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体鹅笼的鹅养殖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0293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34
基于立体鹅笼的鹅养殖装置及方法,涉及畜牧领域。是为了满足当前对集约化、自动化集于一体且能减少占地面积的立体式鹅笼的需求该装置包括两个转盘、n个连接杆、两个支架、n个鹅养笼、2n个连接架和驱动装置;所述转盘为正多边形,n个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转盘处于同一水平线的顶点处,用于连接两个转盘;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与所述转盘的正多边形的边的数量相等;每两个连接架穿在同一根连接杆上;每两个连接架安装在一个鹅养笼的两端,用于固定鹅养笼;所述支架用于支撑转盘,且转盘绕所述支架的轴旋转;两个支架的高度相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转盘旋。该鹅养殖方法基于所述装置实现了鹅从孵化到出栏的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鹅的养殖过程中。养殖过程中。养殖过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立体鹅笼的鹅养殖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畜牧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年来家禽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家禽养殖向着集约化、自动化、大型化笼养方向发展。现有的家禽养殖笼大多采用“堆叠式”,即:层层叠加。这种“堆叠式”家禽养殖笼,通常每一层都是固定的,工作人员只需要定期对该“堆叠式”家禽养殖笼进行清理,对设置在每一层养殖笼附近的食槽、水槽进行添水、添加食料即可。但是这种“堆叠式”家禽养殖笼只实现了集约化,但并未实现自动化,而且,这种“堆叠式”家禽养殖笼占用空间比较大,且固定不动,若针对大型养殖场,这种方式给工作人员增加很多工作量。
[0003]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立体式鹅笼,将集约化、自动化集于一体,且能减少占地面积,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了满足当前对集约化、自动化集于一体且能减少占地面积的立体式鹅笼的需求,提供了基于立体鹅笼的鹅养殖装置及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基于立体鹅笼的鹅养殖装置,该装置包括喂食管10;该装置包括两个转盘1、n个连接杆2、两个支架3、n个鹅养笼4、2n个连接架5和驱动装置6;n为大于等于4的整数;
[0007]所述转盘1为正多边形,n个连接杆2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转盘1处于同一水平线的顶点处,用于连接两个转盘1;所述连接杆2的数量与所述转盘1的正多边形的边的数量相等;
[0008]每两个连接架5穿在同一根连接杆2上;
[0009]每两个连接架5安装在一个鹅养笼4的两端,用于固定鹅养笼4;
[0010]所述支架3用于支撑转盘1,且转盘1绕所述支架3的轴旋转;两个支架3的高度相同;
[0011]驱动装置6用于驱动转盘1旋转。
[0012]优选的,所述鹅养笼4为长方体或正方体,且鹅养笼4为网状结构,鹅养笼4底部铺有加热垫,鹅养笼4的左侧或右侧设置一个拉门,用于放置或取出鹅。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架5为皮带或钢板。
[0014]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6包括电动机61、减速机62和中间机构63;电动机61、减速机62、中间机构63依次同轴连接,所述中间机构63包括中间轴631和齿轮状臂632,齿轮状臂632固定在中间轴631上,且均匀分布;所述中间机构63的中间轴驱动连接在所述转盘1的中心处,所述齿轮状臂632的数量与所述连接杆2的数量相同。
[0015]优选的,该装置还包括4个食槽7、4个水槽8、控制阀94根喂食管10、水管11、控制器12;水槽8固定在食槽7的一侧,构成一套喂食模块,且每2套喂食模块由支架固定在同一侧,
且位于鹅养笼4的正对面;1根喂食管10的出口位于一个喂食模块的食槽7上方,用于向食槽7内发放鹅饲料;控制阀9位于喂食管10或水管11的管路上,用于控制喂食管10或水管11的开关;
[0016]所述控制器12用于控制所述控制阀9的开关。
[0017]优选的,该装置还包括电源开关13、电源14,电源开关13用于控制电源14开关;电源14用于为电动机61供电;所述电源开关13由控制器12控制。
[0018]优选的,鹅养笼4上设置有二维码贴签处,用于显示记录鹅的信息,包括鹅的孵化时间、生长周期、出栏时间。
[0019]基于上述装置的鹅养殖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20]步骤一、将鹅蛋放入鹅养笼4内;
[0021]步骤二、启动基于立体鹅笼的鹅养殖装置,且使加热垫通电加热;
[0022]步骤三、鹅出壳后,加热垫断电;
[0023]步骤四、通过控制器12控制电源开关13处于开通状态,使电源14工作;
[0024]步骤五、电源14使驱动装置6中的电动机61工作,同轴连接的减速机62、中间机构63、转盘1旋转;
[0025]步骤五、转盘1旋转后带动鹅养笼4旋转至所述食槽7和水槽8处;
[0026]步骤六、控制器12驱动控制阀9打开或关闭,向食槽7内开始或停止放置鹅饲料;控制器12驱动与水管11连接的控制阀9打开或关闭,向水槽8内开始放水或停止放水;
[0027]步骤七、待鹅满足出栏时间后,从鹅养笼4的拉门处,取出鹅。
[0028]优选的,步骤二中所述启动基于立体鹅笼的鹅养殖装置,且使加热垫通电加热,其中所述使加热垫通电加热,加热垫可接通电源14。
[0029]优选的,步骤五中所述的电源14使驱动装置6中的电动机61工作,同轴连接的减速机62、中间机构63、转盘1旋转,其中,所述减速机62为蜗轮蜗杆减速机。
