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手式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8294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拉手式门锁,包括与外部门体连接的壳体,壳体上开设有装配槽,装配槽上插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装配槽内部铰接有拉手和锁舌,拉手一端为扳动端,拉手的另一端为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让位槽内铰接有联动件,所述锁舌上设有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二让位槽内铰接有联动件,转动扳动端,拉手带动联动件向壳体固定面方向转动,此时联动件通过带动锁舌转动,进而实现锁舌的转动伸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手式门锁


[0001]本技术涉及合页
,特别涉及一种拉手式门锁


技术介绍

[0002]拉手式门锁是一种通过拉动把手来操作锁体壳体的门锁,也被称为手柄锁或门把手锁

[0003]拉手式门锁通常用于居住和商业建筑中的室内门,如卧室门

浴室门和会议室门等

与传统的转盘锁或插销锁相比,拉手式门锁更容易开启和关闭,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士更为方便

[0004]而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由于拉手式门锁较为简单的结构设计,而用户往往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施加过大的力对门锁造成较大的冲击,例如摔门或者被风吹动导致的关门,而较为简单的结构在这种大冲击力下会发生锁舌无法复位的情况

[0005]另一方面,大部分拉手式门锁均是通过转动的方式解锁,这种转动与门锁开启的方向(开门的方向)垂直,使得解锁开门实际是两个动作,相对较为反直觉,对开门者使用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开门方式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强度高和实用性能较强,且拉手开锁方向与开门方向一致的拉手式门锁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的拉手式门锁,包括与外部门体连接的壳体,所述壳体与外部门体连接的一面为固定面,所述壳体相对于固定面的另一面上开设有装配槽,装配槽上远离固定面的一侧上插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装配槽内部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铰接有拉手和锁舌,所述拉手为长条形,拉手通过其上的第一转动孔与第一转轴铰接,拉手上远离第一转动孔的一端为扳动端,拉手相对于扳手端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让位槽内通过第三转轴铰接有联动件,所述联动件与拉手铰接的一端为第一联动部,联动件上远离第一联动部的一端为第二联动部,所述锁舌上远离装配槽的一侧为用于和锁孔配合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与锁舌上的固定端连接,所述固定端上开设有用于和第二转轴铰接的第二转动孔,在固定端靠近联动件的一侧上其顶部和底部设有向外突出的固定片,所述两片固定片之间插设有第四转轴,锁舌通过第四转轴与联动件的第二联动部实现铰接,通过转动扳动端,拉手以第一转轴为转动轴转动,拉手带动联动件向壳体固定面方向转动,此时联动件通过第四转轴带动锁舌围绕第二转轴转动,进而实现锁舌转动伸缩的操作

这种壳体的特点是通过联动件将拉手和锁舌联动,而拉手和锁舌分别与壳体铰接连接,仅仅依靠联动件的传动便能实现锁舌的转动,并且联动件装配于拉手的第一让位槽和锁舌的第二让位槽内,各部件之间互相铰接,而锁舌与拉手又与壳体铰接,结构设置十分紧凑稳定,因此如果用户在开关门扇过程中用力较重也不会出现锁舌脱出和拉手无法复位的情况,所以本拉手式门锁拥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在开关门体过程中遭受较大的
冲击也能正常的工作

另一方面,有别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平移式锁舌,本申请的锁舌为转动式伸缩锁舌,通过联动件的传动,实现了拉动拉手开锁的操作

[0008]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联动件靠近固定面的一面上设有弹簧限位柱,所述弹簧限位柱上插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装配槽内壁相抵

弹簧限位柱的设置能防止弹簧脱落,而弹簧的设置能让本拉手式门锁在开启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段落感,并且还能依靠弹簧的弹性让用户更容易实现拉手的复位

[000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装配槽内壁上设有与弹簧相抵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与固定面呈角度关系,在抵接面靠近拉手的一侧与向拉手方向延伸的第一阻挡面连接,抵接面在靠近锁舌的一侧与第二阻挡面连接

与弹簧相配合的抵接面能更好的在门扇开启关闭过程中给弹簧提供反作用力,而第一阻挡面和第二阻挡面的设置则能很好的防止在门扇开启关闭过程因联动件挤压弹簧而出现弹簧脱出的情况

[0010]所述抵接面与固定面所成的角度为锐角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于弹簧是呈斜向与抵接面接触,因此相较于钝角,锐角能更好的让抵接面与弹簧相抵接,为弹簧提供反作用力

[001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拉手上在扳动端与第一转动孔之间的设有向外部门体突出的限位块;所述壳体上与限位块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三阻挡面,所述限位块与第三阻挡面相配合,所述拉手复位时限位部与第三阻挡面相抵

