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自动加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618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自动加药装置,属于加药装置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第一溶液箱、第二溶液箱、循环泵、第一计量泵以及第二计量泵,循环泵出口端连接有管道混合器,管道混合器通过第一支管与第一溶液箱连通并通过第二支管与第二溶液箱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循环泵和管道混合器,可以将两个溶液箱内溶液通过管道混合器进行各自混合或调换,运行噪音低,混料快捷且溶液混合效率高,提高炉水处理效果;可以将药液输送到溶液箱参与溶液配制,并通过设置第一软管和回药管,方便抽取外部容器的药液对药液箱进行补充,防止外部容器倾倒加注药液时泄漏。加注药液时泄漏。加注药液时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自动加药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加药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锅炉自动加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向炉水中加药是对炉水进行内处理,目的是防止结垢和腐蚀。锅炉给水虽然经过处理和除氧,但水中多少还有一些钙镁等盐类(即存有一定的剩余硬度),这些杂质若不及时除掉,在炉水中不断积累起来也会使锅炉结垢,为了除掉这些剩余硬度,所以在炉中加入一定量的磷酸三钠等溶液,使剩余硬度中的钙镁结垢物质与磷酸三钠反应。现有加药装置通常将药液加入溶液箱内,在溶液箱上设置搅拌桨等搅拌装置,利用电机带动桨叶对溶液进行充分搅拌,但搅拌桨装置噪音大,混料时间长且混料效果一般,不利于溶液的高效配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锅炉自动加药装置提高溶液配制速度和效果。
[0004]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锅炉自动加药装置,包括第一溶液箱、与所述第一溶液箱并列的第二溶液箱、与所述第一溶液箱和第二溶液箱均连通的循环泵、与所述第一溶液箱连接的第一计量泵以及与所述第二溶液箱连接的第二计量泵,所述循环泵出口端连接有管道混合器,所述管道混合器通过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一溶液箱连通并通过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二溶液箱连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管贯穿所述第一溶液箱的顶壁,所述第一支管下端连接有第一旋流管,所述第二支管贯穿所述第二溶液箱的顶壁,所述第二支管下端连接有第二旋流管。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溶液箱侧壁设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循环泵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计量泵连通,所述第二溶液箱侧壁设有第三出液口和第四出液口,所述第三出液口与所述循环泵连通,所述第四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计量泵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溶液箱的内底壁齐平,所述第三出液口和第四出液口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溶液箱的内底壁齐平。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药液箱,所述药液箱上设有药液泵,所述药液泵的进口端通过第一软管与所述药液箱连通,所述药液泵的出口端设有药液管,所述药液管通过第一配药管与所述第一溶液箱连接并通过第二配药管与所述第二溶液箱连接,所述第一配药管上设有第一配药阀,所述第二配药管上设有第二配药阀。
[0010]进一步的,所述药液管通过回药管与所述药液箱连通,所述药液管上设有主药液阀,所述回药管上设有回药阀。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管上设有第一支管阀,所述第二支管上设有第二支管阀。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计量泵和第二计量泵出口端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有脉冲阻尼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溶液箱和第二溶液箱均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所述循环泵、第一计量泵、第二计量泵和药液泵均电连接。
[0014]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1、通过设置循环泵和管道混合器,可以将两个溶液箱内溶液通过管道混合器进行各自混合或调换,运行噪音低,混料快捷且溶液混合效率高,提高炉水处理效果;
[0016]2、通过设置药液箱和药液泵,可以将药液输送到溶液箱参与溶液配制,并通过设置第一软管和回药管,方便抽取外部容器的药液对药液箱进行补充,防止外部容器倾倒加注药液时泄漏;
