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元器件自动化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398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子元器件自动化加工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上端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四个支撑柱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顶板,底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本方案中通过绕线机构在恒定轴向上圆周运动对绝缘环绕线,同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夹持牵引机构带动绝缘环圆周运动,从而实现在绝缘环表面绕线,通过绕线机构和夹持牵引机构的同步运动,从而实现绝缘环表面缠绕的导线间隔均匀,进而有益于避免加工后的电感线圈使用过程中由于导线分布不均发生电感偏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元器件自动化加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元器件自动化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元器件是电子元件和小型的机器

仪器的组成部分,电子元器件包括电容

晶体管和电感线圈等

[0003]电感线圈是由导线一圈靠一圈地绕在绝缘环上,导线彼此互相绝缘,而绝缘环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包含铁芯或磁粉芯

[0004]电感线圈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导线缠绕在绝缘环上,导线在绝缘环上如果缠绕排列的不均匀,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电感线圈的电感偏移,在加工电感线圈时,为了便于导线能够均匀紧凑的缠绕在绝缘环上,因此提出的一种电子元器件自动化加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子元器件自动化加工装置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元器件自动化加工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子元器件自动化加工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
101
),四个所述支撑柱(
101
)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顶板(
102
),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有给绝缘环缠绕导线的绕线机构;所述底板(1)和顶板(
102
)之间设置有夹持牵引机构,所述夹持牵引机构用于固定绝缘环和导线的一端;所述夹持牵引机构和绕线机构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以绕线机构为驱动力带动绝缘环同步旋转移动,所述夹持牵引机构固定连接于传动机构上;所述绕线机构包括
C
形齿条(
202
),所述支撑板(2)的右端面贯穿开凿有圆孔(
207
),所述支撑板(2)内开凿有
C
形槽(
201
),所述
C
形齿条(
202
)滑动连接于
C
形槽(
201
)内,所述支撑板(2)内开凿有两个转槽(
203
),两个所述转槽(
203
)均与
C
形槽(
201
)相连通,两个所述转槽(
203
)内均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
204
),两个所述第一齿轮(
204
)均啮合连接于
C
形齿条(
202
),所述绕线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和供线组件,所述供线组件连接于
C
形齿条(
202
)上跟随
C
形齿条(
202
)同步移动,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撑板(2)上用于同步驱动两个第一齿轮(
204
)旋转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元器件自动化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
L
形板(
206
),两个所述第一齿轮(
204
)的右端面均固定连接有贯穿支撑板(2)右端面的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
208
)和第二转轴(
209
),所述第一转轴(
208
)和第二转轴(
209
)的圆周表面套设有第一皮带(
2010
),且第二转轴(
209
)和第一转轴(
208
)通过第一皮带(
2010
)传动连接,所述第一
L
形板(
206
)固定连接于支撑板(2)的右端面,所述第一
L
形板(
206
)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
205
),所述第一伺服电机(
205
)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
208
)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元器件自动化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线组件包括连接板(
301
),所述支撑板(2)的左端面开凿有与
C
形槽(
201
)相连通的滑槽(3),所述连接板(
301
)固定连接于
C
形齿条(
202
)的左端面,且连接板(
301
)滑动连接于滑槽(3)内,所述连接板(
301
)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轴(
302
),所述限位轴(
302
)的圆周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正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轩朗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