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金雄专利>正文

具有实时拉紧作用的自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9979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实时拉紧作用的自动伞,该具有实时拉紧作用的自动伞包括上棒、中棒和下棒、该具有实时拉紧作用的自动伞还包括有自动拉绳装置,该自动拉绳装置包括安全拉绳、设有逆止自锁结构的绕轮和旋转弹性体,伞头内的伞头腔内设有绕柱,该绕轮套设于绕柱上,安全拉绳穿过下棒的内孔,一端与上棒的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在与绕轮固定连接,旋转弹性体两端分别与绕柱和绕轮固定连接,逆止自锁结构包括逆止齿轮、逆止弹性体和逆止推柄,逆止齿轮与绕轮同轴固定连接,逆止推柄上设有铰孔,逆止推柄在伞头内与伞头内设置的铰轴相互铰接,逆止弹性体弹压该逆止推柄止推该逆止齿轮,开伞按钮与该逆止推柄联动设置。(*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伞,尤指一种设有安全拉绳装置的具有实时拉紧作用的 自动伞。
技术介绍
市场上目前有一种可以自动打开和关闭的自动开收伞出现,这些自动开收伞通常 都是在三节或四节段式相互套设的伞柄内,设置用于自动弹开伞柄的弹簧,伞处于收合状 态时,弹簧蓄能,而在开伞时,按下开伞按钮,弹簧开始弹压伞的上巢,伞会快速张开,目前 的这些自动伞存在有如下的缺陷第一、由于为了保证自动伞具有足够的弹压力,自动伞的 伞柄内所设的弹簧往往都具有较大的弹力,特别使在自动伞张开到最大的状态下,该弹力 往往较大,因而在收伞过程中,如果力气较小的人,往往出现收伞困难;第二、当伞快要打 开到张开位时,不仅伞的力气较大,而且速度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伞柄或中棒相脱 落,伞盖被弹出去,或者是伞柄快速弹出而造成危险,对于有些伞架较大的伞来说,弹性往 往更大,如果收伞人力气小时收伞就会更加危险,对用户来说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在在收伞过程中能够实时控制上巢与伞 头之间距离的具有实时拉紧作用的自动伞。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的具有实时拉紧作用的自动伞包括至少三节 的相互套设的上棒、中棒和下端固定有伞头的下棒、上棒上端与上巢固定连接,下棒下端与 伞头固定连接,上棒、中棒和下棒之间设有张开弹簧,开伞按钮设于伞头内,该具有实时拉 紧作用的自动伞还包括有自动拉绳装置,该自动拉绳装置包括安全拉绳、设有逆止自锁结 构的绕轮和旋转弹性体,伞头内的伞头腔内设有绕柱,该绕轮套设于绕柱上,安全拉绳穿过 下棒的内孔,一端与上棒的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在与绕轮固定连接,旋转弹性体两端分别 与绕柱和绕轮固定连接,逆止自锁结构包括逆止齿轮、逆止弹性体和逆止推柄,逆止齿轮与 绕轮同轴固定连接,逆止推柄上设有铰孔,逆止推柄在伞头内与伞头内设置的铰轴相互铰 接,逆止弹性体弹压该逆止推柄止推该逆止齿轮,开伞按钮与该逆止推柄联动设置,当开伞 按钮打开开伞时,逆止推柄打开并使逆止齿轮处于自由状态,当该自动伞处于关闭状态时, 安全拉绳与绕轮固定一端缠绕于该绕轮上,旋转弹性体处于自由状态。上述的旋转弹性体为渐开线式金属弹簧。上述的逆止齿轮与绕轮一体设置。上述的逆止弹性体为两端具有挡柄的旋转弹簧。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具有实时拉紧作用的自动伞,由于设置了安全拉绳装置, 该安全拉绳可在收伞过程中始终控制伞的上巢和伞头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慢慢收伞的目 的,在伞尚未完全合住的情况下,即使松手伞柄也不会重新弹开,从而实现慢慢合伞的目 的,另外,该安全拉绳装置还能够在伞张开的过程中慢慢的从绕轮上释放出来,在始终拉紧该自动伞的上巢和手柄的同时弹压旋转弹性体并蓄能,从而消耗掉开伞时张开弹簧所释 放的多余能量,防止中棒在伞快速张开到位时发生破裂,或者使中棒整个脱节导致整个伞 罩飞射出去造成损坏,不仅能够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并能使伞的结构更加牢固。有关本技术的详细内容及技术,兹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伞头部分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伞头部分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组合后伞架部分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合伞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合伞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一种在自动伞合伞过程中,能够始终在自动伞的上巢和伞头之间提 供一种自锁且不能回弹的拉力,从而能够安全合伞作用的具有实时拉紧作用的自动伞。