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明挖隧道中嵌入底板式的排水边沟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1317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明挖隧道中嵌入底板式的排水边沟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明挖隧道中嵌入底板式的排水边沟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明挖隧道中嵌入底板式的排水边沟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保证隧道运营期间隧道外雨水

隧道内结构渗漏水

隧道路面冲洗水及消防水等顺利排出隧道,不造成隧道内路面积水,避免积水可能引发的隧道内行车安全问题,隧道内需设置纵向排水设施以保证隧道内排水通畅,主要排水设施之一为在隧道横坡低点一侧纵向通长设置的排水边沟,排水边沟需根据排水能力计算满足一定的过水断面尺寸要求,从而避免隧道内路面积水

[0003]隧道内路面水通过横向排流的方式汇集于排水边沟内,再由排水边沟沿隧道纵向排出至隧道外或排至隧道内设置的排水泵房内

[0004]隧道内纵向排水设施通常采用路侧排水边沟的形式

路侧排水边沟有以下几种断面形式:
[0005](1)U
型或倒
Ω
型排水边沟:此种类型水沟优点是水沟横断面尺寸较小,不影响隧道内净空尺寸;其缺点是
U
型明沟过水断面较小,当隧道内汇水量较大或计算所需过水断面面积较大时无法适用

[0006](2)
带盖板的矩形边沟:此种类型水沟优点是能满足隧道内较大过水断面要求,且暗沟顶部设置盖板与路面顺接利于隧道路面行驶安全;其缺点是较大的矩形边沟断面会影响隧道横断面尺寸

当排水边沟高度大于路面结构厚度时,需增大路面厚度,抬升隧道内净空高度以满足排水沟的深度要求

由此带来了隧道结构断面的增大以及基坑深度的增加,影响工程造价

[0007]因此,上述既有水沟形式中,当计算过水断面较大时需采用较大的矩形边沟,其在隧道横断面布设时势必增加隧道内竖向尺寸,使得隧道结构尺寸加大

基坑深度增大及路面厚度增厚,这些均会大幅增加工程投资,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明挖隧道中嵌入底板式的排水边沟及施工方法,其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明挖隧道中嵌入底板式的排水边沟,所述明挖隧道中嵌入底板式的排水边沟包括路侧排水边沟主体

第一排水边沟侧壁

第二排水边沟侧壁

排水边沟盖板及所述排水边沟下侧的隧道结构底板,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嵌入在隧道结构底板中

[0010]优选地,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的高度
H
为所述隧道结构底板厚度的
1/3

1/2
,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的底部宽度
B
根据实际流量计算确定

[0011]优选地,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与所述排水边沟侧壁弯折处角度为
15
°‑
75
°
之间

[0012]优选地,在底部宽度
B
相同时,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与所述排水边沟侧壁弯折处角度为
15
°
时,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的高度
H
为隧道结构底板厚度的
1/2
;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与所述排水边沟侧壁弯折处角度为
75
°
时,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的高度
H
为隧道结构底板厚度的
1/3
;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与所述排水边沟侧壁弯折处角度为
30
°

45
°

60
°
时,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的高度
H
与隧道结构底板厚度的比值大于
1/3
且小于
1/2。
[0013]优选地,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的纵向长度
L
与所述明挖隧道的纵向长度一致

[0014]优选地,所述隧道结构底板下方对应于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处设有下凹节点,用于增强所述隧道结构底板的稳定性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水边沟侧壁为单独设置,所述第二排水边沟侧壁与所述明挖隧道的防撞护栏结合设置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明挖隧道中嵌入底板式的排水边沟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浇筑隧道结构底板及对应的隧道结构底板局部下凹节点;浇筑隧道结构侧墙及隧道结构顶板,完成隧道主体结构施作;浇筑第一排水边沟侧壁及第二排水边沟侧壁,放置排水边沟盖板,完成排水边沟结构施作

[0017]优选地,在步骤三之后,还包括:步骤四,回填隧道内路面结构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明挖隧道中嵌入底板式的排水边沟及施工方法

所述明挖隧道中嵌入底板式的排水边沟包括:路侧排水边沟主体

第一排水边沟侧壁

第二排水边沟侧壁

排水边沟盖板及所述排水边沟下侧的隧道结构底板,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嵌入在隧道结构底板中

为了解决常规排水边沟尺寸过小不满足排水需求或增大竖向尺寸引起的隧道结构尺寸加大

基坑深度增大及路面厚度增厚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明挖隧道中嵌入底板式排水边沟布置型式,通过局部底板加深设置凹槽嵌入排水边沟,既能满足隧道纵向排水的需求,又能大幅节省工程投资,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明挖隧道平面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明挖隧道横断面的示意图;
[0022]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排水边沟的示意图;
[0023]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明挖隧道中嵌入底板式的排水边沟结构的施工方法流程图;
[0024]图中:
1、
隧道结构底板;1‑
1、
下凹节点;
2、
隧道结构侧墙;
3、
隧道结构顶板;
4、
路侧排水边沟主体;4‑
1、
第一排水边沟侧壁;4‑
2、
第二排水边沟侧壁;4‑
3、
排水边沟盖板;
5、
路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6]现在将详细地参考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明挖隧道中嵌入底板式的排水边沟,包括路侧排水边沟主体
(4)、
第一排水边沟侧壁
(4

1)、
第二排水边沟侧壁
(4

2)、
排水边沟盖板
(4

3)
及所述排水边沟下侧的隧道结构底板
(1)
,其特征在于,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
(4)
嵌入在隧道结构底板
(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边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
(4)
的高度
H
为所述隧道结构底板
(1)
厚度的
1/3

1/2
,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
(4)
的底部宽度
B
根据实际流量计算确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边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
(4)
与所述第二排水边沟侧壁
(4

2)
弯折处角度为
15
°‑
75
°
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边沟,在底部宽度
B
相同时,其特征在于,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
(4)
与所述第二排水边沟侧壁
(4

2)
弯折处角度为
15
°
时,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
(4)
的高度
H
为隧道结构底板
(1)
厚度的
1/2
;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
(4)
与所述第二排水边沟侧壁
(4

2)
弯折处角度为
75
°
时,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
(4)
的高度
H
为隧道结构底板
(1)
厚度的
1/3
;所述路侧排水边沟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林李婧吴金刚马杰陈仁东张智航王浩春周长林陈明奎庞康王霞毕强姚晓励蔡东明王阳梁志超刘明高张汇睿孙烨刘翔宇郭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