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排班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77309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2
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排班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目标线路对应的排班请求,获得所述目标线路对应的排班需求数据,所述目标线路对应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排班方法及系统


[0001]本说明书涉及数据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排班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公交运营而言,合理的公交排班方案有助于充分利用公交运力资源,避免公交运力资源的浪费,并避免公交运力不够的问题

[0003]传统的公交排班通常是采用人工排班的方式,人工排班主要是依赖以往经验进行排班

经验欠缺的排班人员受限于自身经验通常无法编制出合理的排班方案

另外,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排班人员,通常也需要花费一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编制出一个初步的排班方案

一方面,排班过程耗时较长,另一方面,该初步的排班方案通常不是在运营约束下的最优或接近最优的方案,还需要在实际运营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0004]
技术介绍
部分的内容仅仅是专利技术人个人所知晓的信息,并不代表上述信息在本公开申请日之前已经进入公共领域,也不代表其可以成为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排班方法及系统,一方面能够提高排班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得到运营约束下的最优或者接近最优的排班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说明书提供一种车辆排班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目标线路对应的排班请求,获得所述目标线路对应的排班需求数据,其中,所述目标线路对应有
N
个候选车辆,所述
N
为大于1的整数,通过预设排班模型基于所述排班需求数据进行车辆排班处理得到排班结果,所述排班结果包括:多个车次的发车时刻以及所述
N
个候选车辆与所述多个车次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预设排班模型被配置为对所述多个车次的发车时刻以及所述对应关系进行联合求解;以及,输出所述排班结果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线路对应有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以及在所述排班结果中,所述多个车次包括上行车次和下行车次,其中,每个候选车辆对应的车次序列中所述上行车次和所述下行车次间隔出现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排班需求数据对所述
N
个候选车辆进行排班得到排班结果,包括:确定目标函数,其中,所述目标函数以所述
N
个候选车辆对应的各车次的发车时刻作为未知量;基于所述排班需求数据生成排班约束条件;以及在所述排班约束条件下对所述目标函数执行所述联合求解,得到所述排班结果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目标函数包括:以最大化所述排班结果对应的发车间隔平滑度为排班目标,确定所述目标函数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以最大化所述排班结果对应的发车间隔平滑度为排班目标,确定所述目标函数,包括:对所述多个车次中的所述上行车次的发车时刻进行排序,得到上行发车时刻向量,基于所述上行发车时刻向量确定上行发车间隔向量;对所述多个车次中的所述下行车次的发车时刻进行排序,得到下行发车时刻向量,基于所述下行发车时
刻向量确定下行发车间隔向量;以及,基于所述上行发车间隔向量和所述下行发车间隔向量,确定所述目标函数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上行发车间隔向量和所述下行发车间隔向量,确定所述目标函数,包括:对所述上行发车间隔向量计算一阶差分得到上行发车间隔差分向量,并对所述下行发车间隔向量计算一阶差分得到下行发车间隔差分向量;基于所述上行发车间隔差分向量和所述下行发车间隔差分向量,确定目标表达式,所述目标表达式表征所述目标线路上的发车间隔的波动情况;以及,以所述目标表达式取值最小为目标,生成所述目标函数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排班请求,获得所述目标线路对应的排班目标;以及,所述确定目标函数包括:基于所述排班目标确定所述目标函数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班需求数据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项:所述
N
个候选车辆中从上行始发的车辆数和从下行始发的车辆数;所述目标线路对应的上行首班发车时刻

