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有机废水水解酸化产酸效率的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0835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有机废水水解酸化产酸效率的系统及方法,包括产甲烷菌抑制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有机废水水解酸化产酸效率的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废水处理
,涉及一种提高有机废水水解酸化产酸效率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和一些地方政府对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降低排放污水中氮含量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指标

目前,去除污水中氮主要通过微生物来实现,先将氨氮氧化成硝酸盐氮,再将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在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的过程中,微生物需要有机碳

我国污水中化学需氧量含量不高,致使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碳源不足,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生活污水处理中,一些本身就缺乏碳源的工业废水更需要额外添加有机碳源

如果要达到较高的氮去除标准,需要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添加甲醇或乙酸等有机碳源,这将增加污水处理成本

因此,降低脱氮成本,是污水处理厂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之一

[0003]反硝化碳源分为三类:第一类基质是快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第二类基质是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第三类基质是内源呼吸有机物;其中第一类基质可以被微生物快速利用,可以获取较快的反硝化速率,主要为小分子酸类如乙酸

丙酸等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等

[0004]众所周知,有机废水的水解酸化处理工艺可产生挥发性脂肪酸

乳酸等,可为污

废水处理中的反硝化过程提供碳源

我国有机废水产量大,资源化利用主要采取厌氧发酵产生沼气进行发电和产热,或者采取水解酸化产生小分子有机物作为污

废水处理工艺中反硝化的外加碳源,目前前者技术已相对成熟,而如何提高有机废水作为碳源的资源化利用率的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

水解酸化过程中若生成不易于被微生物利用的劣质碳源,不仅增加了碳源的运输成本,而且降低了污

废水处理的脱氮效率

因此,需开发一种挥发性脂肪酸

乳酸等优质碳源产率高的有机废水水解酸化的方法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提高有机废水水解酸化产酸效率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及方法的产酸效率较高,同时不易产生劣质碳源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有机废水水解酸化产酸效率的系统,包括产甲烷菌抑制罐

接种污泥投加泵

水解酸化罐

加碱装置

有机废水来水管道及温度控制器;
[0007]所述产甲烷菌抑制罐底部侧面上的抑制罐出口经接种污泥投加泵与水解酸化罐顶部侧面上的接种污泥进口相连通,所述水解酸化罐的顶部设置有加药口及排气口,加碱装与所述加药口相连通,有机废水来水管道经温度控制器与水解酸化罐底部的进水口相连通

[0008]还包括产甲烷菌抑制剂投加装置,所述产甲烷菌抑制罐顶部的侧面上设置有抑制罐进口,所述产甲烷菌抑制罐的顶部设置有抑制罐加药口,所述产甲烷菌抑制罐内设置有
机械搅拌器,产甲烷菌抑制剂投加装置的出口与所述抑制罐加药口相连通

[0009]还包括沉淀池及污泥回流泵,水解酸化罐顶部侧面上的出水口与沉淀池顶部的沉淀池进口相连通,所述沉淀池底部的沉淀池出泥口经污泥回流泵与水解酸化罐底部的进水口相连通

[0010]所述水解酸化罐内设置有气提循环器,所述气提循环器包括两相分离室及液体循环管,其中,所述液体循环管的顶部开口插入于所述两相分离室,所述液体循环管的底部开口,所述两相分离室底部的侧面上设置有液体循环口;
[0011]还包括循环排气口及循环排气管,循环排气口经循环排气管与两相分离室顶部的出气口相连通

[0012]还包括氮气储罐

风机

第一充气管及第二充气管,氮气储罐顶部的氮气储罐出气口经风机及第一充气管与液体循环管侧面上的充气口相连通,氮气储罐出气口经第二充气管与水解酸化罐相连通,第二充气管的出口位于水解酸化罐内

所述第一充气管上设置有第一自动阀门,第二充气管上设置有第二自动阀门

[0013]所述水解酸化罐内设置有在线
pH


[0014]还包括控制平台,所述控制平台与加碱装置及在线
pH
计相连接

[0015]还包括剩余污泥泵及污泥处理系统,其中,剩余污泥泵的入口与沉淀池出泥口相连通,剩余污泥泵的出口与污泥处理系统相连通,剩余污泥泵与控制平台相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有机废水水解酸化产酸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有机废水来水通过温度控制器调节温度后经进水口进入到水解酸化罐中;通过接种污泥投加泵将产甲烷菌抑制罐内的抑制甲烷活性的接种污泥送入水解酸化罐中;通过加碱装置向水解酸化罐中加入碱剂,以调节水解酸化罐内水解酸化反应的
pH
值,使得水解酸化罐内混合物的
pH
值为
6.8

