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掩护海域水下精准挖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597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掩护海域水下精准挖泥设备,包括设置在一个钢套箱内纵向支撑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掩护海域水下精准挖泥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港口与航道工程水下挖泥
,特别涉及一种无掩护海域水下精准挖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挖泥作业是指水下进行土石方的施工,包括:
1)
挖深

加宽和清理现有的航道和港口,
2)
开挖新的航道

港口和运河,
3)
疏浚码头

船坞

船闸及其他水工建筑物的基槽以及将挖出的泥沙抛入深海或吹填于陆上洼地造田等

[0003]目前,随着各种水工建筑物逐步向外海延伸,挖泥作业逐渐面临风浪大

回淤严重等各种不利条件,极大影响水工建筑物基槽开挖的效率及质量,并进一步影响上部结构的安装质量

因此,有必要针对该现状设计一种可规避大风浪作业困难,并有效解决泥面开挖后的回淤问题的挖泥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无掩护海域水下精准挖泥设备

[0005]为此,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无掩护海域水下精准挖泥设备,包括设置在一个钢套箱内的纵向支撑架

横向导轨组

可移动导轨组和两台挖泥作业箱;其中,
[0007]钢套箱为一矩形钢制框架;纵向支撑架

横向导轨组和可移动导轨组自下而上设置在钢套箱内;纵向支撑架由多根相同的纵向钢杆构成,其相互平行并等间距地居中布设在钢套箱内的一水平面上;横向导轨组由至少三根相同的横向钢杆构成,其以垂直于纵向钢杆的方式在水平面上呈相互平行设置,并等间距地居中固定在纵向支撑架上;可移动导轨组由两个相同的可移动导轨构成;两个可移动导轨以其平行于纵向钢杆的方式对称设置在靠近横向导轨组两端的位置处,每个可移动导轨为一个条形矩形框体,其两根长杆底面上等间距地固定有多对滑动槽;滑动槽为与横向钢杆的尺寸相适应的倒
U
形槽,可移动导轨通过将其底面上的多对滑动槽与各横向钢杆连接,并能够在横向钢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往复滑动;
[0008]挖泥作业箱包括设置在定位箱内的吸泥泵

排泥管

手拉葫芦和钢链;定位箱为一顶端设有开口的箱体,其底面局部向下凸起形成有一个矩形限位滑块,使定位箱通过底部的限位滑块内嵌在可移动导轨的矩形框体内,并能够沿可移动导轨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定位箱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定位箱支架,手拉葫芦以其吊钩朝下的方式居中固定在定位箱支架上;定位箱底部居中开设有吸泥泵收放口;吸泥泵居中设置在定位箱内,其顶端通过钢链挂装在手拉葫芦的吊钩上

[0009]进一步地,在钢套箱的外壁上设置有钢套箱支撑架,钢套箱支撑架由若干个十字形支架构成,其均分为四组并分别布置在钢套箱的四面外壁上;位于每组的多个十字形支
架沿对应外侧壁面的长度方向呈一字排列并固定在外侧壁面上;每个十字形支架呈斜向设置,使每相邻两个十字形支架的端部相接固定为一体;十字形支架的尺寸与钢套箱的尺寸相适应,使每个十字形支架的端部能够固定在钢套箱的顶部边沿处或底部边沿处

[0010]进一步地,钢套箱为由四块竖直设置的矩形钢板依次首尾相接并固定而成的矩形钢制框架,其尺寸与待挖淤泥区域的尺寸相适应

[0011]进一步地,各纵向钢杆的两端齐平,且长度小于钢套箱的长度;各横向钢杆的两端齐平,且长度与钢套箱的尺寸相适应,使各横向钢杆的两端邻近钢套箱内壁设置且间距相同;两个可移动导轨的两端齐平,且长度与钢套箱的尺寸相适应,使各可移动导轨的两端邻近钢套箱内壁设置且间距相同

进一步地,在各横向钢杆的两个杆端顶面上均固定有一个限位钢块

[0012]进一步地,吸泥泵顶部排泥口与排泥管的一端相连接,排泥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海面泥驳指定位置处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无掩护海域水下精准挖泥设备通过钢套箱的沉放设计有效解决泥面开挖后的回淤问题,通过纵向支撑架

