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式电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7223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热式电暖器,包括底座、外壳体、蓄热组件、两个隔热组件,蓄热组件安装在底座的上端面上且与外壳体之间形成连通外壳体内外的风道,蓄热组件的两侧壁从内到外依次平行设置有绝热板和隔热组件,隔热组件包括安装框架、至少一个导向杆、滑块、隔热帘、驱动机构,导向杆安装在安装框架内,滑块滑动安装在导向杆上,隔热帘安装在安装框架其一端与滑块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蓄热式电暖器中在绝热板外侧设置隔热组件,该隔热组件包括安装框架、隔热帘等构件,该隔热帘可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在安装框架内展开或者折叠,可将该隔热帘展开包覆在蓄热组件外部,可以降低蓄热组件热量的散失,提高蓄热效率。提高蓄热效率。提高蓄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式电暖器


[0001]本技术涉及蓄热式电暖器
,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式电暖器。

技术介绍

[0002]蓄热式电暖器主要是依靠夜间谷电时段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并存储,在峰电时段将存储热能释放出来,传统的蓄热式电暖器主要通过控制对流的强弱来控制放热时间,调节室内温度,由于前期由于蓄热材料温度较高,热对流比较强烈,后期蓄热材料温度较低,热对流相对较弱,这就需要人员不断手动调节风门大小来控制热对流的强弱,使用起来操作较为繁琐,放热续航时间与室温恒定难以达到最佳相匹配,因此做出改进,将原本包括在蓄热组件两侧的保温材料换成绝热板,并在蓄热组件与外壳体之间形成的风道内安装电加热器,以此将之前蓄热组件与空气之间的热对流方式的供热改为热辐射的方式对空气进行加热,当热辐射的方式供热不足时,通过电加热器进行补热,使该装置稳定供热且可避免手动调节,但是由于风道需要连通机器壳体内外,用于内外空气循环,在蓄热式电暖器谷电时段蓄热时,由于蓄热组件外部的保温材料去除,蓄热阶段该装置仍然在进行热交换并持续放热,从而使该装置蓄热时间延长,导致蓄热效率低下,且浪费能源,如果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外壳体(2)、蓄热组件(3)、两个隔热组件(6),外壳体(2)安装在底座(1)上,蓄热组件(3)安装在底座(1)的上端面上且与外壳体(2)之间形成连通外壳体(2)内外的风道(4),风道内还安装有电加热器,外壳体(2)上具有用于将风道(4)内空气排出的出气口(21);蓄热组件(3)的两侧壁从内到外依次平行设置有绝热板(5)和隔热组件(6),且隔热组件(6)与绝热板(5)之间间隔布置;隔热组件(6)包括安装框架(61)、至少一个导向杆(62)、滑块(63)、隔热帘(64)、驱动机构(65),导向杆(62)安装在安装框架(61)内,滑块(63)滑动安装在导向杆(62)上,隔热帘(64)安装在安装框架(61)其一端与滑块(63)之间,驱动机构(65)安装在底座(1)上且其输出端与滑块(63)传动连接以驱使滑块(63)沿着导向杆(62)的方向在安装框架(61)内部往返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65)包括两个传动杆(651)、两个平行布置的传动机构(652)、驱动电机,两个传动杆(651)分别安装在安装框架(61)顶部的安装槽(66)以及底座(1)内,且两个传动杆(651)平行布置,传动机构(652)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隗娜胡松王继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泽电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