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4018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1
提供一种电梯,能够进一步提高轿厢室内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梯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梯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公开了电梯的例子

在电梯轿厢的轿厢室的下方设置有具有通风孔的挡板

当轿厢向下方行进时,气流通过通风孔,由此,减轻了空气向轿厢室以及升降通道的壁面之间的流入

由此,减轻了轿厢室和升降通道的壁面之间的气流引起的噪音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
178567
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电梯中,在通过通风孔的气流少的情况下,有时降低噪音的效果会减弱

此时,轿厢室内的利用者有可能感到噪音不舒服

[0008]本公开涉及这样的课题的解决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梯,能够进一步提高轿厢室内的舒适性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本公开的电梯具备在升降通道中沿上下方向行进的轿厢,所述轿厢具备:轿厢室,在前方设置有出入口;挡板,设置在所述轿厢室的前端部的下方,具有沿着上下方向朝向前方的第一面和位于所述第一面的下方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以与所述第一面成钝角的方式向后方倾斜,在所述第二面设置有第一通风孔;以及引导构件,阻碍所述轿厢向下方行进时所产生的风在所述第二面的前面侧向比所述第一通风孔靠上方的位置流动

或者阻碍在所述第二面的后面侧从比所述第一通风孔靠下方的位置向上方流动

[0011]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2]根据本公开的电梯,进一步提高了轿厢室内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立体图

[0014]图2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轿厢的剖视图

[0015]图3是不具备引导构件的轿厢的剖视图

[0016]图4是不具备引导构件的轿厢的剖视图

[0017]图
5A
是不具备引导构件且在挡板上未设置第一通风孔的轿厢的剖视图

[0018]图
5B
是不具备引导构件的轿厢的剖视图

[0019]图
5C
是实施方式1的轿厢的剖视图

[0020]图6是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立体图

[0021]图7是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轿厢的剖视图

[0022]图8是实施方式2的轿厢的剖视图

[0023]图9是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轿厢的剖视图

[0024]图
10
是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立体图

[0025]图
11
是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轿厢的剖视图

[0026]图
12
是实施方式5的电梯的轿厢的剖视图

[0027]图
13
是实施方式6的电梯的立体图

[0028]图
14
是实施方式6的电梯的轿厢的剖视图

[0029]图
15A
是在轿厢上不具备侧面面板的电梯的立体图

[0030]图
15B
是实施方式6的电梯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参照添附的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公开的对象的方式

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

另外,本公开的对象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实施方式的任意的构成要素的变形

或者实施方式的任意的构成要素的省略

[0032]实施方式1[0033]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1的立体图

[0034]电梯1适用于具有多个楼层的建筑物等

在应用电梯1的建筑物中,设置有升降通道
2。
升降通道2是跨越多个楼层的空间

升降通道2被内壁3包围

升降通道2的内壁3是沿着上下方向的壁面

在各个楼层中,设置有未图示的乘梯站

乘梯站是与升降通路2相邻的场所

电梯1具有卷扬机
4、
主吊索
5、
轿厢6以及平衡配重
7。
[0035]卷扬机4例如配置在升降通道2的上部或下部等

例如在升降通道2的上方等设置有电梯1的机械室的情况下,卷扬机4也可以配置在机械室中

卷扬机4具备产生力矩的马达和被该马达驱动而旋转的滑轮

[0036]主吊索5绕挂在卷扬机4的滑轮上

主吊索5在卷扬机4的滑轮的一侧支承轿厢6的载荷

主吊索5在卷扬机4的滑轮的另一侧支承平衡配重7的载荷

与在卷扬机4的滑轮的一侧施加于主吊索5的轿厢6的载荷的平衡通过在卷扬机4的滑轮的另一侧施加于主吊索5的平衡配重7的载荷来取得

主吊索5在卷扬机4的马达所产生的力矩的作用下移动,使得轿厢6侧和平衡配重7侧中的任一方被卷扬机4的滑轮卷起

[0037]轿厢6是通过在升降通道2内沿上下方向行进而在多个楼层之间输送电梯1的利用者等的装置

轿厢6和平衡配重7与由卷扬机4引起的主吊索5的移动联动地在上下方向的相互相反的方向上在升降通道2中行进

轿厢6具备轿厢室
8、
轿厢框架
9、
挡板
10
和引导构件
11。
[0038]轿厢室8是利用者进入内部的设备

轿厢室8例如是长方体状的形状

在轿厢室8中,设置有供利用者往来于轿厢室8的内部及外部的出入口
12。
轿厢室8的出入口
12
设置在轿厢室8的侧面中的朝向乘梯站的侧面

在该例子中,将从升降通道2朝向乘梯站的方向设为前方

即,轿厢室8的出入口
12
设置在轿厢室8的前面

在轿厢室8的出入口
12
处,设置有划分轿厢6的内部及外部的未图示的门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升降通路2在水平方向上
朝向乘梯站的相反侧的方向设为后方

另外,将朝向后方的面设为后面

另外,将水平方向中的与前方及后方垂直的方向设为侧面

另外,将朝向侧方的面设为侧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一种电梯,其中,所述电梯具备在升降通道中沿上下方向行进的轿厢,所述轿厢具备:轿厢室,在前方设置有出入口;挡板,设置在所述轿厢室的前端部的下方,具有沿着上下方向朝向前方的第一面和位于所述第一面的下方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以与所述第一面成钝角的方式向后方倾斜,在所述第二面设置有第一通风孔;以及引导构件,阻碍所述轿厢向下方行进时所产生的风在所述第二面的前面侧向比所述第一通风孔靠上方的位置流动

或者阻碍在所述第二面的后面侧从比所述第一通风孔靠下方的位置向上方流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中,所述引导构件具有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面板阻碍所述轿厢向下方行进时所产生的风在所述第二面的前面侧向比所述第一通风孔靠上方的位置流动,所述第一面板是沿上下方向朝向前方配置的板状的构件,在所述挡板的前方与所述第一面连接,下端部配置在比所述第一面靠下方且比所述第二面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其中,所述第一面板的下端部向后方折返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中,所述引导构件具有气体透过构件,所述气体透过构件阻碍所述轿厢向下方行进时所产生的风在所述第二面的前面侧向比所述第一通风孔靠上方的位置流动,所述气体透过构件在内部包含使气体透过的空隙,在比所述第一面靠下方且比所述第一通风孔靠上方的位置安装在所述第二面的前方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中,所述引导构件具有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阻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岛诚饭田真司福冈宏纪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