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耐高温高压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966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耐高温高压线缆,属于电缆加工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耐高温高压线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耐高温高压线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迅猛

新能源汽车以电能为能量,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线缆对其进行充电,直流充电
(DC
充电
)
是将电流直接从充电设备传输到电动车的电池中

直流充电通常以较高的电压
(
例如
200

800
伏特
)
和较大的电流
(
例如
200

500
安培
)
进行

直流充电具有快充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充满电动车的电池

因此,直流快充被广泛用于电动车充电站

公共充电桩和高功率充电设备

[0003]现有技术中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通常采用铜

铝等金属导体及聚乙烯
(PE)
或聚氯乙烯
(PVC)
等塑料材料作为护套绝缘层,然而,高温高压充电环境下,这些材料易受热膨胀

软化和老化的影响,导致新能源充电线缆在高温高压充电环境下存在如绝缘层的老化

电流泄露等问题,电线缆的性能和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差,限制了充电的效率和安全性
。<br/>[0004]针对此方面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耐高温高压线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在高温高压充电环境下,容易受热膨胀

软化和老化的影响,导致新能源充电线缆的绝缘层老化

电流泄露等问题,电线缆的性能和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差,限制了充电的效率和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耐高温高压线缆,包括若干根平行设置的电缆芯,若干所述电缆芯的外部包覆有护套层,所述护套层由复合电缆料经挤出机熔融挤出后,冷却成型得到,其中,复合电缆料由以下步骤加工而成:
[0008]S1、
将氯化聚氯乙烯粉末和
40wt
%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三氯烧瓶中搅拌,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
80

90℃
,保温反应4‑
6h
,后处理得到预处理氯化聚氯乙烯;
[0009]S2、
将预处理氯化聚氯乙烯

改性剂与环己酮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至体系溶解,向三口烧瓶中加入引发剂,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
75

85℃
,保温反应4‑
6h
,后处理得到改性氯化聚氯乙烯;
[0010]S3、
将聚氯乙烯

改性氯化聚氯乙烯加入到双辊开炼机上熔融混合均匀,再依次向开炼机上加入改性聚硅氧烷

填料

复合交联剂

氯铂酸和添加剂,出料,得到复合电缆料

[0011]进一步的,所述护套层的上开设有沿电缆芯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进液通道和多个回液通道,其中,进液通道位于护套层的中心处,若干根电缆芯分布在进液通道的外部并以进液通道的轴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设置,多个回液通道均为盘管状结构,将若干根电缆芯围合

[0012]进一步的,步骤
S1
中氯化聚乙烯粉末
、40wt
%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比为
1g:5mL
,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之后,三口烧瓶温度降低至室温,抽滤,滤饼用纯化水洗涤至中性后,将滤饼转移到温度为
60

70℃
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得到预处理氯化聚氯乙烯;步骤
S2
中预处理氯化聚氯乙烯

改性剂

环己酮与引发剂的用量比为
5g:1g:20mL:0.1g
,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之后,三口烧瓶温度降低至室温,向三口烧瓶中加入无水乙醇,有大量固体析出,搅拌
15

20min
,抽滤,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三次后抽干,将滤饼转移到温度为
60

70℃
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得到改性氯化聚氯乙烯

[0013]进一步的,改性剂由以下步骤加工而成:
[0014]A1、
将三聚氯氰

乙腈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三口烧瓶温度降低至5‑
8℃
,向三口烧瓶中缓慢滴加
1,3

二氨基
‑2‑
丙醇,滴加完毕,保温搅拌
30

50min
,向三口烧瓶中滴加
30wt
%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完毕,保温反应
60

80min
,三口烧瓶以
0.5℃/min
的速率升温至
80

90℃
,保温反应1‑
2h
,后处理得到中间体
I

[0015]中间体
I
的合成反应原理为:
[0016][0017]式中:
[0018]A2、
将中间体
I、
丙酮和浓盐酸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待体系溶解后,向三口烧瓶中滴加马来酸酐,滴加完毕,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体系回流,保温反应6‑
8h
,后处理得到改
性剂

[0019]改性剂的合成反应原理为:
[0020][0021]进一步的,步骤
A1
中三聚氯氰

乙腈
、1,3

二氨基
‑2‑
丙醇和
30wt
%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比为
10g:50mL:7g:200g
,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之后,三口烧瓶温度降低至室温,抽滤,滤饼用纯化水洗涤至中性后抽干,将滤饼转移到温度为
70

80℃
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得到中间体
I
;步骤
A2
中中间体
I、
丙酮

浓盐酸与马来酸酐的用量比为
3g:10mL:1mL:2g
,所述浓盐酸的浓度为8‑
10mol/L
,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之后,蒸除三口烧瓶中的丙酮,向三口烧瓶中加入无水乙醇,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耐高温高压线缆,包括若干根平行设置的电缆芯
(100)
,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电缆芯
(100)
的外部包覆有护套层
(200)
,所述护套层
(200)
由复合电缆料经挤出机熔融挤出后,冷却成型得到,其中,复合电缆料由以下步骤加工而成:
S1、
将氯化聚氯乙烯粉末和
40wt
%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三氯烧瓶中搅拌,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
80

90℃
,保温反应4‑
6h
,后处理得到预处理氯化聚氯乙烯;
S2、
将预处理氯化聚氯乙烯

改性剂与环己酮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至体系溶解,向三口烧瓶中加入引发剂,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
75

85℃
,保温反应4‑
6h
,后处理得到改性氯化聚氯乙烯;
S3、
将聚氯乙烯

改性氯化聚氯乙烯加入到双辊开炼机上熔融混合均匀,再依次向开炼机上加入改性聚硅氧烷

填料

复合交联剂

氯铂酸和添加剂,出料,得到复合电缆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耐高温高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
(200)
的上开设有沿电缆芯
(100)
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进液通道
(300)
和多个回液通道
(400)
,其中,进液通道
(300)
位于护套层
(200)
的中心处,若干根电缆芯
(100)
分布在进液通道
(300)
的外部并以进液通道
(300)
的轴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设置,多个回液通道
(400)
均为盘管状结构,将若干根电缆芯
(100)
围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耐高温高压线缆,其特征在于,步骤
S1
中氯化聚乙烯粉末
、40wt
%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比为
1g:5mL
;步骤
S2
中预处理氯化聚氯乙烯

改性剂

环己酮与引发剂的用量比为
5g:1g:20mL:0.1g
,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耐高温高压线缆,其特征在于,改性剂由以下步骤加工而成:
A1、
将三聚氯氰

乙腈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三口烧瓶温度降低至5‑
8℃
,向三口烧瓶中缓慢滴加
1,3

二氨基
‑2‑
丙醇,滴加完毕,保温搅拌
30

50min
,向三口烧瓶中滴加
30wt
%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完毕,保温反应
60

80min
,三口烧瓶以
0.5℃/min
的速率升温至
80

90℃
,保温反应1‑
2h
,后处理得到中间体
I

A2、
将中间体
I、
丙酮和浓盐酸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待体系溶解后,向三口烧瓶中滴加马来酸酐,滴加完毕,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体系回流,保温反应6‑
8h
,后处理得到改性剂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耐高温高压线缆,其特征在于,步骤
A1
中三聚氯氰

乙腈
、1,3

二氨基
‑2‑
丙醇和
30wt
%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比为
10g:50mL:7g:200g
;步骤
A2
中中间体
I、
丙酮

浓盐酸与马来酸酐的用量比为
3g:10mL:1mL:2g
,所述浓盐酸的浓度为8‑
10mol/L。6.
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刚薛盈利袁剑李峰刘刚何玮肖政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远征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