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的胶管滑轮组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564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的胶管滑轮组布置结构,涉及叉车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滑轮组固定总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的胶管滑轮组布置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叉车生产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的胶管滑轮组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叉车应用范围趋于广泛,可适用的工况更加多变和复杂,使用功能也是越来越向多样化

齐全化发展,单纯的单一功能属具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具备三个动作的属具需要三组油路供油

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因其高承载低静态高度而越来越受客户青睐,但三级全自由门架与车体之间布置紧凑,属具的供油管路的布局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当三级全自由门架配装具备三个动作的属具时,目前一般配装额外的卷管器以实现管路安装,卷管器会造成视野受限,且成本较高

[0003]公布号为
CN104401909A
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包括用于并行连接叉车多路阀和叉车属具的管路一

管路二和管路三

现有的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的胶管滑轮组布置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1)
管路二和管路三分别布置于门架的左右两侧,容易遮挡视野;
2)
用于安装管路一的第一胶轮正对门架布置,绕过第一胶轮的第一胶管在左右方向上所占位置较宽,容易遮挡视野;
3)
管路一中用于连接叉车属具的第二胶管由前起升缸的侧面经过,容易遮挡视野;
4)
管路一

管路二和管路三的固定直角接头和固定八通接头分散布置,在狭小空间中不方便维护保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使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的胶管滑轮组布置结构视野更佳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的胶管滑轮组布置结构,包括第一滑轮组固定总成

第二滑轮组固定总成

第三滑轮组固定总成

第一胶管

第一过渡总成

第二胶管

第三胶管

第二过渡总成

第四胶管

第五胶管

第三过渡总成

第六胶管和第四过渡总成;
[0006]所述第一滑轮组固定总成和所述第二滑轮组固定总成分别固定连接在中门架的上横梁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滑轮组固定总成固定连接在前起升油缸的伸缩端;
[0007]所述第一胶管的一端连接车体多路阀,所述第一胶管的中部绕过所述第一滑轮组固定总成,所述第一胶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总成,所述第一过渡总成固定连接在内门架的下横梁上;所述第二胶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总成,所述第二胶管的中部绕过所述第三滑轮组固定总成,所述第二胶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过渡总成;
[0008]所述第三胶管的一端连接车体多路阀,所述第三胶管的中部绕过所述第二滑轮组固定总成,所述第三胶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总成,所述第二过渡总成固定连接在内门架的下横梁上;所述第四胶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总成,所述第四胶管的中部绕过所述第三滑轮组固定总成,所述第四胶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过渡总成;
[0009]所述第五胶管的一端连接车体多路阀,所述第五胶管的中部绕过所述第二滑轮组固定总成,所述第五胶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过渡总成,所述第三过渡总成固定连接在内门架的下横梁上;所述第六胶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过渡总成,所述第六胶管的中部绕过所述第三滑轮组固定总成,所述第六胶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过渡总成;
[0010]所述第四过渡总成固定连接在货叉架上,所述第二胶管

第四胶管和第六胶管分别通过所述第四过渡总成连接至属具的三个油路进油口

[0011]本专利技术不需要改动整车及门架结构件位置,并且在安装驾驶室或前挡风玻璃或防护网时,不需要改变结构件位置和门架前后倾角的大小,安装快捷简单,维修便利;第三胶管和第五胶管通过第二滑轮组固定总成并列布置,相较于单独布置的方式,布局更加合理,视野更佳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轮组固定总成倾斜设置在内门架的后方

相较于正对内门架布置的方案,视野更佳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滑轮组固定总成的位置对应内门架的内侧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滑轮组固定总成包括一个大滑轮和一个设置在所述大滑轮下方的小滑轮,所述第三胶管的中部绕过所述大滑轮,所述第五胶管的中部绕过所述小滑轮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三滑轮组固定总成位于前起升链轮的上方,所述第一胶管

第二胶管

第三胶管

第四胶管

第五胶管和第六胶管均由前起升链条的上方经过

相较于胶管由前起升缸的侧面经过,视野更佳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渡总成与所述第三过渡总成共用一个固定支架且固定连接在内门架的下横梁上,所述第二过渡总成和所述第三过渡总成各为一个四通总成;所述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的胶管滑轮组布置结构还包括五片阀钢管过渡总成,所述第五胶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五片阀钢管过渡总成连接所述第三过渡总成

通过五片阀钢管过渡总成将第五胶管过渡至第三过渡总成的外侧,实现狭小空间的多组胶管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的胶管滑轮组布置结构还包括第一管夹总成和第二管夹总成,所述第一胶管位于所述第一滑轮组固定总成后侧的部分通过所述第一管夹总成固定连接在外门架上,所述第二胶管和所述第四胶管位于所述第二滑轮组固定总成后侧的部分共同通过所述第二管夹总成固定连接在外门架上

[0018]优选地,所述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的胶管滑轮组布置结构还包括捆扎带,所述第一胶管位于所述第一滑轮组固定总成后侧的部分还通过捆扎带捆扎于外门架上,所述第二胶管和所述第四胶管位于所述第二滑轮组固定总成后侧的部分还共同通过捆扎带捆扎于外门架上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渡总成为一个四通总成

[0020]优选地,所述第四过渡总成包括两个左右并排设置在一起的六通总成

通过集中布置的第四过渡总成实现三组油路通路集中连接至属具,避免了接头分散布置导致在狭小空间中不方便维护保养的问题

[002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2]1、
本专利技术不需要改动整车及门架结构件位置,并且在安装驾驶室或前挡风玻璃或防护网时,不需要改变结构件位置和门架前后倾角的大小,安装快捷简单,维修便利;第三胶管和第五胶管通过第二滑轮组固定总成布置在一起,相较于将它们分别布置于门架的左
右两侧的方式,布局更加合理,视野更佳

[002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的胶管滑轮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轮组固定总成

第二滑轮组固定总成

第三滑轮组固定总成

第一胶管

第一过渡总成

第二胶管

第三胶管

第二过渡总成

第四胶管

第五胶管

第三过渡总成

第六胶管和第四过渡总成;所述第一滑轮组固定总成和所述第二滑轮组固定总成分别固定连接在中门架的上横梁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滑轮组固定总成固定连接在前起升油缸的伸缩端;所述第一胶管的一端连接车体多路阀,所述第一胶管的中部绕过所述第一滑轮组固定总成,所述第一胶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总成,所述第一过渡总成固定连接在内门架的下横梁上;所述第二胶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总成,所述第二胶管的中部绕过所述第三滑轮组固定总成,所述第二胶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过渡总成;所述第三胶管的一端连接车体多路阀,所述第三胶管的中部绕过所述第二滑轮组固定总成,所述第三胶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总成,所述第二过渡总成固定连接在内门架的下横梁上;所述第四胶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总成,所述第四胶管的中部绕过所述第三滑轮组固定总成,所述第四胶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过渡总成;所述第五胶管的一端连接车体多路阀,所述第五胶管的中部绕过所述第二滑轮组固定总成,所述第五胶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过渡总成,所述第三过渡总成固定连接在内门架的下横梁上;所述第六胶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过渡总成,所述第六胶管的中部绕过所述第三滑轮组固定总成,所述第六胶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过渡总成;所述第四过渡总成固定连接在货叉架上,所述第二胶管

第四胶管和第六胶管分别通过所述第四过渡总成连接至属具的三个油路进油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的胶管滑轮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组固定总成倾斜设置在内门架的后方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的胶管滑轮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轮组固定总成的位置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玉金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