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升降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7668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升降操作平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厂房顶部管路施工困难的问题,传统在上层搭建横纵钢梁仅能够提供一个高度的施工操作平台,厂房顶部超过4.5m以上,如4.9m的最高管路安装点则需要另外搭建跳板形成增高的操作平台,在大面积的厂房施工效率低;为此,本申请供一种可移动升降操作平台,能够为厂房管路的安装施工提供两种高度的操作平台,且两个操作平台能够共存同时使用,以满足在两个高度同时投入人员作业;整体结构简单,稳固性好,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升降操作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施工操作平台
,尤其是一种可移动升降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厂房施工领域,需要在厂房顶部安装大型的通气或排气管道;以占地30000

的厂房为例,立柱之间呈7.4m间距设置,立柱之间通过2.7m高度的钢梁连接,钢梁上空的平行空间布置公共支架,从而形成一个高度2.7m的空中作业平台;管道安装的最高点位为4.9m,为满足施工要求还需要在3.2m的高度重复搭设操作平台(4900

3200=1700mm满足人员操作高度);由于顶部2.7m的横纵钢梁无法移动,现有的施工方案是在2.7m的基础上搭设跳板,以30000

厂房施工为例,覆盖管道施工操作点位3000多个,须在1000多个操作点位搭设跳板形成一个更高高度的操作平台,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效率低;因此,亟需提出一种同时满足可移动、可调节高度、安全性好的操作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可移动升降操作平台,能够为厂房管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升降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框架(1),所述平台框架(1)分为前部框架(2)以及后部框架(3),所述后部框架(3)用于提供第一高度的操作平台、所述前部框架(2)用于提供第二高度的操作平台,所述前部框架(2)或后部框架(3)中至少一者的下方通过设置顶升机构(4)实现升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升降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框架(2)的下方设置顶升机构(4),后部框架(3)为固定式的框架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升降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前部框架(2)以及后部框架(3)的同一侧分别倾斜布置前步梯模块(5)以及后步梯模块(8),且前步梯模块(5)和后步梯模块(8)的宽度均小于平台框架(1)的宽度,前步梯模块(5)和后步梯模块(8)沿平台框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维华耿尊全于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芯方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