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6600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0
一种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回填流态固化土装置、回填装置和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

回填流态固化土装置

回填装置和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

回填流态固化土装置

回填装置和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高速公路的台背

涵背

基坑

肥槽和管道沟槽中进行回填,防止反生导致后期渗水

桥头跳车等问题出现,从而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能,在现有的高速公路的台背

涵背

基坑

肥槽和管道沟槽中回填中还都是使用砂石料,需每
15cm
分层回填并且在进行压实处理,压实质量不易保证,施工效率低,现在还没有一种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从而在高速公路的台背

涵背

基坑

肥槽和管道沟槽中回填过程进行自密实和自流平处理,从而提高在高速公路的台背

涵背

基坑

肥槽和管道沟槽中回填施工效率,本专利技术通过具有自密实和自流平处理的技术特征,对都是使用砂石料并且需每
15cm
分层回填并且在进行压实处理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基于申请人于
2023
年8月
24
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

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专利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流态固化土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施工方法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

回填流态固化土装置

回填装置和施工方法,因此提高了在高速公路的台背

涵背

基坑

肥槽和管道沟槽中回填施工效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按照重量比例:包含有
69%

62%
的土体
、12.4%

4.2%
的水泥
、5.2%
的粉煤灰和
21.6%

20.4%
的水

[0006]由于设计了土体

水泥

粉煤灰和水,通过土体

水泥

粉煤灰和水,实现了具有自密实和自流平处理的浆料,解决了对都是使用砂石料并且需每
15cm
分层回填并且在进行压实处理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在高速公路的台背

涵背

基坑

肥槽和管道沟槽中回填施工效率

[0007]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具有自密实和自流平处理的技术特征集成土体

水泥

粉煤灰
和水

[0008]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由水泥和粉煤灰作为固化剂,对土体的性能进行改善

[0009]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土体的粒径直径设置为小于
5cm
并且土体的含水率设置为小于
15%。
[0010]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水泥设置为
PO32.5

PO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

[001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粉煤灰设置为超细粉煤灰

[0012]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的水固比设置为
0.33

0.37。
[0013]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的坍落度设置为
220mm

240mm。
[0014]以上五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进行组份优化和参数优化,扩展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重量比例:包含有
69%
的土体
、4.2%
的水泥
、5.2%
的粉煤灰和
21.6%
的水

[001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中一个适合低成本的技术方案设置
,
实现了在坡度小于
20
度的高速公路的回填地基中应用

[0017]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重量比例:包含有
67%
的土体
、6.2%
的水泥
、5.2%
的粉煤灰和
21.6%
的水

[0018]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重量比例:包含有
65%
的土体
、8.3%
的水泥
、5.2%
的粉煤灰和
21.5%
的水

[0019]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适合缩小的回填地基面积的技术方案设置,实现了在坡度
20

45
度的高速公路的回填地基中应用
。。
[0020]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重量比例:包含有
64%
的土体
、10.2%
的水泥
、5.2%
的粉煤灰和
20.6%
的水

[002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重量比例:包含有
62%
的土体
、12.4%
的水泥
、5.2%
的粉煤灰和
20.4%
的水

[0022]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适合扩展的回填地基面积的技术方案设置,实现了在坡度大于
45
度的高速公路的回填地基中应用

[0023]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流态固化土装置,包含有夯实层和回填层并且在夯实层上设置有回填层

[0024]由于设计了夯实层和回填层,通过夯实层,实现了对回填层进行支撑,通过回填层,实现了对高速公路的回填部位进行自性形成回填流态固化体,因此提高了在高速公路的台背

涵背...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其特征是:按照重量比例:包含有
69%

62%
的土体
、12.4%

4.2%
的水泥
、5.2%
的粉煤灰和
21.6%

20.4%
的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其特征是:按照具有自密实和自流平处理的技术特征集成土体

水泥

粉煤灰和水,或,土体的粒径直径设置为小于
5cm
并且土体的含水率设置为小于
15%
,或,水泥设置为
PO32.5

PO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设置为超细粉煤灰,或,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的水固比设置为
0.33

