式得:当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时,
I

I
m
,U

U
m
,代入公式得:综合以上两个式子可以得到:其中,
I
sc
是光伏电池的短路电流,
U
oc
是开路电压,
I
m
是最大功率输出电流,
U
m
是最大功率输出电压,
P
m
是最大输出功率,这些参数通过以下公式修正:式中,
I

sc
,U

oc
,I

m
,U

m
为修正后的结果,
α

γ

β
为修正系数;式中,
S

S
ref
分别为外界光照强度和标准环境下的光照强度;
T

T
ref
分别为外界环境温度和标准环境下的温度,
Δ
S
为光照强度差值,
Δ
T
为温度差值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直流电压稳定的光伏虚拟同步发电机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云云沈智张玉坪蔡胜时涵邹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