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跨环网组网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0246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跨环网组网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跨环网组网的E1传输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
E1
传输
,尤其涉及一种实现跨环网组网的
E1
传输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跨环网组网的
E1
传输方法指的是在不同的局域网之间通过
E1
传输技术建立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方法
。E1
传输技术是一种用于数字通信的标准,通常用于在不同地点之间传输语音和数据信号

在企业互联

运营商网络

监控系统

数据中心互联

广域网连接

军事通信

医疗卫生领域和教育领域有诸多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需要远程连接

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下,这种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

[0003]现有的实现跨环网组网的
E1
传输方法通过以下现有技术实现:
SDH/SONET

SDH

SONET
是一种广泛用于传输网络的技术标准,它们提供了高速

同步的光纤传输;
PDH

PDH
是一种早期的数字传输技术,也可以用于跨环网组网的
E1
传输;
DWDM

DWDM
是一种高容量

高效的光纤传输技术,可以将多个
E1r/>信号以波长的形式同时传输

通过部署
DWDM
设备,可以在光纤上实现多个
E1
信号的传输,从而实现跨环网的组网
。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
MPLS
是一种网络传输技术,可以为数据包添加标签以进行高效的转发和流量工程

通过配置
MPLS
网络,可以建立跨环网的
E1
传输连接,实现不同局域网之间的通信
。IP
网络:利用
IP
网络进行
E1
传输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可以使用专门的
E1/IP
网关设备或协议转换器,将
E1
信号转换成
IP
数据包,并通过现有的
IP
网络进行跨环网组网

这些技术是实现跨环网组网的
E1
传输的常用方法

[0004]例如公告号为:
CN101330354B
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告的种通过
E1
发送数据的方法,包括:
CPU
使用并

串转换器将并行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发送到
E1
上,通过两个比特位分别做为前向标志和后向标志来控制数据的收发,有效“净荷”为6个比特或者
6+n*8
个比特,协议开销为2个比特;接收端通过串

并转换器将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加上控制信息就可收到发送方发来的数据,该协议控制简单,占用
CPU
较少的资源即可实现稳定可靠的数据通信

[0005]例如公告号为:
CN101193060B
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告的在分组网上采用前向纠错机制实现可靠的
E1
传送的方法,包括在
E1
进入分组网的一端,将
E1
数据流存入缓冲区,然后封装成数据包,再生成
FEC


将封装好的数据包和
FEC
包在分组网上传送


E1
离开分组网的一端,设置接收定时器以控制时延,设置去抖缓冲区以消除分组网时延抖动的影响

从收到的数据包提取
E1
数据,并存入去抖缓冲区,将
FEC
包存入纠错缓冲区

接收定时器溢出时,检查缓冲区中的包,统计丢失的数据包并恢复丢失的信息,同时恢复
E1
时钟,依据时钟和去抖缓冲区恢复
E1
码流

[0006]但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
E1
传输方法在具体实现步骤中评估综合有效性不足,存在跨环网组网的
E1
传输方法实现步骤评估综合有效性不足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实现跨环网组网的
E1
传输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跨环网组网的
E1
传输方法实现步骤评估综合有效性不足对的问题,实现了提高跨环网组网的
E1
传输方法实现步骤综合有效性

[000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跨环网组网的
E1
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网络规划:根据网络规划系数布局各个环网的各个中继站点的传输线路和设备;
S2
,线路建设:根据线路介质系数建设各个中继站点之间的传输线路;
S3
,部署传输设备
:
根据设备适配系数在传输线路上每个中继站点部署所需的传输设备;
S4
,传输设备配置规划:根据每个中继站点部署的传输设备配置所需的
E1
接口;
S5
,配置
E1
接口:根据接口配置指数配置每个传输设备的
E1
接口参数;
S6
,网络交叉规划:根据每个
E1
接口参数布局网络交叉连接设置;
S7
,网络交叉连接:根据网络连接指数在每个传输设备之间进行网络交叉连接设置;
S8
,配置调试:根据综合评估指数对整个跨环网组网进行配置调试;
S9
,监控维护:设置监控系统来实时监测
E1
传输使用情况和性能

[0009]进一步的,所述根据网络规划系数布局各个环网的传输线路和设备的具体步骤为:获取网络规划各环节的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特征提取得到网络传输物理距离,网络带宽需求,网络拓扑结构匹配系数和网络可靠配置匹配系数,预定义中继站点数量记为,,为预定义中继站点数量总数,并据此通过计算公式得到网络规划系数,具体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第个预定义中继站点的网络带宽需求的预定义标准值,表示第个中继站点的网络带宽需求的预定义差值标准值,表示中继站点之间的网络传输物理距离的设定标准值;根据网络规划系数经过深度学习算法计算得出跨环网组网的网络拓扑结构

