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组件、端子及数据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7668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数据线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组件、端子及数据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应用于电子产品,连接组件包括壳体、流动介质和电路板;壳体开设有容纳通道,电路板设置于容纳通道内,且电路板两端分别可电性连接外部元件,壳体对应电路板设置有可视区域,流动介质设置于容纳通道内并可在壳体和电路板之间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端子及数据线。解决现有数据线形式过于单一,美观度差的技术问题。美观度差的技术问题。美观度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组件、端子及数据线


[0001]本技术涉及数据线的
,特别涉及一种连接组件、端子及数据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线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作中。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不仅要求数据线的性能够用,更要求数据线的外观足够独特、富有美感。现有的数据线通常是壳体与连接套一体式的结构,数据线的壳体图案设计通常形成于壳体的外表面上,形式过于单一,只能在壳体的外表面进行单层图案的艺术设计,缺乏层次感,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有必要提供特殊视觉设计的数据线,避免现有数据线形式太单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数据线形式过于单一,美观度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组件、端子及多合一数据线。
[0004]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应用于电子产品,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壳体、流动介质和电路板;所述壳体开设有容纳通道,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通道内,且电路板两端分别可电性连接外部元件,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电路板设置有可视区域,所述流动介质设置于所述容纳通道内并可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流动。
[0005]优选地,所述流动介质为可发光材质的流动介质。
[0006]优选地,所述流动介质接触电路板或不接触电路板。
[0007]优选地,所述流动介质接触电路板是采用绝缘介质。
[0008]优选地,所述流动介质为透明材质的流动介质;
[0009]或,所述流动介质为半透明材质的流动介质;
[0010]或,所述流动介质为不透明材质的流动介质。
[0011]优选地,所述流动介质为可流动的固体/液体材质的流动介质。
[0012]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路元件;当所述电路元件处于通电状态时,所述电路元件产生电阻热,所述流动介质可对所述电路元件实施散热。
[0013]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两端对应的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在两个端面上投影面积与所述端面的截面积相等。
[0014]优选地,所述可视区域在壳体上投影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电路板在壳体上的投影面积。
[0015]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又一方案是提供一种端子,所述端子包括连接头以及如上述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电路板与所述连接头电性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端子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靠近所述连接头的一端,用于实施所述壳体和所述连接头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远离所述连接头的一端,用于实施所述壳体和外部连接线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端、第一密封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靠近所述连接头设置且套设于所述连接头的外周,所述第一密封端设置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连接头一侧的端面上,且第一密封端在壳体投影面积与壳体相应端面截面积相等,所述第二连接端容置于所述容纳通道内且与所述容纳通道过盈配合。
[0018]优选地,所述端子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套设在所述第二密封件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一端。
[0019]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又一方案是提供一种数据线,所述数据线包括输入端、至少一个输出端以及如上述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且分别与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电性连接。
[0020]优选地,所述多合一数据线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连接组件的壳体两端设置有密封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套设在所述密封件靠近所述输入端的一端。
[0021]优选地,所述数据线包括至少两个输出端,所述输出端包括输出端子,所述连接组件一端与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输出端子电性连接。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组件、端子及数据线,具有以下优点:
[002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应用于电子产品,连接组件包括壳体、流动介质和电路板;壳体开设有容纳通道,电路板设置于容纳通道内,且电路板两端分别可电性连接外部元件,壳体对应电路板设置有可视区域,流动介质设置于容纳通道内并可在壳体和电路板之间流动。当用户使用数据线时,容纳通道内的流动介质可以在电路板与容纳通道内壁之间进行流动,使得连接组件被赋予一种流动的美感,进而使用户观察时较为舒适,即连接组件提升了数据线的美观度。
[0024]2.本技术实施例的流动介质接触电路板或不接触电路板。本实施例可以根据流动介质是否绝缘,从而设计不同的结构,使得流动介质接触电路板或不接触电路板,避免非绝缘的流动介质使得电路板上的电路元件造成短路。
[0025]3.本技术实施例的流动介质为透明材质的流动介质,极大提升了连接组件的功能性。或,流动介质为半透明材质的流动介质,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美观度。或,流动介质为不透明材质的流动介质。流动介质为可流动的固体/液体材质的流动介质,使得可视区域中显现出一种一半可视,另一半遮阳的特殊观感。
[0026]4.本技术实施例的流动介质为可流动的固体/液体材质的流动介质,当电路板上的电路元件产生电阻热时,流动介质可以快速将热量传递至壳体外。
[0027]5.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板上设置有电路元件;当电路元件处于通电状态时,电路元件产生电阻热,流动介质可对电路元件实施散热。流动介质可以直接和电路板进行接触以对电路板进行散热,进而使得电路的使用寿命得到提升。
[0028]6.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板两端对应的壳体的相对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在两个端面上投影面积与端面的截面积相等。密封件和壳体之间看不到任何明显的接缝或过渡处,如同一体,完美无缺,进而使得产品美观度得到提升。
[0029]7.本技术实施例设定电路板长度方向与壳体轴向相同,容纳通道沿垂直于电路板长度方向的投影面积大于电路板的面积;电路板与容纳通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间隙,使得容纳通道的内壁面和电路板之间留有给流动介质充足的流动空间。
[0030]8.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视区域在壳体上投影面积大于等于电路板在壳体上的
投影面积,用户可以从多个角度能看到的流动介质在容纳通道内进行流动。
[0031]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端子,具有与上述一种连接组件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0032]10.本技术实施例的端子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设置在连接组件靠近连接头的一端,用于实施壳体和连接头的固定连接;第二密封件设置在连接组件远离连接头的一端,用于实施壳体和外部连接线连接。
[0033]11.本技术实施例的端子还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套设在第二密封件靠近连接线的一端,使得端子在受磕碰时,其壳体和输出连接线的连接处不会产生裂缝。
[0034]1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线,具有与上述一种连接组件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0035]13.本技术实施例的多合一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组件,应用于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壳体、流动介质和电路板;所述壳体开设有容纳通道,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通道内,且电路板两端分别可电性连接外部元件,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电路板设置有可视区域,所述流动介质设置于所述容纳通道内并可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流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介质为可发光材质的流动介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介质接触电路板或不接触电路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介质接触电路板是采用绝缘介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介质为透明材质的流动介质;或,所述流动介质为半透明材质的流动介质;或,所述流动介质为不透明材质的流动介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介质为可流动的固体/液体材质的流动介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路元件;当所述电路元件处于通电状态时,所述电路元件产生电阻热,所述流动介质可对所述电路元件实施散热。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两端对应的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在两个端面上投影面积与所述端面的截面积相等。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区域在壳体上投影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电路板在壳体上的投影面积。10.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连接头以及如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水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欣乐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