上行末班发车时刻

下行首班发车时刻和下行末班发车时刻;所述目标线路对应的最大发车间隔;所述目标线路对应的单程时长;所述目标线路对应的高峰时段

以及所述高峰时段内的发车间隔上限;所述候选车辆对应的目标车次数量和单日最大工作时长;午休时间范围和午休时长;以及,晚餐时间范围和晚餐时长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班约束条件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项:所述上行车次的发车时刻不早于所述上行首班发车时刻,且不晚于所述上行末班发车时刻;所述下行车次的发车时刻不早于所述下行首班发车时刻,且不晚于所述下行末班发车时刻;相邻两个车次之间的发车间隔不超过所述最大发车间隔;每个所述候选车辆的第
j+1
个车次的发车时刻不早于第
j
个车次的到达时刻;每个所述候选车辆的总工作时长不超过所述单日最大工作时长;在所述高峰时段内的相邻两个车次之间的发车间隔不超过所述高峰时段内的发车间隔上限;每个所述候选车辆的午休时段位于所述午休时间范围内,且所述午休时段位于相邻两个车次之间;以及,每个所述候选车辆的晚餐时段位于所述晚餐时间范围内,且所述晚餐时段位于相邻两个车次之间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班约束条件满足线性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排班需求数据生成排班约束条件,包括:基于所述排班需求数据生成非线性的约束条件;以及,对所述非线性的约束条件进行线性化处理,得到所述排班约束条件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排班约束条件下对所述目标函数执行所述联合求解,得到所述排班结果,包括:在所述排班约束条件下,采用整数规划算法对所述目标函数执行所述联合求解,得到所述排班结果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所述排班结果,包括:基于所述多个车次的发车时刻以及所述对应关系,生成车辆排班图表;通过显示屏显示所述车辆排班图表,或者,向目标设备发送所述车辆排班图表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得所述目标线路对应的排班需求数据,包括:通过显示屏显示交互界面;以及,获得用户通过所述交互界面输入的所述排班需求数据

[0020]第二方面,本说明书还提供一种车辆排班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存储介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集,用于进行车辆排班,所述
至少一个处理器同所述至少一个存储介质通信连接,其中,当所述车辆排班系统运行时,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读取所述至少一个指令集,并且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指令集的指示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0021]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说明书提供的车辆排班方法及系统,响应于接收到目标线路对应的排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车辆排班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目标线路对应的排班请求,获得所述目标线路对应的排班需求数据,其中,所述目标线路对应有
N
个候选车辆,所述
N
为大于1的整数;通过预设排班模型基于所述排班需求数据进行车辆排班处理得到排班结果,所述排班结果包括:多个车次的发车时刻以及所述
N
个候选车辆与所述多个车次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预设排班模型被配置为对所述多个车次的发车时刻以及所述对应关系进行联合求解;以及输出所述排班结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线路对应有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以及在所述排班结果中,所述多个车次包括上行车次和下行车次,其中,每个候选车辆对应的车次序列中所述上行车次和所述下行车次间隔出现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排班需求数据进行车辆排班处理得到排班结果,包括:确定目标函数,其中,所述目标函数以所述
N
个候选车辆对应的各车次的发车时刻作为未知量;基于所述排班需求数据生成排班约束条件;以及在所述排班约束条件下对所述目标函数执行所述联合求解,得到所述排班结果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目标函数包括:以最大化所述排班结果对应的发车间隔平滑度为排班目标,确定所述目标函数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以最大化所述排班结果对应的发车间隔平滑度为排班目标,确定所述目标函数,包括:对所述多个车次中的所述上行车次的发车时刻进行排序,得到上行发车时刻向量,基于所述上行发车时刻向量确定上行发车间隔向量;对所述多个车次中的所述下行车次的发车时刻进行排序,得到下行发车时刻向量,基于所述下行发车时刻向量确定下行发车间隔向量;以及基于所述上行发车间隔向量和所述下行发车间隔向量,确定所述目标函数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上行发车间隔向量和所述下行发车间隔向量,确定所述目标函数,包括:对所述上行发车间隔向量计算一阶差分得到上行发车间隔差分向量,并对所述下行发车间隔向量计算一阶差分得到下行发车间隔差分向量;基于所述上行发车间隔差分向量和所述下行发车间隔差分向量,确定目标表达式,所述目标表达式表征所述目标线路上的发车间隔的波动情况;以及以所述目标表达式取值最小为目标,生成所述目标函数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排班请求,获得所述目标线路对应的排班目标;以及所述确定目标函数,包括:基于所述排班目标确定所述目标函数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排班需求数据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项:所述
N
个候选车辆中从上行始发的车辆数和从下行始发的车辆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晔诚陈旭
申请(专利权)人: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