[0017]3、溶液箱内设置旋流管,方便利用循环的溶液形成旋流,提高溶液混合效果;
[0018]4、溶液箱的出液口与溶液箱底壁齐平,减少溶液残留。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第一旋流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锅炉自动加药装置,包括底板9、第一溶液箱1,第二溶液箱2、循环泵3和药液箱5,第一溶液箱1和第二溶液箱2结构相同均采用PE材质制成的圆筒箱,两个溶液箱并列设置在底板9上,溶液箱的顶部设有加液口方便加入水或其他溶液。循环泵3也设置在底板9上,第一溶液箱1侧壁靠近循环泵3的一端设有第一出液口12,第一出液口12与循环泵3连通,第二溶液箱2侧壁靠近循环泵3的一端设有第三出液口22,第三出液口22与循环泵3连通,循环泵3出口端连接有管道混合器4,管道混合器4采用现有的不锈钢静态混合器,将经过的溶液充分混合,管道混合器4的出口端通过第一支管41与第一溶液箱1连通,第一支管41上设有第一支管阀412,管道混合器4的出口端还通过第二支管42与第二溶液箱2连通,第二支管42上设有第二支管阀422,第一支管41贯穿第一溶液箱1的顶壁,第一支管41下端连接有第一旋流管411,第二支管42贯穿第二溶液箱2的顶壁,第二支管42下端连接有第二旋流管421,第一旋流管411和第二旋流管421均为横向设置的弧形管,从而两个旋流管喷出的溶液可以使溶液箱内形成旋流,有利于溶液箱内溶液混合。通过设置第一支管41和第二支管42,循环泵3可以将第一溶液箱1或第二溶液箱2内的溶液进行循环,经过管道混合器4的混合,可以对溶液箱内的溶液进行充分混合,从而不需要在溶液箱上设置桨式的搅拌装置,管道型混合器相比于搅拌装置运行噪音小,混合更加快速均匀且混合效果好,通过设置第一支管阀412和第二支管阀422可以选择混合后的溶液进入第一溶液箱1或第二溶液箱2,可以将两个溶液箱内的溶液进行混合或调换。
[0023]如图1所示,底板9上设有支架91,支架91呈框架结构,支架91上设有第一计量泵11
和第二计量泵21;第一溶液箱1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出液口13,第二出液口13与第一计量泵11连通,第二溶液箱2侧壁上还设有第四出液口23,第四出液口23与第二计量泵21连通,第一计量泵11和第二计量泵21出口端连接有出料管7,通过出料管7将配置好后的溶液输送到锅炉炉水补给系统中,出料管7上设有脉冲阻尼器,可以减少压力波动对管路和弯头的冲击,改善泵的工作性能。
[0024]如图1所示,药液箱5设置在底板9上,药液箱5底部垫有底座,药液箱5上设有药液泵6,药液泵6的进口端通过第一软管61与药液箱5连通,药液泵6的出口端设有药液管62,药液管62通过第一配药管63与第一溶液箱1连接,药液管62通过第二配药管64与第二溶液箱2连接,第一配药管63上设有第一配药阀631,第二配药管64上设有第二配药阀641,从而可以选择将药液箱5内药液输送到第一溶液箱1或者第二溶液箱2,参与溶液的配制;药液管62通过回药管65与药液箱5连通,药液管62上设有主药液阀66,回药管63上设有回药阀67,通过设置回药管63,配合第一软管61,在需要向药液箱5内加注外部药液时可以将第一软管61取出放置在外部容器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自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溶液箱(1)、与所述第一溶液箱(1)并列的第二溶液箱(2)、与所述第一溶液箱(1)和第二溶液箱(2)均连通的循环泵(3)、与所述第一溶液箱(1)连接的第一计量泵(11)以及与所述第二溶液箱(2)连接的第二计量泵(21),所述循环泵(3)出口端连接有管道混合器(4),所述管道混合器(4)通过第一支管(41)与所述第一溶液箱(1)连通并通过第二支管(42)与所述第二溶液箱(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自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41)贯穿所述第一溶液箱(1)的顶壁,所述第一支管(41)下端连接有第一旋流管(411),所述第二支管(42)贯穿所述第二溶液箱(2)的顶壁,所述第二支管(42)下端连接有第二旋流管(4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自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液箱(1)侧壁设有第一出液口(12)和第二出液口(13),所述第一出液口(12)与所述循环泵(3)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13)与所述第一计量泵(11)连通,所述第二溶液箱(2)侧壁设有第三出液口(22)和第四出液口(23),所述第三出液口(22)与所述循环泵(3)连通,所述第四出液口(23)与所述第二计量泵(2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自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口(12)和第二出液口(13)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溶液箱(1)的内底壁齐平,所述第三出液口(22)和第四出液口(23)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春董文利孙涛谢一麟巢丽清邵东亮潘林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