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支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支护结构
。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利用围岩本身所具有的承载效能的前提下,采用毫秒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进行全断面开挖施工,并以形成复合式内外两层衬砌来修建隧道的洞身,即以喷混凝土
、
锚杆
、
钢筋网
、
钢支撑等为外层支护形式,在洞身开挖之后必须立即进行的支护工作
。
[0003]现有的钢支撑
、
钢筋网和锚杆的支护结构之间需要多个螺栓拼接固定进行支护,并且支护结构不能跟随隧道的大小进行调整,使支护结构使用的范围小,且支护结构变形时不能及时报警处理,整体施工过程费时费力,为此,提出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支护结构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支护结构,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支护结构,包括下支护板
、
上支护板
、
两个调整固定组件
、
支撑组件和控制警报组件,所述下支护板的外壁对称开设有两个方形通孔,所述方形通孔的内壁开设有方形通槽,所述上支护板卡接于所述方形通孔的内壁,所述控制警报组件设置在所述下支护板上,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支护结构,包括下支护板
(1)、
上支护板
(2)、
两个调整固定组件
(3)、
支撑组件
(4)
和控制警报组件
(5)
,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护板
(1)
的外壁对称开设有两个方形通孔
(6)
,所述方形通孔
(6)
的内壁开设有方形通槽
(8)
,所述上支护板
(2)
卡接于所述方形通孔
(6)
的内壁,所述控制警报组件
(5)
设置在所述下支护板
(1)
上,所述支撑组件
(4)
设置在所述上支护板
(2)
上,所述方形通槽
(8)
的内侧底壁开设有安装槽
(11)
,所述安装槽
(11)
的内侧底壁线性阵列开设有三个第一螺纹槽
(12)
,所述上支护板
(2)
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腔
(13)
,两个所述调整固定组件
(3)
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支护板
(1)
和所述上支护板
(2)
上,所述控制警报组件
(5)
与所述调整固定组件
(3)
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固定组件
(3)
包括限位机构
(30)、
顶起壳
(31)、
三个螺纹杆
(32)、
伺服电机
(33)、
锥形多边卡块
(34)、
驱动机构
(35)、
圆柱
(36)
和若干个压力传感器
(37)
,其中,所述限位机构
(30)
设置在所述上支护板
(2)
上;所述顶起壳
(31)
贴合在所述安装槽
(11)
的内壁,且三个所述螺纹杆
(32)
的顶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顶起壳
(31)
的内侧顶壁,所述螺纹杆
(32)
的外壁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槽
(12)
的内壁;所述顶起壳
(31)
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
(14)
,且所述圆柱
(36)
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圆形通孔
(14)
的内壁,所述圆柱
(36)
的底端设置在第一个所述螺纹杆
(32)
的顶端上,所述圆柱
(36)
的顶端开设有多边形凹槽
(15)
;所述伺服电机
(33)
设置在所述安装腔
(13)
内,所述伺服电机
(33)
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安装腔
(13)
且设置在所述锥形多边卡块
(34)
上,所述锥形多边卡块
(34)
与所述多边形凹槽
(15)
相贴合;所述驱动机构
(35)
依次设置在三个所述螺纹杆
(32)
上;若干个所述压力传感器
(37)
均匀嵌接在所述顶起壳
(31)
上,且所述压力传感器
(37)
的上表面贴合于所述上支护板
(2)
的下表面;所述控制警报组件
(5)
分别与所述伺服电机
(33)
和所述压力传感器
(37)
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
(30)
包括
T
形限位板
(300)、
螺纹柱
(301)、
把手
(302)、
若干个第二限位块
(303)
和方形限位板
(304)
,其中,所述
T
形限位板
(300)
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上支护板
(2)
的外壁,且所述
T
形限位板
(300)
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圆形通孔
(17)
;所述上支护板
(2)
的外壁开设有第二螺纹槽
(16)
;所述螺纹柱
(301)
穿过所述第二圆形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值政,聂佳佳,张余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