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经编机技术

技术编号:397488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6
一种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作为提花梳栉具备一对前侧提花梳栉(JB2、3)以及一对后侧提花梳栉(JB4、5),前侧提花梳栉(JB2、3)以及后侧提花梳栉(JB4、5)分别是半针距提花梳栉,作为地梳栉具备设在比前侧提花梳栉(JB2、3)靠前侧的位置的至少1个前侧地梳栉(GB1)和设在比后侧提花梳栉(JB4、5)靠后侧的位置的至少1个后侧地梳栉(GB6、7、8),该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的特征在于,4个半针距提花梳栉在编织机宽度方向的相同位置具备提花导纱器。的相同位置具备提花导纱器。的相同位置具备提花导纱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经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经编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经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经编机。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已知有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具备一对前侧提花梳栉(日文:
ジャカードバー
)以及一对后侧提花梳栉的构成。前侧提花梳栉以及后侧提花梳栉分别是半针距(half gauge)的提花梳栉(以下称为“半针距提花梳栉”)。
[0003]在以往周知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如图11所示那样,各个半针距提花梳栉JB—F1、JB—F2、JB—B1、JB—B2具备织针的一半数量的提花导纱器(日文:
ジャカードガイド
)(图中的1根纵线与1个提花导纱器相当)。
[0004]若着眼于前侧提花梳栉JB—F1、JB—F2,则在一方半针距提花梳栉JB—F1和另一方半针距提花梳栉JB—F2中提花导纱器的位置(编织机宽度方向的位置)有所不同。详细来讲,这2个半针距提花梳栉JB—F1、JB—F2的提花导纱器交替地配置。
[0005]在后侧提花梳栉JB—B1、JB—B2,也与前侧同样,交替地配置有2个半针距提花梳栉JB—B1、JB—B2的提花导纱器。
[0006]在先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4812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0]可是,在上述的以往周知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正在研究分别对4个半针距提花梳栉供给不同颜色的纱线。并且,正在研究以下方法:在经编织物之中的每个位置,仅在任意1个半针距提花梳栉上形成线圈,将该位置设为该半针距提花梳栉的纱线的颜色。
[0011]但是,如上述那样,由于对于每个半针距提花梳栉而言提花导纱器的位置(编织机宽度方向的位置)都不同,所以,在该方法中,对于纱线的每种颜色,该纱线出现于经编织物表面的位置(线圈纵行)都是不同的。因而,导致了在某种颜色的区域和另一种颜色的区域发生偏移。这样的偏移会影响经编织物的美观度。
[0012]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表面漂亮的经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还提供能实现该编织方法的经编机。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4]实施方式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是如下[1]的构成。
[0015][1]实施方式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作为多个织针的列具备前侧织针列以及后侧织针列,作为排列有多个提花导纱器的提花梳栉具备一对前侧提花梳栉以及一对后侧提花梳栉,上述前侧提花梳栉以及上述后侧提花梳栉分别是半针距提花梳栉,作为排列有多个导纱器的地梳栉(日文:地
ガイドバー
),具备设在比上述前侧提花梳栉靠前侧的位置的
至少1个前侧地梳栉和设在比上述后侧提花梳栉靠后侧的位置的至少1个后侧地梳栉,其特征在于,4个上述半针距提花梳栉在编织机宽度方向的相同位置具备提花导纱器。
[0016]另外,实施方式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是如下[2]~[7]的构成。
[0017][2]实施方式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1]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利用上述前侧地梳栉来编织前侧底布,利用上述后侧地梳栉来编织后侧底布,在规定位置,选择4个上述半针距提花梳栉之中的1个,利用所选择的上述半针距提花梳栉,编织出使纱线跨过后侧底布的2个以上线圈纵行且在后侧底布形成线圈的针织组织,在相同的规定位置,分别利用未选择的3个上述半针距提花梳栉,编织出使纱线插入到上述前侧底布中的针织组织。