7.2
,通过调节水解酸化罐内混合物的
pH
值以及抑制甲烷活性的接种污泥,对水解酸化罐内的产甲烷菌进行抑制,完成阻断产甲烷的过程,使得水解酸化罐内的反应只停留在产酸阶段

[001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提高有机废水水解酸化产酸效率的系统及方法在具体操作时,通过接种污泥投加泵将产甲烷菌抑制罐内的抑制甲烷活性的接种污泥送入水解酸化罐中,通过加碱装置向水解酸化罐中加入碱剂,以调节水解酸化罐内水解酸化反应的
pH
值,通过调节水解酸化罐内混合物的
pH
值以及抑制甲烷活性的接种污泥,对水解酸化罐内的产甲烷菌进行抑制,完成阻断产甲烷的过程,使得水解酸化罐内的反应只停留在产酸阶段,从而产生少量甲烷,使小分子有机酸得到积累,产酸效率较高

经试验,本专利技术比自然状态下的产酸率提高5倍左右,可为污

废水处理系统提供优质碳源,节约能源

[0020]进一步,向水解酸化罐中充入氮气,保障无氧状态,并设有气提循环器,使投加的污泥

药剂与进入的有机废水充分混合,提高水解酸化反应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水解酸化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图

[0022]其中,1为产甲烷菌抑制罐
、1
‑1为抑制罐进口
、1
‑2为抑制罐出口
、1
‑3为抑制罐加
药口
、1
‑4为机械搅拌器
、2
为接种污泥投加泵
、3
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提高有机废水水解酸化产酸效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产甲烷菌抑制罐
(1)、
接种污泥投加泵
(2)、
水解酸化罐
(3)、
加碱装置
(13)、
有机废水来水管道
(4)
及温度控制器
(5)
;所述产甲烷菌抑制罐
(1)
底部侧面上的抑制罐出口
(1

2)
经接种污泥投加泵
(2)
与水解酸化罐
(3)
顶部侧面上的接种污泥进口
(3

4)
相连通,所述水解酸化罐
(3)
的顶部设置有加药口
(3

3)
及排气口
(3

6)
,加碱装置
(13)
与所述加药口
(3

3)
相连通,有机废水来水管道
(4)
经温度控制器
(5)
与水解酸化罐
(3)
底部的进水口
(3

1)
相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有机废水水解酸化产酸效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产甲烷菌抑制剂投加装置
(12)
,所述产甲烷菌抑制罐
(1)
顶部的侧面上设置有抑制罐进口
(1

1)
,所述产甲烷菌抑制罐
(1)
的顶部设置有抑制罐加药口
(1

3)
,所述产甲烷菌抑制罐
(1)
内设置有机械搅拌器
(1

4)
,产甲烷菌抑制剂投加装置
(12)
的出口与所述抑制罐加药口
(1

3)
相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有机废水水解酸化产酸效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沉淀池
(9)
及污泥回流泵
(8)
,水解酸化罐
(3)
顶部侧面上的出水口
(3

2)
与沉淀池
(9)
顶部的沉淀池进口
(9

1)
相连通,所述沉淀池
(9)
底部的沉淀池出泥口
(9

2)
经污泥回流泵
(8)
与水解酸化罐
(3)
底部的进水口
(3

1)
相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有机废水水解酸化产酸效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解酸化罐
(3)
内设置有气提循环器
(6)
;所述气提循环器
(6)
包括两相分离室
(6

1)
及液体循环管
(6

4)
,其中,所述液体循环管
(6

4)
的顶部开口插入于所述两相分离室
(6

1)
,所述液体循环管
(6

4)
的底部开口,所述两相分离室
(6

1)
底部的侧面上设置有液体循环口
(6

2)
;还包括循环排气口
(3

7)
及循环排气管
(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琼王璟苏艳姜琪张成王高骏高峰张波黄倩杨阳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中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