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灌注多腔连接管路的温度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温度控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灌注多腔连接管路的温度控制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热灌注多腔连接管路是一种在肿瘤治疗中经常使用的温度控制系统
。
这种方法通过将热源通过热灌注管路输送到肿瘤组织中,利用高温使肿瘤组织局部加热,从而使肿瘤组织中的血管收缩,减少血液供应,进而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
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
、
疗效显著
、
副作用较少的优点
。
在热灌注多腔连接管路中,温度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热源
、
热灌注管路
、
热交换器等部分
。
热源通常为电热板或热电偶等,通过将电热板或热电偶与热灌注管路相连,实现对管路内温度的控制
。
热交换器则用于将高温液体
(
如热盐水
)
与肿瘤组织接触,从而使肿瘤组织局部加热
。
通过多腔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热灌注多腔连接管路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
:根据实验动物模型模拟试验确定肿瘤热灌注多腔连接管路温度;
S20
:根据确定的所述肿瘤热灌注多腔连接管路温度选择导热材料;
S30
:将所述导热材料加热至软化,将其涂覆在所述肿瘤热灌注多腔连接管路的内壁上;
S40
:控制所述肿瘤热灌注多腔连接管路进行加热,使得所述肿瘤热灌注多腔连接管路达到热平衡状态;
S50
:在加热完成后,将液体通过导热层均匀灌注到所述肿瘤热灌注多腔连接管路内;
S60
:在热灌注完成后,对所述肿瘤热灌注多腔连接管路进行冷却,使其达到热平衡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灌注多腔连接管路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热灌注多腔连接管路的具体结构包括多腔连接管
(10)、
热传导介质
(20)、
热源
(30)、
温度传感器
(40)
以及管路保护机构
(50)
,所述多腔连接管
(10)
为圆锥形结构,所述热传导介质
(20)
设置在所述多腔连接管
(10)
内部,用于向肿瘤组织处传递热量;所述多腔连接管
(10)
的一端插入患者体内的肿瘤组织处,所述多腔连接管
(10)
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源
(30)
连接,所述热源
(30)
用于产生热量;所述温度传感器
(40)
设置在所述多腔连接管
(10)
的内部,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多腔连接管
(10)
内部的温度;所述多腔连接管
(10)
的外壁上设置有所述管路保护机构
(50)
,所述管路保护机构
(50)
用于隔绝热量的散失,对所述多腔连接管
(10)
进行保护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灌注多腔连接管路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腔连接管
(10)
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设置在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内管和外管中间位置设置有所述热传导介质
(20)
,所述热传导介质
(20)
用于传递热量;所述内管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水通道,所述循环水通道在肿瘤热灌注治疗过程中通入水流,用于传递热量;所述多腔连接管
(10)
圆锥形结构,所述圆锥结构包括尖端和圆端,所述尖端插入到患者的体内肿瘤组织处,所述圆端与所述热源
(30)
连接;所述内管的直径小于外管的直径,所述内管的直径为所述外管直径的
1/3
‑
2/3。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灌注多腔连接管路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腔连接管
(10)
的内管为软管,所述软管用于提高热能的传递效果;所述多腔连接管
(10)
的外管为硬管,所述硬管的材质为聚四氯乙烯
、
聚烯亚胺中的一种;所述软管的材质为聚氯乙烯
、
聚丙烯以及硅胶中的一种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灌注多腔连接管路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
(30)
包括电磁发生器
(31)、
电热环
(32)、
绝缘体
(33)、
防护罩
(34)
以及控制电路
(35)
,所述电磁发生器
(31)
包括线圈以及磁铁,所述电热环
(32)
设置在所述多腔连接管
(10)
的一侧外圈,所述电磁发生器
(31)
与所述电热环
(32)
连接,所述电磁发生器
(31)
用于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磁场,对所述电热环
(32)
进行加热,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宇,赵坤,李凤彩,刘彤,田原,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