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石墨烯远红外线芯片的发热控制管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73843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热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石墨烯远红外线芯片的发热控制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用户画像集合构建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石墨烯远红外线芯片的发热控制管理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热控制
,具体为一种基于石墨烯远红外线芯片的发热控制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关于发热设备如发热床垫多由床垫和发热组件构成,通常通过与电源连接,使内部发热,从而对人体局部进行热疗
,
加热垫主要是用在身体的局部热敷,通过加热垫的加热实现对身体局部放松保健的功效;石墨烯是碳原子紧密排列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碳质新材料,具优异的导热特性,在电子

能源

化工

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因此石墨烯可以作为复合材料的添加剂来提高材料的热学性能;现有石墨烯发热床垫虽然发热迅速且均衡,并可以产生远红外线,从而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但是对于不同用户的行为习惯并没有有效的解决自适应温度调整的问题,且发热床垫由于加热丝造成形变后容易导致局部发热的情况产生,所以智能化

合理的调整温度以适应用户行为习惯避免造成发热丝弯曲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石墨烯远红外线芯片的发热控制管理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石墨烯远红外线芯片的发热控制管理方法,包括以下分析步骤:步骤
S1
:获取发热设备连接传感器数据端口记录的历史传感数据以及记录发热设备自身运行的状态数据;历史传感数据是指用户使用发热设备并启动发热功能时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将用户在使用周期内记录的历史传感数据和状态数据进行存储分析,构建用户的画像集合;步骤
S2
:基于用户的画像集合,分析对应用户在未使用发热设备的发热功能时的常规传感数据,常规传感数据是指发热设备在未开启发热功能时记录的数据;校验用户的画像集合并更新;步骤
S3
:基于更新后的画像集合,构建初始预警温度范围;获取初始预警温度范围内发热设备记录的状态数据和历史传感数据,分析安全预警温度范围;安全预警温度范围小于初始预警维度范围;步骤
S4
:将用户画像集合与安全预警温度范围进行对应,实时监测用户进行温度预警响应

[0005]进一步的,构建用户的画像集合包括以下分析步骤:获取监测用户监测周期内启动发热功能的使用时段
[t1,t2],监测周期包含若干个以天为单位的监测单元;提取监测周期内任一监测单元为目标监测单元并记录对应的使用时段,当存在不连续的使用时段时分别记录为
[ti1,ti2],
ti1
表示目标监测单元内第
i

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
ti2
表示目标监测单元内第
i
个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当存在
t(i+1)1

t2
大于等于预设的时差阈值时,则输出
[ti1,ti2]为第
i
个使用时段
、[t(i+1)1,t(i+1)2]为第
i+1
个使用时段;当存在
t(i+1)1

t2
小于预设的时差阈值时,则输出
[t1,t(i+1)2]为一使用时段;获取监测周期内除去目标监测单元外每一监测单元的待分析使用时段
[h1,h2],当
[h1,h2]∩[t1,t2]≠

时,提取
h1、h2、t1

t2
所构成的最大时段区间作为实际使用时段;当
[h1,h2]∩[t1,t2]=

时,将
[h1,h2]作为新的使用时段,并与目标监测单元中的使用时段构成监测单元的实际使用时段

[0006]进一步的,构建用户的画像集合还包括以下分析步骤:发热设备自身运行的状态数据包括设备控制温度和温控时长;获取实际使用时段内的设备控制温度
T
,若设备控制温度唯一,则记录对应温控时长
L
等于实际使用时段的时长;若设备控制温度不唯一,则以设备控制温度的温控时长为依据将实际使用时段进行划分,每一种设备控制温度对应一状态时段;获取实际使用时段内第
i
个状态时段的历史传感数据,历史传感数据包括压力数据和相对发热设备产生压力的受力面积;获取记录压力数据或相对发热设备产生压力的受力面积在第
i
个状态时段内改变的次数
G
i
,利用公式:
R
i
=G
i
/L
i
;计算第
i
个状态时段内的波动指数
R
i

L
i
表示第
i
个状态时段的温控时长,波动指数越小说明用户在对应发热设备的温度下状态越平稳,受到温度过高带来不适的影响越小;设置波动指数阈值
R0,提取
R
i
<R0对应的状态时段为有效时段,则标记有效时段对应的发热设备控制温度
T
为有效温度;当有效温度唯一时,将实际使用时段与有效温度构成数据包,并作为画像集合子元素构成用户的画像集合;当有效温度不唯一时,获取实际使用时段内有效温度的最大值
maxT
和有效温度的最小值
minT
构成有效温度区间
A=[minT,maxT],将实际使用时段与有效温度区间构成数据包,并作为画像集合子元素构成用户的画像集合,用户的画像集合包含所有实际使用时段对应的子元素

