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堆石坝混凝土面板脱空监测与处理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堆石坝混凝土面板脱空监测与处理系统及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堆石坝是当前大坝建设的主力坝型,具有施工速度快
、
变形能力强
、
材料来源广
、
成本造价低等优势
。
我国自
1985
年开始引进面板堆石坝坝型,经历了了引进
、
消化
、
吸收和创新几个阶段
。
至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我国建成了第一批最大坝高在
55m
~
95m
之间的面板堆石坝
。
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
目前,从工程数量
、
大坝坝高到工程规模等方面,我国都稳居世界前列
。
随着技术工艺的进步和施工质量的提升,我国的面板堆石坝坝高正在向
200
米级高面板堆石坝迈进,并开始 >250m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堆石坝混凝土面板脱空监测与处理系统,用于监测和处理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脱空,所述堆石坝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混凝土面板
(1)、
砂浆垫层
(3)
和堆石坝体
(2)
,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脱空监测与处理系统包括多组混凝土面板监测和处理组件,每组混凝土面板监测和处理组件包括回填管
(15)、
灌浆管
(16)、
预埋在堆石坝混凝土面板
(1)
内的圆筒基座
(11)
和混凝土面板变形监测装置,所述圆筒基座
(11)
的筒底位于混凝土面板
(1)
和砂浆垫层
(3)
的交汇面或伸入砂浆垫层
(3)
内,其上端口设有第一连接端口
(17)
,并在圆筒基座
(11)
的第一连接端口
(17)
处配套设置有密封盖
(10)
;所述混凝土监测装置包括固定在圆筒基座
(11)
外壁的第二套筒
(7)、
预埋在堆石坝体
(2)
内的变形监测盒
(4)、
连接第二套筒
(7)
与变形监测盒
(4)
的第一套筒
(6)
和置于第一套筒
(6)
内的张拉弹簧
(14)
,所述第一套筒
(6)
的上端口嵌入第二套筒
(7)
内,并与第二套筒
(7)
连通,第一套筒
(6)
的下端口与变形监测盒
(4)
连通,所述张拉弹簧
(14)
上端固定在第二套筒
(7)
内,下端固定在变形监测盒
(4)
内的荷载传感器上,所述变形监测盒
(4)
的荷载传感器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光纤
(5)
引出堆石坝;所述回填管
(15)
设有与第一连接端口
(17)
匹配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口
(18)
;所述灌浆管
(16)
设有与第一连接端口
(17)
匹配连接的第三连接端口
(19)。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石坝混凝土面板脱空监测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
(7)
的顶端固定在圆筒基座
(11)
的侧面,且第二套筒
(7)
置于混凝土面板
(1)
内,在第二套筒
(7)
顶部设有弹簧固定装置
(12)
,所述张拉弹簧
(14)
通过第二螺栓
(9)
固定在弹簧固定装置
(12)
上;通过变形监测盒
(4)
内的荷载传感器监测的拉力变化量计算出张拉弹簧
(14)
的拉伸变形量,其变形量等于弹簧固定装置
(12)
与变形监测盒
(4)
的相对位移,弹簧固定装置
(12)
与变形监测盒
(4)
的相对位移等于混凝土面板
(1)
与堆石坝体
(2)
或砂浆垫层
(3)
的脱空高度
H。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堆石坝混凝土面板脱空监测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基座
(11)
为中空圆管结构,其上端口的第一连接端口
(17)
设有螺栓孔
(20)
和橡胶圈凹槽
(21)
,所述注浆管
(16)
的第二连接端口为与第一连接端口
(17)
大小相同的圆盘结构,在注浆管
(16)
的第二连接端口设有与第一连接端口
(17)
相匹配的螺栓孔和橡胶圈凹槽;所述密封盖
(10)
或注浆管
(16)
的通过第一螺栓
(8)
与圆筒基座
(11)
上端口的第一连接端口
(17)
连接,且连接后的圆筒基座
(11)
及密封盖
(10)
的总长度与埋设部位的混凝土面板
(1)
的厚度一致;在密封盖
(10)
或注浆管
(16)
与圆筒基座
(11)
的第一连接端口
(17)
之间设有密封橡胶圈
(13)。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堆石坝混凝土面板脱空监测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管
(15)
为非等直径结构,上部直径为
80mm
‑
130mm
,下部直径与圆筒基座
(1)
的筒体内直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端口
(17)
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回填管
(15)
的第二连接端口为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接口,在进行回填时,打开密封盖
(10)
将回填管
(15)
与圆筒基座
(11)
螺纹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堆石坝混凝土面板脱空监测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监测盒
(4)
在混凝土面板
(1)
浇筑前,预埋在堆石坝体
(2)
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鄢勇,郑顺祥,李杨,李家正,李进,宋宏伟,杜晓凡,石妍,徐航,蒋文广,张建峰,颉志强,吕兴栋,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