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检测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0767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检测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检测用3D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设备
,具体为一种辅助检测用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


技术介绍

[0002]急性
A
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临床急症,其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至关重要

常用
MRI
进行成像诊断,但需要对比剂来增强影像

靶向递送纳米颗粒系统为新兴的用于已显示出在主动脉夹层诊治的创新型手段,其应用之前需要进行在体与体外检测实验;
[0003]现有的常用主动脉夹层的实验模型为动物模型,受到伦理以及经济因素的限制,动物模型通常需要
β

氨基丙腈
(BAPN)
处理,需要
10—14
天时间,周期较长,且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后,需要超声影响判断模型建立成功后,再行尾静脉注射靶向递送纳米颗粒,导致检测实验效率低下,此外动物模型针对的靶向性组织仍为单一动物源性,适用用性不足

[0004]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辅助检测用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检测用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辅助检测用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包括:液体蠕动泵

连接管路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和外置固定架;
[0007]所述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的内部管腔与液体蠕动泵通过连接管路连通;
[0008]所述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上设置
MRI
显像靶向递送纳米颗粒系统加样孔;
[0009]所述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上设置若干
5mm
×
5mm
血管内膜组织固定点;
[0010]所述
MRI
显像靶向递送纳米颗粒系统加样孔

血管内膜组织固定点和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可拆卸设计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管路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组件,液体蠕动泵

连接管路和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的内腔形成内部可流动循环液体密闭管腔

[0012]优选的,所述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固定于外置固定架上并保持直立状态模拟生理性体位

[0013]优选的,所述液体蠕动泵

连接管路和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内部循环液体选用
37℃
生理盐水模拟人体内环境及血流动力学

[0014]优选的,所述
MRI
显像靶向递送纳米颗粒系统加样孔

血管内膜组织固定点和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采用专用树脂材料
3D
打印成型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可用于辅助检测
MRI
显像靶向递送纳米颗粒系统的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模型
建立后,可由外接蠕动泵建立管腔内流体模拟,设有血管内皮贴附点位以及加药孔,可快速重复进行多次实验,无需建模等待时间,并可更换多种来源组织作为实验材料,为
MRI
可探测靶向递送纳米颗粒系统提供了一个适用性强

高效和安全的体外实验
3D
打印模拟模型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
A
处放大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外置固定架和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
1、
液体蠕动泵;
2、
连接管路;
3、MRI
显像靶向递送纳米颗粒系统加样孔;
4、
血管内膜组织固定点;
5、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
6、
外置固定架;
7、
连接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辅助检测用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包括:液体蠕动泵
1、
连接管路
2、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5和外置固定架6;
[0023]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5的内部管腔与液体蠕动泵1通过连接管路2连通;
[0024]连接管路2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组件7,通过连接组件7使连接管路2连通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5与液体蠕动泵1,形成内部可流动循环液体密闭管腔;
[0025]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5固定于外置固定架6上并保持直立状态模拟生理性体位;
[0026]液体蠕动泵1启动后,连接管路2与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5形成闭环系统,内部液体选用
37℃
生理盐水模拟人体内环境及血流动力学;
[0027]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5上设置
MRI
显像靶向递送纳米颗粒系统加样孔3,可以加注
MRI
显像靶向递送纳米颗粒,同时,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5上不同位置设置
5mm
×
5mm
血管内膜组织固定点4,可根据实验设计需要固定不同组织来源主动脉血管内模,随着内部液体流动,靶向递送纳米颗粒与动脉内膜组织结合;
[0028]MRI
显像靶向递送纳米颗粒系统加样孔
3、
血管内膜组织固定点4和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5可拆卸设计,
MRI
显像靶向递送纳米颗粒系统加样孔
3、
血管内膜组织固定点4和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5采用专用树脂材料
3D
打印成型,可用于
MRI
检测,在实验结束后,可进行
MRI
显影以及后续检测实验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辅助检测用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蠕动泵
(1)、
连接管路
(2)、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
(5)
和外置固定架
(6)
;所述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
(5)
的内部管腔与液体蠕动泵
(1)
通过连接管路
(2)
连通;所述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
(5)
上设置
MRI
显像靶向递送纳米颗粒系统加样孔
(3)
;所述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
(5)
上设置若干
5mm
×
5mm
血管内膜组织固定点
(4)
;所述
MRI
显像靶向递送纳米颗粒系统加样孔
(3)、
血管内膜组织固定点
(4)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
(5)
可拆卸设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检测用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路
(2)
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组件
(7)
,液体蠕动泵
(1)、
连接管路
(2)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
(5)
的内腔形成内部可流动循环液体密闭管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检测用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
(5)
固定于外置固定架
(6)
上并保持直立状态模拟生理性体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检测用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蠕动泵
(1)、
连接管路
(2)

3D
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
(5)
内部循环液体选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麟倪清蓉姜辉徐臣年葛玉光杨忠路张彬王璐迟言邦李楠吴松哲文安国牛天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