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端天气下考虑风险分担的区域间
‑
内电力系统运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区域间
‑
内电力系统运行方法,涉及多区域电力系统运行优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端天气下考虑风险分担的区域间
‑
内电力系统运行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极端天气事件的日益频繁,电力系统中长期的电力代价参数尖峰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损失,引起了人们对风险管理的广泛关注
。
考虑到风险的时空差异,不同地区的电力资源可以通过统一的协调分配以实现风险管理
。
在极端事件中,一方面需要考虑随机故障
、
负荷激增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多区域风险信息的交互与市场运行的协调
。
然而,目前仍难以实现多区域电力系统的风险分担与资源互济
。
[0003]考虑多重不确定性的影响,目前研究广泛使用随机规划模型来形成最优风险决策,并采用多种场景削减法来减少计算复杂性
。
目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极端天气下考虑风险分担的区域间
‑
内电力系统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
各个区域间的电力系统通过联络线连接,建立区域间的电力系统的区域间电力系统出清模型,将各个区域间电力系统交换功率的初始出清代价以及目标级联法参数输入区域间电力系统出清模型中,区域间电力系统出清模型输出区域间电力系统交换功率及其出清代价参数;
2)
对各个区域内的电力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的不确定性场景进行生成和削减,获得区域内的电力系统在削减后的不确定场景集;
3)
建立区域内的电力系统的区域内电力系统出清模型,将区域间电力系统交换功率的出清代价参数和不确定场景集输入区域内电力系统出清模型中,区域内电力系统出清模型输出区域内电力系统交换功率;
4)
建立电力系统的分布式出清模型,将区域间电力系统交换功率和区域内电力系统交换功率输入分布式出清模型中,判断分布式出清模型是否收敛,若收敛,则输出区域间电力系统交换功率和区域内电力系统交换功率;若不收敛,则更新区域间电力系统出清模型中的目标级联法参数,并返回步骤
1)
进行迭代,直至输出区域间电力系统交换功率和区域内电力系统交换功率,从而控制区域间和区域内的电力系统运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端天气下考虑风险分担的区域间
‑
内电力系统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
1)
中,区域间的电力系统的区域间电力系统出清模型具体如下:中,区域间的电力系统的区域间电力系统出清模型具体如下:中,区域间的电力系统的区域间电力系统出清模型具体如下:其中,
SC
表示预设总代价,
π
u
表示目标级联法惩罚函数;
T、L、I
和
J
分别表示时间
、
区域间电力系统的联络线
、
受电端区域以及送电端区域的集合,
N
表示区域间电力系统全部耦合节点的集合,包括受电端区域
i
内耦合节点的集合
N
i
和送电端区域
j
内耦合节点的集合
N
j
;和分别表示时间段
t
受电端区域
i
和送电端区域
j
的区域间电力系统交换功率的出清代价;表示时间段
t
流入或流出耦合节点
n
的交换功率,即区域内电力系统交换功率,表示时间段
t
流入或流出耦合节点
n
的交换功率,即区域间电力系统交换功率;
F
l,t
和分别表示时间段
t
区域间联络线
l
的电力潮流量以及输电代价;
μ
n,t
、a
n,t
、
γ
n,t
和
b
n,t
分别表示时间段
t
耦合节点
n
的第一
、
第二
、
第三和第四目标级联法参数;和分别表示时间段
t
受电端区域
i
和送电端区域
j
的区域间电力系统交换功率的出清代价参数;和分别表示时间段
t
第
k
个流通过程对受电端区域
i
和送电端区域
j
关于联络线功率的代价参数;
K
表示区域间电力系统流通路径的集合;和分别表示时间段
t
第
k
个流通过程对受电端区域
i
和
送电端区域
j
的交换功率量;区域的初始出清代价曲线由区域的各个初始出清代价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端天气下考虑风险分担的区域间
‑
内电力系统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时间段
t
第
k
个流通过程对受电端区域
i
和送电端区域
j
关于联络线功率的代价参数具体如下:代价参数具体如下:其中,和
L
k
分别表示第
k
个流通过程对内联络线的输电代价以及联络线集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端天气下考虑风险分担的区域间
‑
内电力系统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
2)
中,对各个区域内的电力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的不确定性场景进行生成和削减,具体如下:步骤
2.1)
基于各个电力系统中的各个不同元件的整体运行状态,利用通用函数生成
UGF
法生成每个电力系统的故障场景集
S0,故障场景集
S0中包括若干故障场景,针对每个故障场景下的每个电力系统,建立区域内的电力系统的等效容量网络,将边流量和容量约束矩阵输入等效容量网络中,利用贝尔曼
‑
福特
Ford
‑
Fulkerson
算法处理,等效容量网络输出故障场景下的电力系统的最大供电能力;步骤
2.2)
将电力系统的整体负荷水平减去最大供电能力作为电力系统的极限最小失负荷值,根据电力系统的极限最小失负荷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铭磊,林佳宁,侯验秋,丁一,杨争林,郑亚先,冯树海,曾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