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通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128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继通信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


[0001]本申请属于移动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中继通信方法

装置及终端


技术介绍

[0002]终端到终端
(UE

to

UE

U2U)
的副链路中继通信
(sidelink relay)
场景中,包括两端的源终端
(SourceUE)
和目的终端
(Destination UE)
,以及中间的至少一个中继终端
(relay UE)
,在该场景中,端源终端和目的终端通过与
relay UE
之间副链路
(sidelink)
,由
relay UE
转发源终端与目的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所述
relay UE
起到数据中转作用

[0003]在
U2U sidelink relay
场景中需要制定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承载在各个终端的配置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通信方法

装置及终端,能够实现
U2U sidelink relay
场景中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承载在各个终端的配置

[000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该方法包括:
[0006]第一终端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建立副链路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
[0007]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向所述副链路通信中除所述第一终端外的其它终端发送的与所述其它终端对应的配置信息;
[0008]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所述副链路通信中的源终端或者所述副链路通信中的
N
个中继终端之一;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
N+1
套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端到端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各跳对应的配置信息,且每套第二配置信息对应所述副链路通信中所述源终端对应的一跳或所述
N
个中继终端之一对应的一跳,所述
N
为正整数

[0009]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装置,包括:
[0010]第一传输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建立副链路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
[0011]第一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向所述副链路通信中除所述第一终端外的其它终端发送的与所述其它终端对应的配置信息;
[0012]其中,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为所述副链路通信中的源终端或者所述副链路通信中的
N
个中继终端之一;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
N+1
套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端到端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各跳对应的配置信息,且每套第二配置信息对应所述副链路通信中所述源终端对应的一跳或所述
N
个中继终端之一对应的一跳,所述
N
为正整数

[0013]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该方法包括:
[0014]第二终端从第三终端接收
L
套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一配置信息,并从所述
L
套第二配
置信息中确定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一跳对应的1套第二配置信息;
[0015]所述第二终端向第四终端发送除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一跳对应的1套第二配置信息外其余
L
‑1套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一配置信息;
[0016]其中,所述第二终端为副链路通信的
N
个中继终端中的第
K
跳中继终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用于建立副链路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端到端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各跳对应的配置信息,且每套第二配置信息对应所述副链路通信中所述源终端对应的一跳或所述
N
个中继终端之一对应的一跳,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由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为所述副链路通信的源终端或者所述副链路通信中的
N
个中继终端之一,所述
N

K、L
均为正整数,且所述
L

K
小于或等于
N+1
;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为同一终端或不同终端,在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为不同终端的情况下,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
[0017]所述第三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的上游链路中的
M1
个中继终端之一;
[0018]所述第三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的下游链路中的
M2
个中继终端之一;
[0019]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的上游链路包括源终端与第一终端之间的
M1
个中继终端以及源终端;所述第一终端的下游链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与目的终端之间的
M2
个中继终端以及目的终端,
M1

M2
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M1+M2

N

1。
[0020]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装置,包括:
[0021]第二传输模块,用于从第三终端接收
L
套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一配置信息,并从所述
L
套第二配置信息中确定与所述中继通信装置对应的1套第二配置信息;
[0022]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向第四终端发送除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一跳对应的1套第二配置信息外其余
L
‑1套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一配置信息;
[0023]其中,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为副链路通信的
N
个中继终端中的第
K
跳中继终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用于建立副链路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端到端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各跳对应的配置信息,且每套第二配置信息对应所述副链路通信中所述源终端对应的一跳或所述
N
个中继终端之一对应的一跳,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由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为所述副链路通信的源终端或者所述副链路通信中的
N
个中继终端之一,所述
N

