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沿线隔振屏障设计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105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沿线隔振屏障设计方法和系统,属于土木工程隔振减振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基于地图影像数据库,获取轨道交通沿线的周边环境信息;基于轨道交通沿线的周边环境信息,将轨道交通沿线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区域,获取不同等级区域的屏蔽程度阈值;基于不同等级区域的土质条件,预测土质变化,设计第一隔振屏障的压入深度;基于第一隔振屏障的压入深度和轨道交通沿线的轨道车辆信息,预测第一隔振屏障的屏蔽程度预测值;如果第一隔振屏障的屏蔽程度预测值小于其对应的屏蔽程度阈值,则隔振屏障布置完成,否则,继续进行第二隔振屏障的分布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沿线隔振屏障设计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隔振减振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沿线隔振屏障设计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重型甚至是超重型的工业设备不断投入生产

城市中高架道路

轻轨和地铁等交通工具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交通体系

另外现有铁路的全面提速,磁悬浮等高速铁路也投入运行,各种人工振源日益增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日渐加大

而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增大,人们对于生活和工作环境要求也随之提高

[0003]在地铁运营期间,产生的振动通过地铁基础发散传播至周边土体,再经过地基传播至建筑物基础及上部结构

上部结构在受到地铁诱发振动后会产生二次振动与噪声,影响正常使用及舒适性

振动污染的实质是振动波沿地表的传播,可以通过设置屏障对振动波进行拦截从而达到治理振动污染的目的

但现有技术,如何对不同区域内的轨道交通沿线,进行隔振屏障布置,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隔振屏障设计方法,使其对轨道交通沿线进行统一划分,使隔振屏障布置更有规律顺序,能根据周边建筑进行针对性隔振屏障布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沿线隔振屏障设计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在隔振屏障布置没有统一标准而导致的隔振屏障布置不具备针对性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沿线隔振屏障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S1
:基于地图影像数据库,获取轨道交通沿线的周边环境信息;步骤
S2
:基于轨道交通沿线的周边环境信息,将所述轨道交通沿线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区域,获取不同等级区域的屏蔽程度阈值;步骤
S3
:基于不同等级区域的土质条件,预测土质变化,设计第一隔振屏障的压入深度;步骤
S4
:基于第一隔振屏障的压入深度和轨道交通沿线的轨道车辆信息,预测第一隔振屏障的屏蔽程度预测值;步骤
S5
:如果第一隔振屏障的屏蔽程度预测值小于其对应的屏蔽程度阈值,则隔振屏障布置完成,否则,继续进行第二隔振屏障的分布设计

[000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3
中,基于不同等级区域的土质条件,设计第一隔振屏障的压入深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S301
:获取对应等级区域的土质信息;
步骤
S302
:获取对应等级区域内多个时间段的气候变化信息;步骤
S303
:基于土质信息

气候变化信息和第一预测评估模型,预测得到土质评估值,设计得到第一隔振屏障的压入深度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测评估模型为:;其中,为土质评估值,为多个时间段内的平均降水量,为气候变化的第一时间段,为气候变化的第二时间段,为气候变化的第三时间段,为第个土质信息的土质评估函数,为土质信息的第个信息的特征值,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的整数,为土质信息的参数个数,为第一隔振屏障的压入深度,为土质压入深度的预设权重

[000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2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S201
:基于地图影像数据库,沿所述轨道交通沿线,获取周边建筑的基本信息

分布密度

分布距离和人口居住数量;步骤
S202
:基于所述周边建筑的周边环境信息和屏蔽程度评估函数,对所述周边建筑对应的所述轨道交通沿线进行评估,得到屏蔽程度评估值;步骤
S203
:如果所述屏蔽程度评估值落在第一阈值范围内,则评估对应的所述轨道交通沿线为第一等级区域,取其对应的屏蔽程度阈值;步骤
S204
:如果所述屏蔽程度评估值落在第二阈值范围内,则评估对应的所述轨道交通沿线为第二等级区域,取其对应的屏蔽程度阈值;步骤
S205
:如果所述屏蔽程度评估值落在第三阈值范围内,则评估对应的所述轨道交通沿线为第三等级区域,取其对应的屏蔽程度阈值