限位块与第三阻挡面的配合能很好对拉手复位过程提供一个终止位置的阻挡,同时通过拉手外形的配合,使得拉手在复位后与锁舌和壳体在外表面上呈现为一个平面,具有更好的美观性

[0012]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锁舌在靠近拉手的一侧上设有向拉手方向突出并与第一让位槽配合的遮挡部

遮挡部的设置既能防止联动件外露影响整体美观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外部异物的进入装配槽,对拉手式门锁造成不良影响

[0013]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锁孔包括第一锁边和第二锁边;门扇闭合时所述插入端插设与第一锁边与第二锁边之间

当门扇关闭时,插入端将插入第一锁边和第二锁边之间的空间中,这种设计可以更加牢固地锁住门扇,提高安全性

[0014]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第一锁边相对于第二锁边更靠近壳体和固定面,所述插入端包括与第一锁边配合的第一接触曲面和第二锁边配合的第二接触平面,所述的第一接触曲面能在所述拉手转动导致锁舌围绕第二转轴转动时与第一锁边转动抵接

该结构特点是扳动拉手时锁舌围绕第二转轴转动,而锁舌具有第一接触曲面和第二接触平面,在转动过程中依次与第一锁边和第二锁边分别抵接,当第一接触曲面与第一锁边抵接时,锁舌停止转动,而此时继续拉动拉手,锁舌上的第二接触平面与第二锁边抵接,此时因为第二锁边的反作用力致使锁舌沿着第一接触曲面的弧形转动,锁舌的弧形动作,可使得锁舌从第二锁边与第一锁舌的开口处退出,门扇便被打开,而在整个过程中,用户只需要握住拉手向外转动便可以开启门扇,因此开门过程十分简洁

同时,第二锁边用于与锁舌配合,在锁舌非转动状态下起到锁止锁舌的功能,进而实现门扇的锁止

[0015]本技术所设计的拉手式门锁,相较于现有技术使用弹性复位件来实现复位和维持锁舌状态的功能,本技术使用了一个铰接连接的联动件,该联动件两侧分别固定于拉手和锁舌的第一让位槽与第二让位槽之内,提高了壳体的内部空间利用率,还让整体壳体的结构变得十分紧凑,联动件分别与锁舌和拉手铰接,而锁舌和拉手又分别与壳体铰
接,各部件之间稳固连接,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即使壳体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也能正常工作,不会出现锁舌脱出或者锁舌无法复位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使用了转动式的锁舌,而且转动式的锁舌结构和壳体上的第一锁边与第二锁边配合,又实现了拉手开锁方向与门扇实际打开方向一致的功能,能十分轻松的实现门扇开启

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强度高和实用性能较强的特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拉手式门锁,包括与外部门体连接的壳体(1),所述壳体(1)与外部门体连接的一面为固定面(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在相对于固定面的另一面上开设有装配槽(3),装配槽(3)上远离固定面(2)的一侧上插设有第一转轴(4)和第二转轴(5),装配槽(3)内部通过第一转轴(4)和第二转轴(5)分别铰接有拉手(6)和锁舌(7),所述拉手(6)为长条形,拉手(6)通过其上的第一转动孔(8)与第一转轴(4)铰接,拉手(6)上远离第一转动孔(8)的一端为扳动端(9),拉手(6)相对于扳动端(9)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让位槽(
10
),所述第一让位槽(
10
)内通过第三转轴(
11
)铰接有联动件(
12
),所述联动件(
12
)与拉手(6)铰接的一端为第一联动部(
13
),联动件(
12
)上远离第一联动部(
13
)的一端为第二联动部(
14
),所述锁舌(7)上远离装配槽(3)的一侧为用于和锁孔(
15
)配合的插入端(
16
),所述插入端(
16
)与锁舌(7)上的固定端(
17
)连接,所述固定端(
17
)上开设有用于和第二转轴(5)铰接的第二转动孔(
18
),在固定端(
17
)靠近联动件(
12
)的一侧上其顶部和底部设有向外突出的固定片(
19
),所述两片固定片(
19
)之间插设有第四转轴(
20
),锁舌(7)通过第四转轴(
20
)与联动件(
12
)的第二联动部(
14
)实现铰接,通过转动扳动端(9),拉手(6)以第一转轴(4)为转动轴转动,拉手(6)带动联动件(
12
)向壳体(1)固定面(2)方向转动,此时联动件(
12
)通过第四转轴(
20
)带动锁舌(7)围绕第二转轴(5)转动,进而实现锁舌(7)转动伸缩的操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手式门锁,其特征是所述联动件(
12
)靠近固定面(2)的一面上设有弹簧限位柱(
21
),所述弹簧限位柱(
21
)上插设有弹簧(
22
),所述弹簧(
22
)与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凤德勾敏钱自耀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铜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