[0007]分析用户的画像集合是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行为习惯,使得发热设备智能化的调节对应的使用温度区间以达到用户舒适的温度需求

[0008]进一步的,步骤
S2
包括以下分析步骤:获取常规传感数据对应的压力数据或相对发热设备产生压力的受力面积改变次数
g
,以及常规传感数据的获取时长
p
,计算常规波动指数
r

r=g/p
;标记在实际使用时段内波动指数大于等于波动阈值的用户为目标用户,以及目标用户对应状态时段的控制温度,若波动指数
R
减常规波动指数
r
大于等于差值阈值,则保留步骤
S1
中分析目标用户的用户画像集合;若波动指数
R
减常规波动指数
r
小于差值阈值且目标用户未自主调节温度,则更新目标用户对应状态时段的有效温度或有效温度区间,更新是指将实际使用时段内波动指数大于等于波动阈值对应状态时段的控制温度作为有效温度;并输出更新后的用户画像集合

[0009]分析常规波动指数是为了验证在开启发热功能时记录用户数据的准确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石墨烯远红外线芯片的发热控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分析步骤:步骤
S1
:获取发热设备连接传感器数据端口记录的历史传感数据以及记录发热设备自身运行的状态数据;所述历史传感数据是指用户使用发热设备并启动发热功能时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将用户在使用周期内记录的历史传感数据和状态数据进行存储分析,构建用户的画像集合;步骤
S2
:基于用户的画像集合,分析对应用户在未使用发热设备发热功能时的常规传感数据,所述常规传感数据是指发热设备在未开启发热功能时记录的数据;校验用户的画像集合并更新;步骤
S3
:基于更新后的画像集合,构建初始预警温度范围;获取初始预警温度范围内发热设备记录的状态数据和历史传感数据,分析安全预警温度范围;所述安全预警温度范围小于初始预警维度范围;步骤
S4
:将用户画像集合与安全预警温度范围进行对应,实时监测用户进行温度预警响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石墨烯远红外线芯片的发热控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用户的画像集合包括以下分析步骤:获取监测用户监测周期内启动发热功能的使用时段
[t1,t2]
,所述监测周期包含若干个以天为单位的监测单元;提取监测周期内任一监测单元为目标监测单元并记录对应的使用时段,当存在不连续的使用时段时分别记录为
[ti1,ti2]

ti1
表示目标监测单元内第
i
个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
ti2
表示目标监测单元内第
i
个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当存在
t(i+1)1

t2
大于等于预设的时差阈值时,则输出
[ti1,ti2]
为第
i
个使用时段
、[t(i+1)1,t(i+1)2]
为第
i+1
个使用时段;当存在
t(i+1)1

t2
小于预设的时差阈值时,则输出
[t1,t(i+1)2]
为一使用时段;获取监测周期内除去目标监测单元外每一监测单元的待分析使用时段
[h1,h2]
,当
[h1,h2]∩[t1,t2]≠

时,提取
h1、h2、t1

t2
所构成的最大时段区间作为实际使用时段;当
[h1,h2]∩[t1,t2]=

时,将
[h1,h2]
作为新的使用时段,并与目标监测单元中的使用时段构成监测单元的实际使用时段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石墨烯远红外线芯片的发热控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用户的画像集合还包括以下分析步骤:所述发热设备自身运行的状态数据包括设备控制温度和温控时长;获取实际使用时段内的设备控制温度
T
,若设备控制温度唯一,则记录对应温控时长
L
等于实际使用时段的时长;若设备控制温度不唯一,则以设备控制温度的温控时长为依据将实际使用时段进行划分,每一种设备控制温度对应一状态时段;获取实际使用时段内第
i
个状态时段的历史传感数据,所述历史传感数据包括压力数据和相对发热设备产生压力的受力面积;获取记录压力数据或相对发热设备产生压力的受力面积在第
i
个状态时段内改变的次数
G
i
,利用公式:
R
i
=G
i
/L
i
;计算第
i
个状态时段内的波动指数
R
i

L
i
表示第
i
个状态时段的温控时长;设置波动指数阈值
R0,提取
R
i
<R0对应的状态时段为有效时段,则标记有效时段对应的
发热设备控制温度
T
为有效温度;当有效温度唯一时,将实际使用时段与有效温度构成数据包,并作为画像集合子元素构成用户的画像集合;当有效温度不唯一时,获取实际使用时段内有效温度的最大值
maxT
和有效温度的最小值
minT
构成有效温度区间
A=[minT,maxT]
,将实际使用时段与有效温度区间构成数据包,并作为画像集合子元素构成用户的画像集合,所述用户的画像集合包含所有实际使用时段对应的子元素
。4.
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代荣廖英翔邓昌杰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中物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