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库底泥场地堆填快速脱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底泥脱水装置
,具体为一种河库底泥场地堆填快速脱水装置
。
技术介绍
[0002]浙江省河湖库塘吹填底泥多采用场地堆填或农业还田处置模式,自然晾晒模式脱水采用的较多,其基本流程是:疏浚底泥泥浆
,
再通过泥浆泵送入底泥堆场,在自然晾晒令泥水分离
。
[0003]自然晾晒干化主要通过日照蒸发
、
风干
、
自然下渗等途径,干化期需要3~5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且受气候影响很大,如遇降水等天气因素影响,尤其是对于细颗粒
(
粘粒和粉粒
)
为主要成份的底泥,将会大大延长其干化周期
。
从而长期占用干化堆场,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并且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
由于堆场中下部分泥浆中的水分极难排出,所以疏浚底泥自然干化堆场深度一般不超过
3m。
[0004]另外,部分地区采用机械压滤脱水,压滤脱水效率虽然高,但是每次出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河库底泥场地堆填快速脱水装置,开挖基坑形成围堰,将潮湿的吹填土灌入围堰内,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泵
(1)、
多个集水井桶
(2)
,真空泵
(1)
安置在围堰右侧斜坡上,多个集水井桶
(2)
等距离埋入围堰底部,所述真空泵
(1)
工作端连接有气管
(11)
,所述集水井桶
(2)
顶部设有密封板
(6)
,集水井桶
(2)
内滑动配合有活塞
(21)
,气管
(11)
竖直穿过密封板
(6)、
活塞
(21)
,所述密封板
(6)
等角度开设有多排孔洞
(61)
,孔洞
(61)
内设有半透膜
(62)
;所述真空泵
(1)
将集水井桶
(2)
内空气抽出,活塞
(21)
下方产生负压,活塞
(21)
下降将吹填土中的水分缓慢抽入集水井桶
(2)
内;所述集水井桶
(2)
上端套有套圈
(7),
套圈
(7)
等角度开设有多个缺口
(71)
,所述多个缺口
(71)
与多排孔洞
(61)
一一对应,套圈
(7)
内铰接有拨片
(8)
,拨片
(8)
底部设有多个小细铲
(81)
,小细铲
(81)
伸入孔洞
(61)
内,小细铲
(81)
下端弯折与半透膜
(62)
表面接触;所述套圈
(7)
内设有驱动部,驱动部用于操控拨片
(8)
翘起,拨片
(8)
翘起松动压在密封板
(6)
上的吹填土,小细铲
(81)
用于将孔洞
(61)
内的土块抠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库底泥场地堆填快速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两个横杆
(3)
和两个驱动滑座
(4)
,两个横杆
(3)
对称布置在围堰左右两侧斜坡内侧,两个横杆
(3)
之间连接有钢索
(33)
,两个驱动滑座
(4)
布置在两个钢索
(33)
之间,钢索
(33)
与驱动滑座
(4)
滑动配合,所述驱动滑座
(4)
底部连接有多个犁片
(44)
,两个驱动滑座
(4)
的犁片
(44)
错位布置;所述驱动滑座
(4)
内设有多个驱动轮,驱动轮夹持住钢索
(33)
,驱动轮滚动带动驱动滑座
(4)
在钢索
(33)
上来回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库底泥场地堆填快速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滑座
(4)
底部开设有与犁片
(44)
相对应的腔室
(43)
,犁片
(44)
上端铰接在腔室
(43)
内,腔室
(43)
内壁顶部设有竖直的电推杆
(45)
,电推杆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燕南,张超杰,吴文华,彭渊,胡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