0.37
,或,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的坍落度设置为
220mm

240m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其特征是:按照重量比例:包含有
69%
的土体
、4.2%
的水泥
、5.2%
的粉煤灰和
21.6%
的水,或,按照重量比例:包含有
67%
的土体
、6.2%
的水泥
、5.2%
的粉煤灰和
21.6%
的水,或,按照重量比例:包含有
65%
的土体
、8.3%
的水泥
、5.2%
的粉煤灰和
21.5%
的水,或,按照重量比例:包含有
64%
的土体
、10.2%
的水泥
、5.2%
的粉煤灰和
20.6%
的水,或,按照重量比例:包含有
62%
的土体
、12.4%
的水泥
、5.2%
的粉煤灰和
20.4%
的水
。4.
一种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流态固化土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夯实层
(10)
和回填层
(20)
并且在夯实层
(10)
上设置有回填层
(20)。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流态固化土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高速公路的回填部位进行自性形成回填流态固化体的方式把夯实层
(10)
和回填层
(20)
相互联接,或,夯实层
(10)
设置为回填地基的夯实层体并且夯实层
(10)
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回填层
(20)
接触式联接,或,回填层
(20)
设置为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的堆积体并且回填层
(20)
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夯实层
(10)
接触式联接,或,回填层
(20)
的厚度设置为
0.3

1.0m
,或,回填层
(20)
设置为包含有先期回流部
(201)
和后期填平部
(202)
并且先期回流部
(201)
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后期填平部
(202)
的下端端面部接触式联接,先期回流部
(201)
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夯实层
(10)
接触式联接,先期回流部
(201)
设置为正堆台体并且后期填平部
(202)
设置为倒堆台体,或,夯实层
(10)
与回填层
(20)
设置为按照上置平整层的方式分布
。6.
一种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设置在高速公路的回填地基上的围挡模板
(9)、
用于储存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的浆料的仓斗
(4)、
用于对把回填流态固化土组合物的浆料进行释放的回填柱
(6)、
设置在回填柱
(6)
与仓斗
(4)
之间的泥浆泵
(5)。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在高速公路的回填部位上高度为
0.3

1.0m
的自性形成回填流态固化体的方式把仓斗
(4)、
泥浆泵
(5)、
回填柱
(6)
和围挡模板
(9)
相互联接,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仓斗
(4)、
泥浆泵
(5)
和回填柱
(6)
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移动车盘
(3)、
前支架
(7)
和后支架
(8)
,或,在移动车盘
(3)
上分别设置有仓斗
(4)、
前支架
(7)
和后支架
(8)
,在仓斗
(4)
与移动
车盘
(3)
之间设置有泥浆泵
(5)
并且在前支架
(7)
和后支架
(8)
与移动车盘
(3)
之间设置有围挡模板
(9)
,在泥浆泵
(5)
与移动车盘
(3)
之间设置有回填柱
(6)。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高速公路的回填装置,其特征是:移动车盘
(3)
设置为拖挂车并且在移动车盘
(3)
的上端端面前部设置有容纳槽体
(31)
,容纳槽体
(31)
设置为与回填柱
(6)
联接并且移动车盘
(3)
的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仓斗
(4)
联接,移动车盘
(3)
的上端端面中间部分别设置为与浆泵
(5)
和后支架
(8)
联接并且移动车盘
(3)
的上端端面前部分别设置为与前支架
(7)
和围挡模板
(9)
联接,容纳槽体
(31)
设置为匚字形槽状体,或,仓斗
(4)
设置为具有上端敞口部的箱状体并且仓斗
(4)
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移动车盘
(3)
联接,位于仓斗
(4)
的下端排料管设置为与泥浆泵
(5)
连通式联接,或,泥浆泵
(5)
设置为单作用式泥浆泵并且泥浆泵
(5)
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移动车盘
(3)
联接,位于泥浆泵
(5)
的输入端口上的管道设置为与仓斗
(4)
连通式联接并且位于泥浆泵
(5)
的输出端口上的管道设置为与回填柱
(6)
沉入式联接,或,回填柱
(6)
设置为包含有下柱部
(61)、
上柱部
(62)、
第一耳板部
(63)
和第二耳板部
(64)
并且在上柱部
(62)
上分别设置有中心孔体
(65)
和排料孔体
(66)
,下柱部
(61)
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柱部
(62)
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上柱部
(62)
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一耳板部
(63)
联接,上柱部
(62)
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二耳板部
(6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文陈欣然周述美刘庆喜马明磊韦福禄房海波毕研美解庆贺庚同哲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