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压气机稳态畸变试验装置及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压气机稳定性试验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压气机稳态畸变试验装置及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大涵道比压气机是涡扇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其喘振裕度,直接决定涡扇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
。
[0003]当前,多是以畸变试验得到压气机的喘振裕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以插板插入压气机试验件进气道的方式,在压气机进口制造相应的畸变流场,获得畸变指数与喘振裕度的关系,该种技术方案,制造的畸变流场,为稳态
、
动态畸变的组合,可用于研究飞机进气道与发动机综合畸变相容性问题,但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飞机起飞
、
爬升过程中,由大攻角导致的进气道附面层分离,产生的侧风
、
阵风畸变,主要畸变成分为稳态畸变,以插板插入压气机试验件进气道的方式,制造的畸变流场,对此不能够进行直接的准确模拟,难以准确得出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压气机稳态畸变指数与喘振裕度的关系,也就不能够对涡扇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压气机稳态畸变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畸变导流筒
(1)
,其后端与压气机试验件
(2)
进口通过连接边利用螺栓对接;转接导流筒
(3)
,其后端与畸变导流筒
(1)
前端通过连接边利用螺栓对接;骨架外支撑筒
(4)
,其后端与转接导流筒
(3)
前端通过连接边利用螺栓对接;骨架内导流锥
(5)
,在骨架外支撑筒内设置;多个骨架导流支板
(6)
,沿周向支撑在骨架外环
(3)、
导流锥
(4)
之间;基网外支撑环
(7)
,贴靠在骨架外支撑筒
(4)
前端;基网内支撑环
(8)
,在基网外支撑环
(7)
内设置,套接在骨架内导流锥
(5)
上;大孔支撑基网
(9)
,连接在基网外支撑环
(7)、
基网内支撑环
(8)
之间,占据基网外支撑环
(7)、
基网内支撑环
(8)
之间的空间;畸变网外支撑环
(10)
,贴靠在基网外支撑环
(7)
前侧;畸变网内支撑环
(11)
,在畸变网外支撑环
(10)
内设置,套设在骨架内导流锥
(5)
上外周;微孔畸变网
(12)
,连接在畸变网外支撑环
(10)、
畸变网内支撑环
(11)
之间,占据畸变网外支撑环
(10)、
畸变网内支撑环
(11)
之间局部空间;进气导流筒
(13)
,其后端成型有连接边,该连接边贴靠在畸变网外支撑环
(10)
前侧,与畸变网外支撑环
(10)、
基网外支撑环
(7)、
成型在骨架外支撑筒
(4)
前端的连接边之间利用螺栓连接;进气喇叭口
(14)
,其出口与进气导流筒
(13)
前端通过连接边利用螺栓对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压气机稳态畸变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大孔支撑基网
(9)、
微孔畸变网
(12)
的网丝之间呈
90
°
分布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压气机稳态畸变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骨架导流支板
(6)
的横截面呈纺锥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压气机稳态畸变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接导流筒
(3)
后端与畸变导流筒
(1)
前端连接边之间设置密封垫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压气机稳态畸变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骨架内导流锥
(5)
分为前
、
后两段;所述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压气机稳态畸变试验装置,还包括:骨架内支撑圆盘
(15)
,在骨架外支撑筒
(4)
内设置,与各个骨架导流支板
(6)
连接,前侧通过螺纹连接骨架内导流锥
(5)
前段,并通过螺栓与基网内支撑环
(8)
连接,后侧通过螺纹连接骨架内导流锥
(5)
后段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压气机稳态畸变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密封罩
(16)
,罩在进气导流筒
(13)
后端成型的连接边
、
畸变网外支撑环
(10)、
基网外支撑环
(7)、
成型在骨架外支撑筒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刘晓鹏,李井洋,张志博,李文博,郑南,冯忠帅,崔岩,史宏菲,高飞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