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同材料接缝处防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922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水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不同材料接缝处防水构造,包括界面层,界面层位于两个墙体的接缝处,接缝为水平和竖向的结构,两个墙体为不同材质,界面层的外表面粘贴有隔离抗拉层,隔离抗拉层的外表面正对接缝处设置有空铺抗拉层,隔离抗拉层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层。该不同材料接缝处防水构造中,通过其中设置的界面层、隔离抗拉层、防水层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水和抗拉效果,从而保证接缝处的密封,实现很好的防水效果。接缝处预留空铺抗拉层,并于交接处变形时防水层不会被拉裂,使防水层施工时能够释放因温度变化或变形产生膨胀或收缩位移产生的应力,对防水面料有很好的防收缩防拉裂的效果。防收缩防拉裂的效果。防收缩防拉裂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同材料接缝处防水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防水结构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同材料接缝处防水构造。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墙体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接缝,而这些接缝处极易产生变形开裂,是构筑物的易渗水部位。长期的雨水侵蚀会使墙体吸入大量的水分,导致我们的墙体发生潮变、发霉,起壳脱落等。不仅影响到建筑本身的美观和使用寿命,装饰材料脱落还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问题,而且防水在维修上也极其困难。因此,不同材料接缝处的防水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有利于提升构筑物的美观性,同时也保证了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使用的耐久性,从而减少了长时间使用后由于不同材质接缝处部位渗水产生的维修成本。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不同材料接缝处的防水工程施工时,交接处易产生开裂变形,从而产生渗水的质量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墙体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同材料接缝处防水构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对于不同材料接缝处的防水工程施工时,交接处易产生开裂变形,从而产生渗水的质量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墙体的质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同材料接缝处防水构造,包括界面层,所述界面层位于两个墙体的接缝处,所述接缝为水平和竖向的结构,两个所述墙体为不同材质,所述界面层的外表面粘贴有隔离抗拉层,所述隔离抗拉层的外表面正对接缝处设置有空铺抗拉层,所述隔离抗拉层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层。
[0006]作为优选,所述界面层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
[0007]作为优选,所述接缝的基面预先通过抹平处理,进而产生平面结构。
[0008]作为优选,所述隔离抗拉层采用120m宽的美纹纸,所述空铺抗拉层为20mm宽的空铺区域。
[0009]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层包括涂覆多层防水涂料,并铺设多张聚酯丝绒布。
[0010]作为优选,所述界面层的厚度不得小于0.3mm。
[0011]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层的聚酯丝绒布搭接处宽度不低于10cm。
[0012]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层涂覆前预先涂覆一遍底涂层,厚度为0.3

0.5mm。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该不同材料接缝处防水构造中,通过其中设置的界面层、隔离抗拉层、防水层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水和抗拉效果,从而保证接缝处的密封,实现很好的防水效果。
[0015]2、该不同材料接缝处防水构造中,接缝处预留空铺抗拉层,并于交接处变形时防水层不会被拉裂,使防水层施工时能够释放因温度变化或变形产生膨胀或收缩位移产生的
应力,对防水面料有很好的防收缩防拉裂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防水构造剖面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竖向防水构造立面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水平防水构造立面示意图。
[0019]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20]1、防水层;2、隔离抗拉层;21、空铺抗拉层;3、界面层;4、接缝处;5、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提供一种不同材料接缝处防水构造,如图1

图3所示,包括界面层3,界面层3位于两个墙体5的接缝4处,接缝4为水平和竖向的结构,两个墙体5为不同材质,界面层3的外表面粘贴有隔离抗拉层2,起到隔离抗拉的效果,隔离抗拉层2的外表面正对接缝4处设置有空铺抗拉层21,起到一定的抗拉效果,隔离抗拉层2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层1,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
[0023]本实施例中,界面层3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界面层3要求越薄越好,厚度不得小于0.3mm允许有不连续的微小间断,不允许出现局部厚涂的现象。
[0024]具体的,接缝4处的基面预先通过抹平处理,进而产生平面结构。
[0025]进一步的,隔离抗拉层2采用120m宽的美纹纸,空铺抗拉层21为20mm宽的空铺区域。
[0026]进一步的,防水层1包括涂覆多层防水涂料,并铺设多张聚酯丝绒布。
[0027]进一步的,界面层3的厚度不得小于0.3mm,保证厚度合适。
[0028]进一步的,防水层1的聚酯丝绒布搭接处宽度不低于10cm。
[0029]进一步的,防水层1涂覆前预先涂覆一遍底涂层,厚度为0.3

0.5mm,本实施例优选为0.3mm。
[0030]本技术的不同材料接缝处防水构造在使用时,首先进行接缝4处的基面处理:清理浮尘、污渍或杂物,基面如破损,疏松或有缝时,先对疏松部分进行凿除处理,然后使用抗裂砂浆进行填缝补平;接着使用清水对基面多次喷涂充分湿润,在基面无明水,但处于湿态的状态下进行界面层3(聚合物水泥砂浆)的施工,手工施工时使用刮涂法,机械施工为喷涂法,每次刮涂厚度不得超过1mm,分次刮涂时,二次刮涂前应再次湿润基面,刮涂层初凝后应及时充分喷水养护,界面层3要求越薄越好,厚度不得小于0.3mm,允许有不连续的微小间断,不允许出现局部厚涂的现象;
[0031]接着在不同材料接缝4处易伸缩拉裂导致渗水的部位粘贴隔离抗拉层2(美纹纸),隔离抗拉层2正对接缝左右各50mm粘贴,接缝4处预留空铺抗拉层21,并于交接处变形时防水层1不会被拉裂,在防水层1施工时能够释放因温度变化或变形产生膨胀或收缩位移产生
的应力,对防水面料有很好的防收缩防拉裂的效果;
[0032]最后做防水层1施工,聚酯丝绒布应铺设在第2涂层和第3涂层,若重要建筑、变形较大构筑物时,可在第6涂层和第7涂层之间增设一道,聚酯丝绒布沿水流方向顺铺,聚酯丝绒布搭接处宽度不低于10cm。
[0033]防水层1的施工方法:
[0034](1)喷涂或滚涂法,涂覆一遍底涂层,厚度为0.3~0.5mm,待底涂完全实干后,用喷涂或滚涂方法涂覆胎体粘接层,用刮板将胎体刮平粘实,并尽量使防水浆料透于胎上。
[0035](2)待粘接层实干后,仔细检查胎面,若有皱褶、空鼓,应切(剪)开,重新粘贴胎体,或切掉,补丁方式,局部重新补粘胎体。
[0036](3)待修复部位实干后,可分多道进行胎上面涂的涂覆直至达到设计要求厚度。
[0037](4)面涂第一道必须保证胎上的防水浆料均匀。若局部刮板刮压过度,将刮压处防水浆料赶走,应回板将赶走的防水浆料,赶回过度刮压处,以达到防水浆料均匀置于聚酯丝绒布中的目的。
[00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同材料接缝处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界面层(3),所述界面层(3)位于两个墙体(5)的接缝(4)处,所述接缝(4)为水平和竖向的结构,两个所述墙体(5)为不同材质,所述界面层(3)的外表面粘贴有隔离抗拉层(2),所述隔离抗拉层(2)的外表面正对接缝(4)处设置有空铺抗拉层(21),所述隔离抗拉层(2)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层(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材料接缝处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层(3)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材料接缝处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4)的基面预先通过抹平处理,进而产生平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材料接缝处防水构造,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艳华罗佳聂世元李鸿勋黎旭徐金龙吕艳杨开伟罗发云郭进李文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