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河道底泥的生态修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1527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河道底泥的生态修复设备,包括:底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河道底泥的生态修复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治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针对河道底泥的生态修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底泥是指河流

湖泊等水体底部的泥沙和有机物质混合物,是自然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河道底泥往往会受到污染和破坏,在河流湖泊污染治理过程中,底泥污染整治是主要的难点之一,在水体存在较严重污染时,虽然一部分污染物能够通过沉淀

吸附等作用进入底泥中,但是当外源造成的污染得到控制后,累积于底泥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通过与上覆水体间的物理

化学

生物交换作用,重新进入到上覆水体中,成为影响水体水质的二次污染源

[0003]现有公告号为
CN110565609B
的一种用于黑臭水体的河道治理设备,包括固定架和支板,所述固定架的外侧连接有动力机构,所述外壳体的内侧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侧安装有漏网,所述支板固定在外壳体的外侧,所述轴杆的中部外侧设置有抓手,所述支板的内侧设置有底座,所述固定架的内侧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中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有位于固定架的底部的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连接有连接板

该用于黑臭水体的河道治理设备,便于对水体中的漂浮垃圾进行直接打捞,且便于控制该治理设备的移动方向,便于配合缓释药体以及浮水植物进行河道的治理工作,有利于保证工作效果,但是该专利仅仅对漂浮垃圾进行抓取打捞和使用缓释药体对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并未对底泥进行修复,极易使底泥成为二次污染源而出现底泥污染,此外,该专利缓释药体的投放角度小

范围有限,修复效果有限,修复不彻底,极易造成水体生态系统再次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河道底泥的生态修复设备
,
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河道底泥的生态修复设备,包括:底座

槽状安装板

给药部

固定台

电机

传动部

第一出药部

第二出药部

外吹防堵部

漂浮标识部

连接索和配重块;
[0006]两组所述给药部分别安装在所述底座和所述槽状安装板的两端,所述固定台安装在所述槽状安装板上并位于两组所述给药部之间,所述电机倒置安装在所述固定台上,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槽状安装板,所述传动部设置在两组所述给药部上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两组所述第一出药部分别设置在两组所述给药部上,两组所述第二出药部分别设置在两组所述给药部上,两组所述外吹防堵部安装在所述槽状安装板上,且两组所述外吹防堵部分别延伸进入两组所述给药部内并分别与两组所述第二出药部相贴,所述漂浮标识部安装在所述槽状安装板的侧面,所述连接索安装在所述底座底面的正中处,所述配重块与所述连接索相连接;
[0007]所述给药部内存有药剂,且所述第一出药部位于所述第二出药部的上方;
[0008]所述配重块为锥形,其中,
[0009]所述配重块适于带动所述底座在水中坠落下沉,以使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出药部没入底泥中;
[0010]驱动所述电机可使所述传动部进行周向循环传动并带动所述给药部同步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出药部和所述第二出药部旋转喷施药剂;
[0011]驱动所述外吹防堵部可产生风并可将风力输送至所述第二出药部,以使所述第二出药部在旋转喷施药剂时向外吹风

[0012]进一步地,所述给药部包括轴承

空心开口柱

给药斗

存料仓和圆通孔;
[0013]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空心开口柱安装在所述轴承上,且所述空心开口柱向上贯穿所述槽状安装板,所述给药斗安装在所述空心开口柱的开口端,所述存料仓安装在所述给药斗上,所述圆通孔开设在所述存料仓的顶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部包括主动齿轮

从动齿轮和齿条;
[0015]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两个所述从动齿轮分别套设安装在两组所述给药部的所述空心开口柱上,且所述主动齿轮和两个所述从动齿轮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齿条呈闭合状并与所述主动齿轮和两个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药部包括锥形分药台

输药管

扇形导料板

输送槽

出料口和漏孔;
[0017]所述锥形分药台固定安装在所述空心开口柱内,两根所述输药管对向贯穿安装在所述空心开口柱上并均于所述锥形分药台相贴,两个所述扇形导料板分别连接于两根所述输药管,若干所述输送槽呈放射状开设在两个所述扇形导料板上,且若干所述输送槽的一端分别汇集至两根所述输药管的管口处,若干所述出料口分别安装在若干所述输送槽上并伸出两个所述扇形导料板,所述漏孔开设在所述锥形分药台上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药部包括收集斗
、T
形输药管和矩形出料口;
[0019]所述收集斗固定安装在所述空心开口柱内,且所述收集斗位于所述锥形分药台的下方,所述
T
形输药管一端与所述收集斗相连接,所述
T
形输药管的另外两端均从所述空心开口柱内部向外伸出,两个所述矩形出料口分别安装在所述
T
形输药管伸出所述空心开口柱的两端上

