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可睡眠监控智能软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0094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可睡眠监控智能软床,属于智能家具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可睡眠监控智能软床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家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可睡眠监控智能软床


技术介绍

[0002]睡眠是影响人们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低非常容易导致健康指数下降,为了身体的健康,需要保证每天至少8小时的睡眠或至少2小时的深度睡眠时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往往会选择熬夜学习或者工作,并且由于注意力集中,废寝忘食,导致无法在期望的时间入睡,从而无法保证每天2小时的深度睡眠时间,长此以往,很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引发猝死;现有的用于睡眠监控和睡眠提醒的智能软床往往需要使用者手动选择提醒时间后,软床才会在指定时间对使用者的入睡时间和起床时间进行提醒;也有部分用于睡眠监控和睡眠提醒的智能软床会根据使用者平时入睡的时间点为参考设定提醒睡眠时间,并在设定的时间点对使用者进行睡眠提醒;但是若是使用者有熬夜或者通宵的习惯,则会对所述提醒睡眠时间的设置产生影响,导致使用者依然熬夜或通宵,并不能起到督促使用者保持充足睡眠的作用;另外,现有的智能软床并没有设有辅助睡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可睡眠监控智能软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元件和控制模块;感应元件直接或间接采集使用者的呼吸频率或心跳频率,并将收集到的数据作为电信号输出;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软床内部,控制模块与感应元件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感应元件工作,并接收

分析感应元件输出的电信号;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有提醒组件,控制模块根据使用者的睡眠情况控制提醒组件监督并提醒使用者的入睡时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可睡眠监控智能软床,其特征在于:感应元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软床表面的感应层(1)或外设于所述软床外部的检测组件,感应元件一侧与使用者贴合以接收和检测使用者呼吸时对感应元件产生的作用力;控制模块接收感应元件传输的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代表的数据绘制作用力曲线,控制模块分析所述曲线以得到使用者的呼吸频率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可睡眠监控智能软床,其特征在于:感应层(1)从右到左依次分为头部感应区(
11


背部感应区(
12


臀部感应区(
13


腿部按摩区(
14
)和脚部按摩区(
15
);头部感应区(
11


背部感应区(
12


臀部感应区(
13
)内均均匀设置有压力传感单元,压力传感单元与控制中心电性连接;每个区域内的压力传感单元均独立检测各自区域内的受力情况,并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输到控制中心;腿部按摩区(
14
)和脚部按摩区(
15
)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腿部按摩区(
14
)和脚部按摩区(
15
)受控制模块控制对使用者的腿部和脚部进行按摩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可睡眠监控智能软床,其特征在于:检测组件包括眼罩(3)和鼻托(4);眼罩(3)外部由柔性材料包裹;鼻托(4)与眼罩(3)固定连接,鼻托(4)设置于眼罩(3)靠近使用者鼻子的一侧,鼻托(4)由刚性材料制成;鼻托(4)为弧形,且开口朝向鼻翼的方向;鼻托(4)靠近鼻翼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监测组件,监测组件工作时与鼻翼贴合,以监测鼻翼的收扩情况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可睡眠监控智能软床,其特征在于:监测组件包括鼻翼板(
43
),鼻翼板(
43
)为贴合鼻翼的弧片状,两块鼻翼板(
43
)之间的距离为普通人吸气时的平均鼻翼宽度,以使鼻翼板(
43
)与使用者的鼻翼始终保持贴合;每个鼻翼板(
43
)与鼻托(4)之间均设置有弹性杆(
42
),弹性杆(
42
)具有弹性,且当使用者处于吸气状态时,弹性杆(
42
)处于自由状态或处于弹性复位力不会引起使用者不适的收缩状态;每根弹性杆(
42
)均连接有弹力传感器,弹力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弹力传感器检测弹性杆(
42
)的弹性力变化,并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输给控制模块
。6.
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可睡眠监控智能软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摩通道(
34
);按摩通道(
34
)开设于腿部按摩区(
14
)或脚部按摩区(
15
)内部或眼罩(3)在覆盖的眼部的外周或鼻托(4)上与晴明穴对应的位置;按摩通道(
34
)的数量为多个,按摩通道(
34
)靠近使用者皮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赛可度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