[0030]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具有安装灵活、维护方便、通用性好等特点。它通用性强,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台并联使用。可根据现场实际场地大小灵活组合,满足现场需求。该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鹅养殖装置,由控制器12控制电源开关13开启,使电源14开启,从而带动驱动装置6动作,即电动机61、减速机62、中间机构63同轴旋转,进一步带动转盘1旋转,固定在转盘上的连接杆2通过连接架5带动鹅养笼4跟随旋转,且鹅养笼4始终处于竖直状态。该鹅养殖装置类似摩天轮的结构,使每一层鹅均匀接受光照、进食和饮水,且该装置的结构简单、立体式布置,有利于节省空间,该装置是一体化装置,该鹅养殖装置的食槽和水槽均位于立柱1的左右两侧,充分满足鹅养笼4中的鹅能够进食和饮水需求。该鹅养殖装置为立体式结构,设计结构比较集中,喂食和喂水能够实现自动化,满足了当前对立体式鹅笼的需求,将集约化、自动化集于一体,且能减少占地面积,尤其对于扩大生产规模的厂家来说,更加便捷、实用。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基于立体鹅笼的鹅养殖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图1的中的鹅养笼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转盘、食槽、水槽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4]图4是食槽、水槽、食管、水管、控制阀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5]图5是驱动装置内部元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6]图6是控制器与控制阀、电源开关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具体实施方式一、参照图1至6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基于立体鹅笼的鹅养殖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转盘1、n个连接杆2、两个支架3、n个鹅养笼4、2n个连接架5和驱动装置6;n为大于等于4的整数;
[0038]所述转盘1为正多边形,n个连接杆2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转盘1处于同一水平线的顶点处,用于连接两个转盘1;所述连接杆2的数量与所述转盘1的正多边形的边的数量相等;
[0039]每两个连接架5穿在同一根连接杆2上;
[0040]每两个连接架5安装在一个鹅养笼4的两端,用于固定鹅养笼4;
[0041]所述支架3用于支撑转盘1,且转盘1绕所述支架3的轴旋转;两个支架3的高度相同;
[0042]驱动装置6用于驱动转盘1旋转。
[0043]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立体鹅笼的鹅养殖装置,该装置包括喂食管(10);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两个转盘(1)、n个连接杆(2)、两个支架(3)、n个鹅养笼(4)、2n个连接架(5)和驱动装置(6);n为大于等于4的整数;所述转盘(1)为正多边形,n个连接杆(2)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转盘(1)处于同一水平线的顶点处,用于连接两个转盘(1);所述连接杆(2)的数量与所述转盘(1)的正多边形的边的数量相等;每两个连接架(5)穿在同一根连接杆(2)上;每两个连接架(5)安装在一个鹅养笼(4)的两端,用于固定鹅养笼(4);所述支架(3)用于支撑转盘(1),且转盘(1)绕所述支架(3)的轴旋转;两个支架(3)的高度相同;驱动装置(6)用于驱动转盘(1)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立体鹅笼的鹅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鹅养笼(4)为长方体或正方体,且鹅养笼(4)为网状结构,鹅养笼(4)底部铺有加热垫,鹅养笼(4)的左侧或右侧设置一个拉门,用于放置或取出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立体鹅笼的鹅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5)为皮带或钢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立体鹅笼的鹅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6)包括电动机(61)、减速机(62)和中间机构(63);电动机(61)、减速机(62)、中间机构(63)依次同轴连接,所述中间机构(63)包括中间轴(631)和齿轮状臂(632),齿轮状臂(632)固定在中间轴(631)上,且均匀分布;所述中间机构(63)的中间轴驱动连接在所述转盘(1)的中心处,所述齿轮状臂(632)的数量与所述连接杆(2)的数量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立体鹅笼的鹅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4个食槽(7)、4个水槽(8)、控制阀(9)、4根喂食管(10)、水管(11)、控制器(12);水槽(8)固定在食槽(7)的一侧,构成一套喂食模块,且每2套喂食模块由支架固定在同一侧,且位于鹅养笼(4)的正对面;1根喂食管(10)的出口位于一个喂食模块的食槽(7)上方,用于向食槽(7)内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霍明东高圣玥周景明郭文凯李伟郝彩虹张艳成栓之黄新育李同豹丁丽艳江波涛李莉王佳辉丁昕颖孟维珊宋雪莹阿晓辉王丽坤唐玲玲金振华何宝国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