K、L
均为正整数,且所述
L

K
小于或等于
N+1
;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为同一终端或不同终端,在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为不同终端的情况下,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
[0024]所述第三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的上游链路中的
M1
个中继终端之一;
[0025]所述第三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的下游链路中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建立副链路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向所述副链路通信中除所述第一终端外的其它终端发送的与所述其它终端对应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所述副链路通信中的源终端或者所述副链路通信中的
N
个中继终端之一;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
N+1
套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端到端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各跳对应的配置信息,且每套第二配置信息对应所述副链路通信中与所述源终端对应的一跳或与所述
N
个中继终端之一对应的一跳,所述
N
为正整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获取第一信息,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处于
RRC
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信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副链路通信的业务信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获取第一信息,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处于
RRC
非激活态或空闲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用于建立所述副链路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与业务信息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副链路通信的业务信息和所述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信息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获取第一信息,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处于网络覆盖区域之外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从终端预配置中获取预配置信息,所述预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建立所述副链路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与业务信息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副链路通信的业务信息和所述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信息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副链路通信的业务信息和所述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根据第一目标参数和所述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根据
N+1
套第二目标参数和所述映射关系,得到所述
N+1
套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参数为端到端相关的目标参数,所述第二目标参数为所述副链路通信中各跳相关的目标参数,每套第二目标参数对应所述副链路通信中所述源终端对应的一跳或所述
N
个中继终端之一对应的一跳
。7.
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链路通信的业务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源终端对应的源层2标识;源终端对应的目的层2标识;目的终端对应的源层2标识;目的终端对应的目的层2标识;
N
个中继终端对应的源层2标识;
N
个中继终端对应的目的层2标识;第一目标参数,所述第一目标参数为端到端相关的目标参数;
N+1
套第二目标参数,每套第二目标参数为各跳相关的目标参数;终端类型信息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参数包括
QoS
参数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为所述源终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向所述第一通信中除所述第一终端外的其它终端发送与所述其它终端对应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终端通过副链路无线资源控制过程向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终端通信副链路无线资源控制过程向第一跳中继终端发送
N+1
套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跳中继终端为与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的中继终端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副链路无线资源控制过程向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第一配置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目的终端接收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配置成功消息或配置失败消息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信副链路无线资源控制过程向第一跳中继终端发送
N+1
套第二配置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一跳中继终端接收所述
N+1
套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成功消息或配置失败消息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向所述第一通信中除所述第一终端外的其它终端发送与所述其它终端对应的配置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目标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配置成功消息并且从所述第一跳中继终端接收所述
N+1
套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成功消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副链路通信配置成功;或者,在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目标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配置失败消息,和
/
或,从所述第一跳中继终端接收所述
N+1
套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失败消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副链路通信配置失败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为所述
N
个中继终端之一,且所述
N
=1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向所述第一通信中除所述第一终端外的其它终端发送与所述其它终端对应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终端通过副链路无线资源控制过程向源终端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与所述源终端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终端通过副链路无线资源控制过程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与所述目的终端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向所述第一通信中除所述第一终端外的其它终端发送与所述其它终端对应的配置信息之后,所
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终端从源终端接收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成功消息或配置失败消息;所述第一终端从目标终端接收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成功消息或配置失败消息
。15.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向所述第一通信中除所述第一终端外的其它终端发送与所述其它终端对应的配置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从源终端接收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成功消息,并且从目标终端接收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成功消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副链路通信配置成功;或者,在所述第一终端从源终端接收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失败消息,和
/
或,从目标终端接收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失败消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副链路通信配置失败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为所述
N
个中继终端之一且所述
N
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向所述第一通信中除所述第一终端外的其它终端发送与所述其它终端对应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终端通过副链路无线资源控制过程向第一上游终端发送与所述第一终端的上游链路对应的
M1+1
套第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终端通过副链路无线资源控制过程向第一下游终端发送与所述第一终端的下游链路对应的
M2+1
套第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的上游链路包括源终端与第一终端之间的
M1
个中继终端以及源终端,所述第一上游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的上游链路中与第一终端连接的中继终端或源终端,所述第一终端的下游链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与目的终端之间的
M2
个中继终端以及目的终端,所述第一下游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的下游链路中与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的中继终端或目的终端,其中
M1

M2
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M1+M2

N

1。17.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向所述第一通信中除所述第一终端外的其它终端发送与所述其它终端对应的配置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终端从第一上游终端接收与所述第一终端的上游链路对应的
M1+1
套第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配置成功消息或配置失败消息;所述第一终端从第一下游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下游链路对应的
M2+1
套第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配置成功消息或配置失败消息
。18.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向所述第一通信中除所述第一终端外的其它终端发送与所述其它终端对应的配置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一上游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上游链路对应的
M1+1
套第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配置成功消息,并且从所述第一下游终端接收所述第一
终端的上游链路对应的
M2+1
套第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配置成功消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副链路通信配置成功;或者,在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一上游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上游链路对应的
M1+1
套第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配置失败消息,和
/
或,从所述第一下游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上游链路对应的
M2+1
套第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配置失败消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副链路通信配置失败
。19.
根据权利要求
15

18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副链路通信配置失败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向源终端发送所述副链路通信的配置失败事件
。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端到端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所述源终端与目的终端对等的副链路服务数据适应协议实体配置;所述源终端与目的终端对等的副链路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实体配置
。2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0跳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源终端与第一跳中继终端对等的副链路中继适配层协议实体配置;所述源终端与第一跳中继终端对等的副链路无线链路控制实体配置;所述源终端与第一跳中继终端对等的副链路媒体接入控制实体配置;其中,所述第0跳为所述源终端与第一跳中继终端之间的一跳,所述第一跳中继终端为与所述源终端连接的中继终端
。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N
跳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
N
跳中继终端与目的终端对等的副链路中继适配层协议实体配置;所述第
N
跳中继终端与目的终端对等的副链路无线链路控制实体配置;所述第
N
跳中继终端与目的终端对等的副链路媒体接入控制实体配置;其中,所述第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倩刘佳敏鲍炜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