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相关器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7495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多相关器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相关器的GNSS诱导欺骗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导航欺骗式干扰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相关器的
GNSS
诱导欺骗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欺骗干扰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一大威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现代社会中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欺骗干扰的隐蔽性较压制式干扰更强,并且易与多径干扰混淆,欺骗干扰的存在使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产生了极大地隐患

随着时代发展,欺骗技术愈加成熟,中间欺骗通过改变信号的功率和码相位,诱导接收机脱离锁定的真实跟踪环路,使其逐渐偏离然后跟踪欺骗信号的相关峰

所以,对欺骗干扰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0003]其中,信号质量检测方法利用识别信号相关峰的异常来检测欺骗信号,欺骗干扰不会破坏跟踪环路的完整性,但是欺骗信号会与真实信号相互作用导致信号相关峰发生异变

针对这一特点,当前已有许多基于信号质量检测方法的欺骗干扰检测方法,但是随着欺骗技术的日渐成熟,简单的信号质量检测方法的检测精度不能满足当前所需,逐渐复杂的算法也使检测耗时更久,不能有效实现欺骗干扰检测

简单的使用三个相关器输出的方法难以识别低功率优势的欺骗干扰,检测精度不够高,因此,如何合理应用多相关器输出进行高效

迅速

及时的欺骗干扰检测是当前需要研究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多相关器的
GNSS
诱导欺骗检测方法,利用
I
支路和
Q
支路的超早期码对传统
Ratio
度量和
Delta
度量进行改进,使获得的相关函数能够更加完整的体现被欺骗干扰影响的信号相关函数,提高欺骗干扰的检出率

[0005]一种基于多相关器的
GNSS
诱导欺骗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接收机捕获的跟踪信号分别进行混频和相关处理,对应得到跟踪信号中同相支路的超早期码

超前码

滞后码

即时码以及正交支路的超早期码

超前码

滞后码

即时码;
S2
:分别根据同相支路的超早期码

超前码

滞后码

即时码以及正交支路的超早期码

超前码

滞后码

即时码获取用于检测欺骗信号的特征,其中,所述特征包括
Ratio
度量的移动平均和移动方差

改进的
E

Ratio
度量的移动平均和移动方差

改进的
Ratio

Q
度量的移动平均和移动方差
、Delta
度量的移动平均和移动方差

改进的
E

Delta
度量的移动平均和移动方差,且
E

Ratio
度量和
E

Delta
度量由超早期码

超前码

滞后码

即时码计算得到,
Ratio

Q
度量由即
时码

超早期码

超前码

滞后码计算得到;
S3
:采用由决策树算法构建的欺骗检测模型对步骤
S2
得到的特征进行预测,判断捕获的跟踪信号是否为欺骗信号

[0006]进一步地,改进的
E

Ratio
度量的计算方法为:改进的
Ratio

Q
度量的计算方法为:改进的
E

Delta
度量的计算方法为:其中,
n
表示第
n
时刻

[0007]进一步地,分别将超早期码相关器

超前码相关器

滞后码相关器

即时码相关器对应的延时码片代入如下公式,对应得到跟踪信号中同相支路的超早期码

超前码

滞后码

即时码以及正交支路的超早期码

超前码

滞后码

即时码::其中,,表示设定的比例系数,表示卫星在第
n
时刻的电文信息,分别表示超早期码相关器

超前码相关器

滞后码相关器

即时码相关器对应的自相关函数,分别表示超早期码相关器

超前码相关器

滞后码相关器

即时码相关器对应的延时码片,,是频率误差,表示相干积分时间,是载波环输出的载波相位差

[0008]进一步地,一种基于多相关器的
GNSS
诱导欺骗检测方法,应用于
TEXBAT
数据集场景
4。
[0009]进一步地,采用标准化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步骤
S2
得到的特征进行预处理后,再将预处理后的特征输入欺骗检测模型进行预测

[0010]有益效果:
1、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多相关器的
GNSS
诱导欺骗检测方法,首先利用软件接收机跟踪过程中不同相关器间隔的输出值
、、、、、、

进行运算,利用
I
支路和
Q
支路的超早期码对传统
Ratio
度量和
Delta
度量进行改进,能够更加充分的体现相关函数的形变,加强信号变化幅度,提高检测精度;然后利用多特征的决策树分类模型增强检测效率

[0011]2、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多相关器的
GNSS
诱导欺骗检测方法,利用同相
I
支路和正交
Q
支路相关输出,引入多个相关器测量相关峰畸变,通过改变接收机设置获得多相关器输出,且超早期码

超前码

即时码以及滞后码之间的码片间隔也可根据需求调节,无需多余硬件支持,即可对欺骗干扰进行有效的检测

[0012]3、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多相关器的
GNSS
诱导欺骗检测方法,
Ratio
度量
、Delta
度量
、E

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多相关器的
GNSS
诱导欺骗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接收机捕获的跟踪信号分别进行混频和相关处理,对应得到跟踪信号中同相支路的超早期码

超前码

滞后码

即时码以及正交支路的超早期码

超前码

滞后码

即时码;
S2
:分别根据同相支路的超早期码

超前码

滞后码

即时码以及正交支路的超早期码

超前码

滞后码

即时码获取用于检测欺骗信号的特征,其中,所述特征包括
Ratio
度量的移动平均和移动方差

改进的
E

Ratio
度量的移动平均和移动方差

改进的
Ratio

Q
度量的移动平均和移动方差
、Delta
度量的移动平均和移动方差

改进的
E

Delta
度量的移动平均和移动方差,且
E

Ratio
度量和
E

Delta
度量由超早期码

超前码

滞后码

即时码计算得到,
Ratio

Q
度量由即时码

超早期码

超前码

滞后码计算得到;
S3
:采用由决策树算法构建的欺骗检测模型对步骤
S2
得到的特征进行预测,判断捕获的跟踪信号是否为欺骗信号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相关器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琦玮倪淑燕祝新力陈世淼毛文轩张英健杨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