横向导轨组和可移动导轨组之间的配合实现呈对称设置的两台挖泥作业箱的移位和同步作业,极大降低了船机起重设备的费用,而挖泥作业箱的挖泥动力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控制吸泥泵的标高,提高了分层开挖精度,保证了开挖质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无掩护海域水下精准挖泥设备的俯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无掩护海域水下精准挖泥设备的立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无掩护海域水下精准挖泥设备的挖泥限位箱的俯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无掩护海域水下精准挖泥设备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绝非对本技术有任何限制

[0019]参见图1~图4,该无掩护海域水下精准挖泥设备包括设置在一个钢套箱1内的纵向支撑架
3、
横向导轨组
4、
可移动导轨组5和两台挖泥作业箱6;其中,
[0020]参见图2,钢套箱1为由四块竖直设置的矩形钢板依次首尾相接并固定而成的矩形钢制框架,其用于待钢套箱1沉入至海底泥面
10
以下并进行挖泥后,放置开挖区域回淤;钢套箱1的尺寸与待挖淤泥区域的尺寸相适应,以满足后续的结构施工或安装作业的要求;
[0021]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在钢套箱1的外壁上设置有钢套箱支撑架2,钢套箱支撑架2由十六个十字形支架构成,其均分为四组并分别布置在钢套箱1的四面外壁上;位于每组的四个十字形支架沿对应外侧壁面的长度方向呈一字排列并焊接固定在钢套箱1的外壁上;每个十字形支架呈斜向设置,使每相邻两个十字形支架的端部相接并焊接固定为一体,进一步增强钢套箱1的结构强度;十字形支架的尺寸与钢套箱1的尺寸相适应,使每个十字形支架的端部能够固定在钢套箱顶部边沿处或底部边沿处

[0022]纵向支撑架
3、
横向导轨组4和可移动导轨组5自下而上设置在钢套箱1内,三者共
呈对称布置;
[0034]S3、
利用手拉葫芦控制钢链9的收放,以控制吸泥泵7的挖泥高程,使两台挖泥作业箱6自相距距离最远端开始对称挖泥,挖出泥浆通过排泥管8输送至海面泥驳上;
[0035]S4、
两台挖泥作业箱6自其所在作业区域内的一组对角处沿两个可移动导轨对称移动,以在挖泥过程中始终维持重心平衡,直至移动至该作业区域内的另一组对角处沿处,即完成一个分区的挖泥作业;在该过程中,两台挖泥作业箱6的移动通过位于作业区域两侧作业船上的人员分别控制与相应侧定位箱6‑2连接的电葫芦实现;
[0036]S5、
将两个可移动导轨对称地在在横向导轨组4上沿其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无掩护海域水下精准挖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一个钢套箱
(1)
内的纵向支撑架
(3)、
横向导轨组
(4)、
可移动导轨组
(5)
和两台挖泥作业箱
(6)
;其中,钢套箱
(1)
为一矩形钢制框架;纵向支撑架
(3)、
横向导轨组
(4)
和可移动导轨组
(5)
自下而上设置在钢套箱
(1)
内;纵向支撑架
(3)
由多根相同的纵向钢杆构成,其相互平行并等间距地居中布设在钢套箱
(1)
内的一水平面上;横向导轨组
(4)
由至少三根相同的横向钢杆构成,其以垂直于纵向钢杆的方式在水平面上呈相互平行设置,并等间距地居中固定在纵向支撑架
(3)
上;可移动导轨组
(5)
由两个相同的可移动导轨构成;两个可移动导轨以其平行于纵向钢杆的方式对称设置在靠近横向导轨组
(4)
两端的位置处,每个可移动导轨为一个条形矩形框体,其两根长杆底面上等间距地固定有多对滑动槽;滑动槽为与横向钢杆的尺寸相适应的倒
U
形槽,可移动导轨通过将其底面上的多对滑动槽与各横向钢杆连接,并能够在横向钢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往复滑动;挖泥作业箱
(6)
包括设置在定位箱
(6

2)
内的吸泥泵
(7)、
排泥管
(8)、
手拉葫芦和钢链
(9)
;定位箱
(6

2)
为一顶端设有开口的箱体,其底面局部向下凸起形成有一个矩形限位滑块
(6

1)
,使定位箱
(6

2)
通过底部的限位滑块
(6

1)
内嵌在可移动导轨的矩形框体内,并能够沿可移动导轨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定位箱
(6

2)
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定位箱支架
(6

3)
,手拉葫芦以其吊钩朝下的方式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鑫陆阳孙志杰齐立国李众栾涛司小雷赵探易振
申请(专利权)人:曹妃甸新天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