[0010]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程度评估函数为:;其中,为屏蔽程度评估值,为周边建筑的分布密度,为周边建筑的第个信息的信息预测函数,为周边建筑的第个信息的特征值,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的整数,为周边建筑的基本信息的参数个数,为周边建筑的分布距离,为周边建筑的人口居住数量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4
中,基于第一隔振屏障的压入深度和轨道交通沿线的轨道车辆信息,预测第一隔振屏障的屏蔽程度预测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S401
:获取第一隔振屏障的材质信息和压入深度;步骤
S402
:获取轨道的轨道类型和轨道埋深,车辆的速度和运量;步骤
S403
:基于屏蔽程度预测函数,代入上述信息,对所述第一隔振屏障的屏蔽程度进行预测,得到屏蔽程度预测值

[0012]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程度预测函数为:;其中,为屏蔽程度预测值,为第一隔振屏障的材质对应的屏蔽指数,为第一隔振屏障的压入深度,为轨道类型对应的预设权重,为轨道埋深,车辆速度,为车辆运量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沿线隔振屏障布置系统,用于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轨道交通沿线隔振屏障设计方法,包括: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轨道交通沿线上的周边环境信息;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基于轨道交通沿线的周边环境信息,将所述轨道交通沿线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区域,获取不同等级区域的屏蔽程度阈值;设计单元,用于基于不同等级区域的土质条件,预测土质变化,设计第一隔振屏障的压入深度;评估单元,用于基于第一隔振屏障的压入深度和轨道交通沿线的轨道车辆信息,预测第一隔振屏障的屏蔽程度预测值;比较反馈单元,用于比较第一隔振屏障的屏蔽程度预测值与其对应的屏蔽程度阈值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基于地图影像数据库,获取轨道交通沿线的周边环境信息

基于轨道交通沿线的周边环境信息,将所述轨道交通沿线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区域,获取不同等级区域的屏蔽程度阈值

基于不同等级区域的土质条件,预测土质变化,设计第一隔振屏障的压入深度

基于第一隔振屏障的压入深度和轨道交通沿线的轨道车辆信息,预测第一隔振屏障的屏蔽程度预测值

如果第一隔振屏障的屏蔽程度预测值大于其对应的屏蔽程度阈值,则隔振屏障布置完成,否则,继续进行第二隔振屏障的分布设计

[0015]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轨道交通沿线隔振屏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S1
:基于地图影像数据库,获取轨道交通沿线的周边环境信息;步骤
S2
:基于轨道交通沿线的周边环境信息,将所述轨道交通沿线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区域,获取不同等级区域的屏蔽程度阈值;步骤
S3
:基于不同等级区域的土质条件,预测土质变化,设计第一隔振屏障的压入深度;步骤
S4
:基于第一隔振屏障的压入深度和轨道交通沿线的轨道车辆信息,预测第一隔振屏障的屏蔽程度预测值;步骤
S5
:如果第一隔振屏障的屏蔽程度预测值小于其对应的屏蔽程度阈值,则隔振屏障布置完成,否则,继续进行第二隔振屏障的分布设计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沿线隔振屏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3
中,基于不同等级区域的土质条件,设计第一隔振屏障的压入深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S301
:获取对应等级区域的土质信息;步骤
S302
:获取对应等级区域内多个时间段的气候变化信息;步骤
S303
:基于土质信息

气候变化信息和第一预测评估模型,预测得到土质评估值,设计得到第一隔振屏障的压入深度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沿线隔振屏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测评估模型为:;其中,为土质评估值,为多个时间段内的平均降水量,为气候变化的第一时间段,为气候变化的第二时间段,为气候变化的第三时间段,为第个土质信息的土质评估函数,为土质信息的第个信息的特征值,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的整数,为土质信息的参数个数,为第一隔振屏障的压入深度,为土质压入深度的预设权重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沿线隔振屏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2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S201
:基于地图影像数据库,沿所述轨道交通沿线,获取周边建筑的基本信息

分布密度

分布距离和人口居住数量;步骤
S202
:基于所述周边建筑的周边环境信息和屏蔽程度评估函数,对所述周边建筑对应的所述轨道交通沿线进行评估,得到屏蔽程度评估值;步骤
S203
:如果所述屏蔽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岩土综合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