[0018][3]如[2]所述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规定位置至少存在4个,在每个上述规定位置选择不同的上述半针距提花梳栉。
[0019][4]如[2]或[3]所述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上述选择的半针距提花梳栉,编织出使纱线在上述前侧底布和上述后侧底布形成线圈的针织组织。
[0020][5]如[2]或[3]所述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上述选择的半针距提花梳栉,编织出使纱线仅在上述后侧底布形成线圈且该纱线的线圈与线圈之间的部分被插入到上述前侧底布中的针织组织。
[0021][6]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上述选择的半针距提花梳栉,编织出使纱线在上述后侧底布进行2针的针前垫纱(overlap)的针织组织。
[0022][7]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设置多个上述后侧地梳栉,利用最靠近上述后侧提花梳栉的上述后侧地梳栉,在上述前侧底布上形成线圈。
[0023]专利技术效果
[0024]根据上述的经编机以及编织方法,能编织出表面漂亮的经编织物。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示出从横向观看经编机时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梳栉的配列的图。
[0026]图2是示出从上方观看经编机时的织针以及导纱器的配置的图。
[0027]图3是由地梳栉以及提花梳栉获得的组织图。
[0028]图4是在后侧底布形成任意提花纱线的线圈时由提花梳栉获得的组织图。
[0029]图5是将所有的提花纱线插入到前侧底布时由提花梳栉获得的组织图。
[0030]图6是经编织物的后侧底布的平面图。
[0031]图7是在后侧底布形成任意提花纱线的线圈时由提花梳栉获得的组织图的变更例。
[0032]图8是在后侧底布形成任意提花纱线的线圈时由提花梳栉获得的组织图的变更例。
[0033]图9是梳栉GB6的组织图的变更例。
[0034]图10是梳栉GB8的组织图的变更例。
[0035]图11是示出从上方观看以往周知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时的织针以及导纱器的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基于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一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进行了适当变更的构成都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中。
[0037]本实施方式的经编机具有图1所示的结构。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是经编机的宽度方向(以下称为“编织机宽度方向”)。另外,图1的左右方向是经编机的前后方向(以下称为“编织机前后方向”)。在图1中,左是前(前侧),右是后(后侧)。
[0038]如图1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经编机是具备前侧织针列FN和后侧织针列BN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前侧织针列FN以及后侧织针列BN分别将多根织针在编织机宽度方向排列成一列。前侧织针列FN是用于编织前侧底布的织针的列,后侧织针列BN是用于编织后侧底布的织针的列。
[0039]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是具备前侧的一对提花梳栉JB2、JB3(以下称为“前提花梳栉JB2、JB3”)和后侧的一对提花梳栉JB4、JB5(以下称为“后提花梳栉JB4、JB5”)的所谓双提花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对于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作为多个织针的列具备前侧织针列以及后侧织针列,作为排列有多个提花导纱器的提花梳栉具备一对前侧提花梳栉以及一对后侧提花梳栉,上述前侧提花梳栉以及上述后侧提花梳栉分别是半针距提花梳栉,作为排列有多个导纱器的地梳栉,具备设在比上述前侧提花梳栉靠前侧的位置的至少1个前侧地梳栉和设在比上述后侧提花梳栉靠后侧的位置的至少1个后侧地梳栉,其特征在于,4个上述半针距提花梳栉在编织机宽度方向的相同位置具备提花导纱器。2.一种双针床拉舍尔经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使用权利要求1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利用上述前侧地梳栉来编织前侧底布,利用上述后侧地梳栉来编织后侧底布,在规定位置,选择4个上述半针距提花梳栉之中的1个,利用所选择的上述半针距提花梳栉,编织出使纱线跨过后侧底布的2个以上线圈纵行且在后侧底布形成线圈的针织组织,在相同的规定位置,分别利用未选择的3个上述半针距提花梳栉,编织出使纱线插入到上述前侧底布中的针织组织。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太田稔大泽和宽五十岚友一北川梨惠子
申请(专利权)人:卡尔迈耶斯托尔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