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具有实时拉紧作用的自动伞包括至少 三节的相互套设的上棒30、中棒20和下端固定有伞头12的下棒19、上棒30上端与上巢固 定连接,下棒19下端与伞头12固定连接,上棒30、中棒20和下棒19之间设有张开弹簧,开 伞按钮3设于伞头12内,该具有实时拉紧作用的自动伞还包括有自动拉绳装置,该自动拉 绳装置包括安全拉绳23、设有逆止自锁结构的绕轮10和旋转弹性体15,伞头12内的伞头 腔内设有绕柱32,该绕轮10套设于绕柱32上,安全拉绳23穿过下棒19的内孔,一端与上 棒30的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在与绕轮10固定连接,旋转弹性体15两端分别与绕柱32和 绕轮10固定连接,逆止自锁结构包括逆止齿轮13、逆止弹性体16和逆止推柄14,逆止齿轮 13与绕轮10同轴固定连接,逆止推柄14上设有铰孔,逆止推柄14在伞头12内与伞头12 内设置的铰轴相互铰接,逆止弹性体16弹压该逆止推柄14止推该逆止齿轮13,开伞按钮3 与该逆止推柄14联动设置,当开伞按钮3打开开伞时,逆止推柄14打开并使逆止齿轮13 处于自由状态,当该自动伞处于关闭状态时,安全拉绳23与绕轮10固定一端缠绕于该绕轮 10上,旋转弹性体15处于自由状态,该旋转弹性体15为渐开线式金属弹簧,该逆止弹性体 16为两端具有挡柄的旋转弹簧。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逆止齿轮13与绕轮10 —体 设置。请参照图4和图5所示,在伞头内部设置了 一可通过逆止推柄14控制单向转动的 逆止齿轮13,该逆止齿轮13与绕轮为一体设计,安全拉绳23可缠绕于该绕轮10,该安全拉 绳23的一端固定并缠绕于该绕10轮上,另外一端固定于上巢27上,该绕轮10套设于伞头 12内的绕柱32上,渐开式金属弹簧15的内、外两弹性端分别与绕柱32和绕轮10相固定, 逆止齿轮13与逆止推柄14相互配合,该逆止推柄14与开伞按钮3相互联动,请参照图4 所示,当伞合上时,作为外管的上棒30与伞头12相互扣合,渐开式金属弹簧15基本处于 自然放松状态,安全拉绳23缠绕于绕轮上,逆止推柄14与逆止齿轮13处于相分离状态,当 需要开伞时,按下开伞按钮3,逆止推柄14联动张开且不能逆止推压逆止齿轮13的齿轮片, 此时上棒30与伞头12相分离,在弹簧33的作用下,下巢26和上巢27均向外运动,此时,4因为逆止推柄14与逆止齿轮13处于相互分离状态,此时逆止齿轮13可自由旋转,安全拉 绳23随上巢27上升并拉动绕轮10旋转,绕轮10对渐开线弹簧15蓄能,开伞完成后,开伞 按钮3松开,此时渐开线弹簧15出入张紧状态,逆止推杆14在逆止弹性体16的弹压下与 逆止齿轮13相互卡合自锁,当收伞时,由于逆止推柄14与逆止齿轮13相互逆止卡合,因此 绕轮10在逆止齿轮13和逆止推柄14的相互作用下只能单向转动,因此当上巢27下降时, 收缩的安全绕绳23始终会在渐开线弹簧15的收紧作用下缠绕于绕轮10上,从而能够始终 拉住中棒上端的上巢使之不能反弹,从而能够实现安全、间歇收伞的效果,保证使用者的安 全。权利要求一种具有实时拉紧作用的自动伞,该具有实时拉紧作用的自动伞包括至少三节的相互套设的上棒、中棒和下端固定有伞头的下棒、上棒上端与上巢固定连接,下棒下端与伞头固定连接,上棒、中棒和下棒之间设有张开弹簧,开伞按钮设于伞头内,其特征在于该具有实时拉紧作用的自动伞还包括有自动拉绳装置,该自动拉绳装置包括安全拉绳、设有逆止自锁结构的绕轮和旋转弹性体,伞头内的伞头腔内设有绕柱,该绕轮套设于绕柱上,安全拉绳穿过下棒的内孔,一端与上棒的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在与绕轮固定连接,旋转弹性体两端分别与绕柱和绕轮固定连接,逆止自锁结构包括逆止齿轮、逆止弹性体和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实时拉紧作用的自动伞,该具有实时拉紧作用的自动伞包括至少三节的相互套设的上棒、中棒和下端固定有伞头的下棒、上棒上端与上巢固定连接,下棒下端与伞头固定连接,上棒、中棒和下棒之间设有张开弹簧,开伞按钮设于伞头内,其特征在于:该具有实时拉紧作用的自动伞还包括有自动拉绳装置,该自动拉绳装置包括安全拉绳、设有逆止自锁结构的绕轮和旋转弹性体,伞头内的伞头腔内设有绕柱,该绕轮套设于绕柱上,安全拉绳穿过下棒的内孔,一端与上棒的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在与绕轮固定连接,旋转弹性体两端分别与绕柱和绕轮固定连接,逆止自锁结构包括逆止齿轮、逆止弹性体和逆止推柄,逆止齿轮与绕轮同轴固定连接,逆止推柄上设有铰孔,逆止推柄在伞头内与伞头内设置的铰轴相互铰接,逆止弹性体弹压该逆止推柄止推该逆止齿轮,开伞按钮与该逆止推柄联动设置,当开伞按钮打开开伞时,逆止推柄打开并使逆止齿轮处于自由状态,当该自动伞处于关闭状态时,安全拉绳与绕轮固定一端缠绕于该绕轮上,旋转弹性体处于自由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金雄
申请(专利权)人:周金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