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129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镜头


[0001]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对于手机在不同场景下的拍照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手机行业对搭载于手机上的软硬件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特别地,各大智能手机生产商为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对搭载于智能手机上的光学成像镜头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0003]在光学成像镜头领域,杂散光现象的存在和组立稳定性的偏差严重影响着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例如,通常情况下,若光学成像镜头中各透镜的光焦度设置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光线在光学成像镜头中的偏转路径杂乱,进而易产生杂散光;若光学成像镜头中靠近像侧面的透镜的尺寸设置不合理,可能无法实现较好的像面尺寸

另一方面,若光学成像镜头中的间隔元件的位置和尺寸等设计不合理,也可能会导致光线在光学成像镜头中的偏转路径杂乱,进而易产生杂散光

此外,若光学成像镜头中的间隔元件的位置和尺寸等设计不合理,还可能会导致各透镜之间稳定性较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和装配于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所述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第二透镜

第三透镜

第四透镜

第五透镜

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的任一透镜的外径;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的三个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另三个透镜具有负光焦度;以及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第一间隔元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第二间隔元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24

D1s/(EP01

EP12)+D2m/CT2

42

D1s
是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
EP01
是所述镜筒的物侧端至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在平行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间隔距离,
EP12
是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在平行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间隔距离,
D2m
是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
CT2
是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之间的第三间隔元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14

|d0m/R1|+EP23/(CT3

CT2)

20
,其中,
d0m
是所述镜筒的像侧端的内径,
R1
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EP23
是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在平行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间隔距离,
CT3
是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位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第四间隔元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27.0

R6/CT3+D4s/CT4

38.5
,其中,
R6
是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CT3
是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CT4
是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D4s
是所述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位于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之间的第六间隔元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处的第七间隔元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2.0

(|D7m/R14|

|d6s/R10|)
×
Fno

5.0
,其中,
R10
是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14
是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Fno
是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相对
F
数,
d6s
是所述第六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
D7m
是所述第七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第五间隔元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18.0

D4m/EP45+ds/T45

2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亚竹肖海东程立邦陈奇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