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9297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灌浆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片区的注浆区域,每个注浆区域包括,注浆管,用于向灌浆结构的灌浆区域内进行注浆;止水带,位于注浆管径向水平两侧,为注浆管隔离出注浆空间。本方案针对滨水软土区隧道穿越地层加固灌浆控稳的施工,通过分区灌浆的结构,具有费用低,施工流水可控,分区明确,效率高,可快速实现软土地层的固化控稳的作用。可快速实现软土地层的固化控稳的作用。可快速实现软土地层的固化控稳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浆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地下工程综合
,特别涉及一种灌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灌浆是将某些固化材料,如水泥、石灰或其他化学材料灌入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岩土中,以填塞岩土中的裂缝和孔隙,防止地基渗漏,提高岩土整体性、强度和刚度的方法,如何控制灌浆的稳定性,会直接关系到灌浆施工完成效果。
[0003]目前地层灌浆控稳基本以土工挡水挡土的支护结构设计及注浆灌浆加固达到对地层的固结、抬升、强化等目的。存在费用高、效果差、标准或标准化作业无法统一,注浆量损失,有效注浆困难,强度和整平效果难以保证等难题。
[0004]现有地层注浆固化技术只有竖孔注浆方法,存在同层同标高注浆强化效果无法均一,注浆孔间加固效果差、工效不可控,注浆点离散布置,承载能力弱、软弱不均、无区块流水方法、施工速度慢等工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灌浆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片区的注浆区域,每个注浆区域包括,
[0006]注浆管,用于向灌浆结构的灌浆区域内进行注浆;
[0007]止水带,位于注浆管径向水平两侧,为注浆管隔离出注浆空间。
[0008]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灌浆结构,针对滨水软土区隧道穿越地层加固灌浆控稳的施工,通过分区灌浆的结构,具有费用低,施工流水可控,分区明确,效率高,可快速实现软土地层的固化控稳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0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灌浆结构单层示意图。
[001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灌浆结构多层示意图。
[0012]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浆管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注浆管局部放大图。
[0014]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浆软管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浆软管截面示意图。
[0016]图中:
[0017]1、主注浆管;11、排浆孔;12、护孔件;2、注浆软管;21、管壁;22、管芯;221、注浆通道;222、出浆孔;23、加强层;24、密封条;3、止水带;4、T形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9]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地层注浆固化技术只有竖孔注浆方式,存在同层同标高注浆强化效果无法均一,注浆孔间加固效果差、工效不可控,注浆点离散布置,承载能力弱、软弱不均、无区块流水方法、施工速度慢等工程问题。
[0020]实施例1
[0021]参见图1与图2,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灌浆结构,根据施工需要,将施工位置划分为多个注浆区块,通过注浆区块进行分区注浆。每个注浆区块又由多个呈矩形阵列排布的注浆区域组成。同一个注浆区块的多个注浆区域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形成直线阵列分布。
[0022]注浆区块的面积为2
×
2m2—3
×
3m2,相邻的两个注浆区块之间设置大于或等于30cm的搭接宽度,足够的搭接宽度以保证缝间注浆效果,搭接宽度即为两个注浆区块之间的水平间隔。
[0023]每个注浆区域包括,用于向灌浆结构的灌浆区域内进行注浆的注浆管,和位于注浆管径向水平两侧,为注浆管隔离出注浆空间的止水带3。止水带3为背贴式止水条。背贴式止水条采用现有技术,目的是阻止浆液的自由扩散;背贴式是指止水条(带)一面平整,一面带加劲肋(条),一般用平整面贴到需要阻止浆液扩散的一侧。
[0024]每个注浆区域的两条止水带3之间的间距为10