中继站点位置和数量

中继站点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网络中的传输备的布局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实现跨环网组网的
E1
传输方法,用于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网络规划:根据网络规划系数布局各个环网的各个中继站点的传输线路和设备;
S2
,线路建设:根据线路介质系数建设各个中继站点之间的传输线路;
S3
,部署传输设备
:
根据设备适配系数在传输线路上每个中继站点部署所需的传输设备;
S4
,传输设备配置规划:根据每个中继站点部署的传输设备配置所需的
E1
接口;
S5
,配置
E1
接口:根据接口配置指数配置每个传输设备的
E1
接口参数;
S6
,网络交叉规划:根据每个
E1
接口参数布局网络交叉连接设置;
S7
,网络交叉连接:根据网络连接指数在每个传输设备之间进行网络交叉连接设置;
S8
,配置调试:根据综合评估指数对整个跨环网组网进行配置调试;
S9
,监控维护:设置监控系统来实时监测
E1
传输使用情况和性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实现跨环网组网的
E1
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网络规划系数布局各个环网的传输线路和设备的具体步骤为:获取网络规划各环节的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特征提取得到网络传输物理距离,网络带宽需求,网络拓扑结构匹配系数和网络可靠配置匹配系数,预定义中继站点数量记为,,为预定义中继站点数量总数,并据此通过计算公式得到网络规划系数,具体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第个预定义中继站点的网络带宽需求的预定义标准值,表示第个中继站点的网络带宽需求的预定义差值标准值,表示中继站点之间的网络传输物理距离的设定标准值;根据网络规划系数经过深度学习算法计算得出跨环网组网的网络拓扑结构

中继站点位置和数量

中继站点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网络中的传输备的布局方式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实现跨环网组网的
E1
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网络介质系数建设各个环网之间的传输线路的具体步骤为:获取线路建设各环节的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特征提取得到第个中继站点线路协议兼容性匹配系数,第个中继站点最大容忍时延,并据此通过计算公式得到第个中继站点线路介质评估值,具体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第个中继站点网络
可靠配置匹配系数,,,,分别表示第个中继站点的线路协议兼容性匹配系数标准值

线路可靠配置匹配系数标准值和最大容忍时延标准值,表示线路协议兼容性匹配系数和线路可靠配置匹配系数与最大容忍时延的联合匹配因子,与分别表示线路协议兼容性匹配系数和线路可靠配置匹配系数的影响匹配因子,表示自然常数,并据此得到第个中继站点线路介质系数,当,,当,,其中表示预定义传输介质修正匹配系数,和分别表示第个中继站点的线路传输物理距离和线路带宽需求,和分别表示线路传输物理距离和线路带宽需求对线路介质评估值的影响匹配因子;根据第个线路介质系数经过深度学习算法计算得出对应的跨环网组网的各个中继站点之间的传输介质

线路传输物理距离

线路带宽需求

线路协议兼容性需求

线路可靠配置匹配需求和线路最大容忍时延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实现跨环网组网的
E1
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设备适配系数在传输线路上每个中继站点部署所需的传输设备的具体步骤为:获取部署传输设备各环节的原始数据,第个中继站点下部署传输设备数量记为,,为第个中继站点下部署传输设备数量总数,对原始数据特征提取得到第个中继站点下第个传输设备的设备协议兼容性匹配系数

设备可靠配置匹配系数

设备接口兼容性和预定义设备性能管理反馈性能,并据此通过具体计算公式得到第个中继站点下第个传输设备的设备适配系数,具体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设备协议兼容性匹配系数与设备可靠配置匹配系数匹配调和因子,和分别表示设备协议兼容性匹配系数和设备可靠配置匹配系数对应的权重因子,表示预定义设备可靠配置匹配系数标准值,表示预定义设备接口兼容性,表示预定义设备接口兼容性匹配调和因子,表示预定义设备性能管理反馈性能匹配调和因子,表示设备协议兼容性匹配系数


备可靠配置匹配系数和设备接口兼容性相互叠加负向影响系数,表示预定义设备类型修正系数;根据第个中继站点下第个传输设备的设备适配系数经过深度学习算法计算得出对应的设备类型

接口兼容性需求

协议兼容性匹配需求

可靠配置匹配需求和设备性能管理策略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实现跨环网组网的
E1
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中继站点部署的传输设备配置所需的
E1
接口的具体步骤为:
S41
,选择传输设备:根据对应的设备需求选择对应的传输设备;
S42
,安装和连接设备:将选定的传输设备安装在每个中继站点上;
S43
,设备配置:打开传输设备的管理界面或控制台,进行设备的初步配置;
S44
,配置
E1
接口:针对每个中继站点,进入传输设备的配置界面,并针对每个
E1
接口进行配置,具体的配置步骤包括:
S441
,端口配置:指定每个
E1
接口的物理特性;
S442
,传输配置:设置传输参数;
S443
,通道映射:将每个
E1
接口映射到对应的信道或终端设备;
S45
,测试和验证:在配置完每个
E1
接口后,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传输设备连接正常且
E1
接口能够正常工作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实现跨环网组网的
E1
传输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鹏飞周建刘赞强刘光泉卢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承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