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用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7130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支撑用建筑模板,包括建筑主体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用建筑模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
,具体为一种支撑用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

构件按规定的位置

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然建筑模板在建筑墙体成型后贴合度较高,拆卸起来十分麻烦

[0003]现一种公告号为
CN217205324U
的技术提出了一种支撑用建筑模板,包括若干模块板,若干所述模块板沿环状分布设置,沿环状相邻所述模块板相互可拆卸连接,所述模块板的外侧面设置有抓持件,所述抓持件与所述模块板的平面之间有间距,使用后,通过在模块板的外表面设置抓持件,由于抓持件与模块板之间有间距,因此可以利用杆件的铲钩插入抓持件和模块板之间的位置,利用杆件向外拉动,以便于将模块板与浇筑形成的混凝土建筑相分离,进而达到便于拆卸的作用,然依申请人实际的作业经验,直接拉伸建筑模板的方式是对建筑模板的整体进行施力,这比利用拆卸杆以杠杆原理作业进行点施力的方式要更费力,效率较低,即使在建筑模板的表面设置便于拉伸的结构所能产生的效果也十分有限,因此,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将提供一种支撑用建筑模板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撑用建筑模板,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撑用建筑模板,包括建筑主体柱
,
位于建筑主体柱表面上的建筑模板本体,所述建筑模板本体的内侧套装有填补杆件,且填补杆件的内侧套设有冲击扩隙部件;
[0006]所述冲击扩隙部件的一端连接有过渡连接杆,且过渡连接杆的两端均安装有冲击杆件,两个所述冲击杆件的一端与建筑模板本体的表面贴合连接

[0007]精选的,所述填补杆件为十字形结构,且填补杆件的内侧卡设有让位槽

[0008]精选的,所述填补杆件的一端卡接在建筑模板本体的内侧,且填补杆件的一端与建筑模板本体对应位置的内壁之间采用螺丝进行安装

[0009]精选的,所述填补杆件一端的端面与建筑模板本体后端结构的表面对齐,且填补杆件一端的端面与建筑模板本体后端结构的表面均与建筑主体柱的表面贴合连接

[0010]精选的,所述冲击扩隙部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
T
型杆,且第一
T
型杆中部的表面卡接有限位套板,所述限位套板固定套接在第一
T
型杆中部的内侧,所述限位套板的内侧卡接有四个第二
T
型杆,且四个第二
T
型杆一端的表面与限位套板前端结构的表面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四个所述第二
T
型杆的另一端均与限位套板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

[0011]精选的,所述第一
T
型杆的另一端贯穿填补杆件另一端的内壁并凸出,四个所述第二
T
型杆在限位套板的内侧采用圆周阵列的方式进行排列

[0012]精选的,所述过渡连接杆中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套块,且支撑套块的内侧套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侧与第一
T
型杆的另一端套装

[0013]精选的,两个所述冲击杆件的一端均为球状结构,且球状结构与建筑模板本体的表面贴合连接,两个所述冲击杆件的另一端分别与过渡连接杆的两端采用螺丝进行安装固定

[0014]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
本技术所设置的建筑模板本体

填补杆件

冲击扩隙部件

过渡连接杆

冲击杆件综合组装后,形成多功能建筑模板,后续在建筑主体柱成型后,拉伸冲击扩隙部件内部的压缩弹簧,继而使过渡连接杆带动冲击杆件对建筑模板本体进行往复撞击,利用建筑主体柱

建筑模板本体均为刚性结构无缓冲的特性,增大建筑主体柱

建筑模板本体的连接缝隙,方便后续工作人员利用撬棍进行拆卸

[0016]2、
本技术通过建筑模板本体

填补杆件

冲击扩隙部件

过渡连接杆

冲击杆件综合组装形成的多功能建筑模板,其整体可在多个建筑模板本体的拆卸过程中作为支撑结构,为工作人员利用撬辊拆卸相邻的建筑模板本体提供便捷条件,减少对多个建筑模板本体的震动拆卸的步骤,进一步优化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
A
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
B
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
1、
建筑主体柱;
2、
建筑模板本体;
3、
填补杆件;
4、
冲击扩隙部件;
41、
第一
T
型杆;
42、
限位套板;
43、
第二
T
型杆;
44、
压缩弹簧;
5、
过渡连接杆;
6、
冲击杆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
1、

4、
图5,一种支撑用建筑模板,包括建筑主体柱
1,
位于建筑主体柱1表面上的建筑模板本体2,建筑模板本体2的内侧套装有填补杆件3,填补杆件3的一端卡接在建筑模板本体2的内侧,且填补杆件3的一端与建筑模板本体2对应位置的内壁之间采用螺丝进行安装,填补杆件3为十字形结构,且填补杆件3的内侧卡设有让位槽,方便往复的拆卸更换,填补杆件3一端的端面与建筑模板本体2后端结构的表面对齐,且填补杆件3一端的端面与建筑模板本体2后端结构的表面均与建筑主体柱1的表面贴合连接,且填补杆件3的内侧套设有冲击扩隙部件4,冲击扩隙部件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
T
型杆
41
,且第一
T
型杆
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支撑用建筑模板,包括建筑主体柱
(1),
位于建筑主体柱
(1)
表面上的建筑模板本体
(2)
,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模板本体
(2)
的内侧套装有填补杆件
(3)
,且填补杆件
(3)
的内侧套设有冲击扩隙部件
(4)
;所述冲击扩隙部件
(4)
的一端连接有过渡连接杆
(5)
,且过渡连接杆
(5)
的两端均安装有冲击杆件
(6)
,两个所述冲击杆件
(6)
的一端与建筑模板本体
(2)
的表面贴合连接;所述冲击扩隙部件
(4)
的内部设置有第一
T
型杆
(41)
,且第一
T
型杆
(41)
中部的表面卡接有限位套板
(42)
,所述限位套板
(42)
固定套接在第一
T
型杆
(41)
中部的内侧,所述限位套板
(42)
的内侧卡接有四个第二
T
型杆
(43)
,且四个第二
T
型杆
(43)
一端的表面与限位套板
(42)
前端结构的表面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
(44)
,四个所述第二
T
型杆
(43)
的另一端均与限位套板
(42)
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
T
型杆
(41)
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希勇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五牛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