30cm;每条止水带3的厚度为2

3cm;注浆管中主注浆管1的管径为8

12mm;
[0025]相邻注浆区域的横向和纵向间距小于6m。每条背贴式止水带纵向防护长度大于5m。
[0026]本方案的施工步骤如下:
[0027](1)进行基面找平、清理杂物、平整场地等灌浆前的准备工作;
[0028](2)用止水带3确定固化面积细化分区,加固标高范围;止水带3可采用迎水面背贴式止水带或止水胶条。
[0029](3)分区明确灌浆添加剂(减水剂、固化剂等)的配合比;注浆量;
[0030](4)分区贴背贴式复粘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中间设注浆管,注浆区域按(2
×
2)m2至(3
×
3)m2划分平行流水,根据抗压强度、出水效果的对比改进注浆范围和循环效率;为增加平整度和减少施工缝漏灌,注浆区块之间设大于30cm的搭接宽度;
[0031](5)固化区域的预压、整平养护完成之后,注浆完成待浆液凝固后进行压水试验和钻孔取芯,检验土体透水性和抗压强度,分析判断补充注浆或进入盾构推进阶段。
[0032]保证注浆加固后承载地层固化强度整体效果0.5

5MPa,达到泌水、压实度要求即可。局部软化出水情况补注浆和养护时间7d以上;辅助加固后地层分层碾压整平等,灌浆应用在滨水软土区隧道穿越地层加固控稳,使得软土层强度、密实度、承载力等满足设计施工要求。
[0033]本方案的分层分区止水灌浆方式,便于沿实际地层起伏快速灵活分层分区,实现
注浆量化和全空间区划,包括面积、体积、注浆量等的量化,渗漏点的廉价、快速、较准确的定位,方便补强,实现施工流水,并能重复注浆,能够很好的实现跑浆后的补强、提高固化效果,尤其可大范围滨水地层的承载力,减少分层夯压的施工重复工序和费用,有效扩大施工作业空间,针对性强,迅速提高地层固化强度的优点。
[0034]本方案在较低成本条件下有效提高分区止水灌浆的分层分区,具有灵活布置特性,快速提高整体灌浆工效,更符合分层分区止水灌浆的现场需要。
[0035]实施例2
[0036]参见图3与图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每个注浆区域中包括若干注浆管,相邻两个注浆管的端部交错设置。
[0037]注浆管具体包括主注浆管1,主注浆管1上设置注浆软管2,注浆软管2与主注浆管1内部连通;主注浆管1的管体上开设若干排浆孔11,排浆孔11外部设置有保护注浆孔11的护孔件12。
[0038]护孔件12倾斜设置在排浆孔11外侧;以护孔件12朝向主注浆管1轴向截面的投影面积为a,以排浆孔11朝向主注浆管1轴向截面的投影面积为b,满足a≥b。护孔件12轴线延长线与主注浆管1轴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
°
,如果小于3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片区的注浆区域,每个注浆区域包括,注浆管,用于向灌浆结构的灌浆区域内进行注浆;止水带(3),位于注浆管径向水平两侧,为注浆管隔离出注浆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本灌浆结构包括多个注浆区块,每个注浆区块由多个注浆区域呈矩形阵列排布而成;同一个注浆区块的多个注浆区域分布时包括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直线阵列分布;所述注浆区块的面积为(2
×
2)m2至(3
×
3)m2,相邻的两个注浆区块之间设置大于或等于30cm的搭接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注浆区域中包括若干所述注浆管,相邻两个注浆管的端部交错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区域的止水带(3)为背贴式止水条。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灌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包括主注浆管(1),主注浆管(1)上设置注浆软管(2),注浆软管(2)与主注浆管(1)内部连通;所述主注浆管(1)的管体上开设若干排浆孔(11),排浆孔(11)外部设置有护孔件(1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注浆区域的两条止水带(3)之间的间距为10

30cm;每条止水带(3)的厚度为2

3cm;所述注浆管中主注浆管(1)的管径为8

12mm;相邻注浆区域的间距小于6m。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灌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孔件(12)倾斜设置在排浆孔(11)外侧;以护孔件(12)朝向主注浆管(1)轴向截面的投影面积为a,以排浆孔(11)朝向主注浆管(1)轴向截面的投影面积为b,满足a≥b。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灌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孔件(12)轴线延长线与主注浆管(1)轴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
°
。9.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丽罗章波杨旭贺业永江戈朴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