[0020]进一步地,所述外吹防堵部包括鼓风机

第一输风管

第二输风管和第三输风管;
[0021]所述鼓风机安装在所述槽状安装板上,所述第一输风管一端与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输风管的另一端为封口状,所述第二输风管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输风管,所述第二输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输风管相连接,所述第三输风管依次穿过所述圆通孔

所述给药斗和所述锥形分药台与所述收集斗的内壁相贴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药部还包括扫泥板;
[0023]两个所述扫泥板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矩形出料口的侧面

[0024]进一步地,所述漂浮标识部包括漂浮杆

固定环和牵引绳;
[0025]若干所述固定环分别安装在所述槽状安装板的前后两侧,若干所述牵引绳分别连接在若干所述固定环上,两根所述漂浮杆分别在所述槽状安装板的前后两侧与若干所述牵引绳相连接

[002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该针对河道底泥的生态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针对河道底泥的生态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
(1)、
槽状安装板
(2)、
给药部
(3)、
驱动部
(4)、
传动部
(6)、
第一出药部
(7)、
第二出药部
(8)、
外吹防堵部
(9)、
漂浮标识部
(10)、
连接索
(11)
和配重块
(12)
;两组所述给药部
(3)
分别安装在所述底座
(1)
和所述槽状安装板
(2)
的两端,所述驱动部
(4)
安装在所述槽状安装板
(2)
上,所述传动部
(6)
设置在两组所述给药部
(3)
上并与所述驱动部
(4)
相连接,两组所述第一出药部
(7)
以及两组所述第二出药部
(8)
分别设置在两组所述给药部
(3)
上,两组所述外吹防堵部
(9)
安装在所述槽状安装板
(2)
上并分别延伸进入两组所述给药部
(3)
内,所述漂浮标识部
(10)
安装在所述槽状安装板
(2)
的侧面,所述连接索
(11)
安装在所述底座
(1)
底面的正中处,所述配重块
(12)
与所述连接索
(11)
相连接,其中,所述配重块
(12)
适于带动所述底座
(1)
在水中坠落下沉,以使所述底座
(1)
和所述第二出药部
(8)
没入底泥中;驱动所述电机
(42)
可使所述传动部
(6)
进行周向循环传动并带动所述给药部
(3)
同步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出药部
(7)
和所述第二出药部
(8)
旋转喷施药剂;驱动所述外吹防堵部
(9)
可产生风并可将风力输送至所述第二出药部
(8)
,以使所述第二出药部
(8)
在旋转喷施药剂时向外吹风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河道底泥的生态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部
(3)
包括轴承
(31)、
空心开口柱
(32)、
给药斗
(33)、
存料仓
(34)
和圆通孔
(35)
;所述轴承
(31)
安装在所述底座
(1)
内,所述空心开口柱
(32)
安装在所述轴承
(31)
上,且所述空心开口柱
(32)
向上贯穿所述槽状安装板
(2)
,所述给药斗
(33)
安装在所述空心开口柱
(32)
的开口端,所述存料仓
(34)
安装在所述给药斗
(33)
上,所述圆通孔
(35)
开设在所述存料仓
(34)
的顶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对河道底泥的生态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
(4)
包括固定台
(41)
和电机
(42)
;所述固定台
(41)
安装在所述槽状安装板
(2)
上并位于两组所述给药部
(3)
之间,所述电机
(42)
倒置安装在所述固定台
(41)
上,且所述电机
(42)
的输出轴贯穿所述槽状安装板
(2)
;所述传动部
(6)
包括主动齿轮
(61)、
从动齿轮
(62)
和齿条
(63)
;所述主动齿轮
(61)
与所述电机
(42)
的输出轴相连接,两个所述从动齿轮
(62)
分别套设安装在两组所述给药部
(3)
的所述空心开口柱
(32)
上,且所述主动齿轮
(61)
和两个所述从动齿轮
(62)
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齿条
(63)
呈闭合状并与所述主动齿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闯徐浩桐徐剑波李汉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