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电池硅基电极活性材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硅基电极活性材料
。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使用的负极活性材料主要为石墨,但由于其理论克容量较低
(
约
372mAh/g)
,面对新能源汽车对续航需求的不断提升,负极石墨成为了限制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高的核心因素
。
由于硅负极活性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的极高理论容量
4200mAh/g(
石墨负极活性材料的
10
倍左右
)
,近年来受到了商业化市场的广泛关注,因此硅基负极活性材料逐渐从实验室研发走向商业应用
。
[0003]但硅作为负极活性材料,在合金化反应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体积效应,体积变化率约为
300
%,造成电极材料粉化以及与集流体的分离,从而不断的破坏材料表面形成的
SEI
膜并形成新的
SEI
膜致使持续消耗活性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二次电池硅基电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电极活性材料的结构由体相和包覆结构组成,所述包覆结构设置于所述体相外周表面,所述包覆结构由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组成,所述第一包覆层设置于所述体相的外周表面,所述第二包覆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包覆层的外周表面;所述体相为多孔碳材料,所述体相的孔隙中存在纳米硅晶粒;所述第一包覆层为纳米硅层,所述第二包覆层为碳层;所述硅基电极活性材料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所述纳米硅晶粒的平均直径
Dsi≤10nm
;
(2)
设定所述体相的孔平均直径为
d
,则
d
与
Dsi
满足如下条件:0<
Dsi/d≤1
;
(3)
设定所述第二包覆层的厚度为
H
,则满足
0nm
<
H
<
100nm
;
(4)
设定所述硅基电极活性材料的包覆完整度为
Q
,则满足0<
Q≤0.5
;
(5)
所述硅基电极活性材料中硅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设定为
Y
,
Y
=
m
Si
/m
C
,则满足
0.9
<
Y
<
1.3
;
(6)
设定所述第一包覆层的尺寸由
Z
值表示,则满足0<
Z
<5;
Z
的含义:将所述硅基电极活性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制成负极
、
对电极为锂片,制成扣式半电池,对所述扣式半电池进行充电测试得到
dQ/dV
曲线,取所述
dQ/dV
曲线横坐标
0.3
±
0.06V
范围内对应的纵坐标峰强度最大值定义为
X1
,取所述
dQ/dV
曲线横坐标
0.42
±
0.06V
范围内对应的纵坐标峰强度最大值定义为
X2
,则
Z
=
X2/X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电池硅基电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式半电池的电解液体系为如下重量比的物料
EC:DMC:DEC:FEC:VC
=
0.3:0.3:0.3:0.07:0.03
;所述充电测试的测试步骤为:
0.1C
放电至
0.005
伏,静置
5min
,
0.02C
放电至
0.005
伏,静置
5min
,
0.1C
充电至
1.5
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电池硅基电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完整度
Q
的计算方法为:
Q
=
w
÷
2m
;其中
w
的计算方法是:将
50g
的所述硅基电极活性材料
、6g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