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英红九号红茶低温低湿制作工艺及英红九号红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3751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英红九号红茶低温低湿制作工艺及英红九号红茶,包括以下步骤:将英红九号鲜叶送入车间,控制车间的温度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英红九号红茶低温低湿制作工艺及英红九号红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英红九号红茶低温低湿制作工艺及英红九号红茶


技术介绍

[0002]红茶是六大茶类之一,红茶的品质特征以红汤红叶,果甜香浓郁,滋味浓醇鲜爽为好

一般情况下,红茶比较少会出现花香味

但是近年来,制茶工艺互相参透,如乌龙茶的晒青

做青工艺能够诱导茶叶产生花香,这些工艺已经被引进参透到制作绿茶

白茶和红茶的工艺流程中,从而做出带有花香的绿茶

白茶和红茶

[0003]例如,申东等人用中小叶乌龙茶品种黄观音,通过摇青和设置不同静置时间,
60
分钟可制出花香味明显的条形工夫红茶

[0004]黄怀生等人的花香型工夫红茶加工研究中,用白毫早等
11
个中小叶茶树品种,通过晒青

做青

快速脱水

揉捻

发酵

干燥工艺制出花香持久的工夫红茶

[0005]王绍梅等人用古树鲜叶通过萃取超滤浓缩冷冻工艺,获得茶浓缩萃取液,主体的感官香味轮廓为花香,并且带有甜香和青草香的余味,整体呈现出浓郁的玫瑰花香气味

气相色谱仪分析鉴定出了
12
种关键成分,包括1种醛类
、6
种醇类
、1
>种酮类
、1
种酯类以及苯乙腈

吲哚
、2
,4‑
二丁基

苯酚

[0006]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能做出花香红茶的都是中小叶种茶叶,利用大叶品种做出带花香茶叶的技术并无报导

[0007]英红九号红茶是用英红九号茶树鲜叶制作而成,英红九号茶树是典型的大叶品种,新梢和芽叶特别大,叶片角质层比较薄,茶多酚含量高,特别是夏暑季茶叶,用传统的工艺制造的红茶,香气低沉,苦涩味重,品质差卖价低,每公斤
40

50
元之间,比正常的秋冬茶卖价低两到三倍,严重影响了英红九号红茶的生产与发展

为了提高英红九号红茶夏茶的品质,黄国资等采用栽培和加工综合措施,如施肥

修剪,适度重萎凋和降低发酵温度处理等,但也无法制出带有花香,降低苦涩味,达到滋味浓醇的英红九号红茶

除此之外,也有人尝试利用乌龙茶的晒青
+
摇青技术制作英红九号红茶,结果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死青,同样无法降低茶叶的苦涩味而制出有花香味的英红九号红茶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英红九号红茶低温低湿制作工艺,工艺技术指标可控性强,做出的茶叶带有明显的花香味,滋味浓醇鲜爽,优质产品率达到
90
%以上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英红九号红茶,采用低温低湿制作工艺制作而成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1]一种英红九号红茶低温低湿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英红九号鲜叶送入车间,
控制车间的温度为
17

23℃
,空气湿度为
50

70
%,所述英红九号鲜叶在所述车间内至少经过堆放步骤

静置步骤和凋萎步骤;在所述堆放步骤中,经过晒青的英红九号鲜叶堆放时间为1‑2小时,没有经过晒青的英红九号鲜叶堆放时间为2‑3小时;在所述静置步骤中,静置时间为3‑5小时;在所述凋萎步骤中,凋萎时间为8‑
10
小时

[0012]本专利技术将车间的温度控制为
17

23℃
,此温度范围是本专利技术形成茶叶花香的重要条件,如果温度在
25℃
以上就做不出英红九号茶的花香味

这主要是由于英红九号鲜叶在室温大于
25℃
时,多酚氧化酶容易被激活而发生系列的氧化反应,一方面影响花香物质的形成,另一方面当若翻动鲜叶

碰青或萎凋时,会产生严重红变或死青,制成的茶叶不但没有花香味,而且还带有闷臭味和青涩味,从而降低茶叶品质

本专利技术将车间的空气湿度控制为
50

70
%,空气湿度如果超过
70
%,会影响茶叶的香气形成,导致做出来的茶叶没有花香味或花香味极低

本专利技术将车间的温度控制为
17

23℃
,空气湿度控制为
50

70
%,不仅能提高茶叶中酶的高活性态势,而且在此条件下酶活性下降速度较慢,有利于在揉捻后茶多酚的酶促氧化

[0013]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堆放步骤

静置步骤和凋萎步骤中必须在低温低湿条件
(
温度
17

23℃
,湿度
50

70

)
基础上完成,且严格控制这几个步骤的操作时间
(
堆放时间为1‑2小时或2‑3小时;静置时间为3‑5小时;凋萎时间为8‑
10
小时
)
,这是为了使茶叶形成更多的花香物质,这是提高茶叶花香味和浓醇鲜爽味必要的条件

[0014]并且,本专利技术的英红九号鲜叶可以晒青也可以不晒青,两种操作方式均可以产出高品质产品,是否晒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
例如天气

环境

工作人员等
)
进行选定,灵活性强

[0015]进一步地,在所述堆放步骤中,车间的温度控制在
17

23℃
,空气湿度控制在
50

70
%,将所述英红九号鲜叶以
10

15
公斤一堆进行堆放,设置堆放厚度为
20

30
厘米,每堆茶叶堆中间留空,经过晒青的英红九号鲜叶堆放时间为1‑2小时,没有经过晒青的英红九号鲜叶堆放时间为2‑3小时

[0016]进一步地,在所述静置步骤中,车间的温度控制在
17

23℃
,空气湿度控制在
50

70
%,将茶青以
10

15
公斤一堆进行堆放,设置堆放厚度为
20

30
厘米,每堆茶叶堆中间留空,静置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英红九号红茶低温低湿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英红九号鲜叶送入车间,控制车间的温度为
17

23℃
,空气湿度为
50

70
%,所述英红九号鲜叶在所述车间内至少经过堆放步骤

静置步骤和凋萎步骤;在所述堆放步骤中,经过晒青的英红九号鲜叶堆放时间为1‑2小时,没有经过晒青的英红九号鲜叶堆放时间为2‑3小时;在所述静置步骤中,静置时间为3‑5小时;在所述凋萎步骤中,凋萎时间为8‑
10
小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英红九号红茶低温低湿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堆放步骤中,车间的温度控制在
17

23℃
,空气湿度控制在
50

70
%,将所述英红九号鲜叶以
10

15
公斤一堆进行堆放,设置堆放厚度为
20

30
厘米,每堆茶叶堆中间留空,经过晒青的英红九号鲜叶堆放时间为1‑2小时,没有经过晒青的英红九号鲜叶堆放时间为2‑3小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英红九号红茶低温低湿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静置步骤中,车间的温度控制在
17

23℃
,空气湿度控制在
50

70
%,将茶青以
10

15
公斤一堆进行堆放,设置堆放厚度为
20

30
厘米,每堆茶叶堆中间留空,静置时间为3‑5小时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英红九号红茶低温低湿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每堆茶叶堆中间留空,每堆茶叶堆的中间向下凹陷留空,形成圆形或类似圆形的空缺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英红九号红茶低温低湿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凋萎步骤中,车间的温度控制在
17

23℃
,空气湿度控制在
50

70
%,将经过静置操作的茶青摊放在萎凋槽上,设置茶青厚度为5‑8厘米,直流风机功率为
2.5

3.0
千瓦,用调速器调至
20

30Hz
,连续萎凋8‑
10
小时,凋萎至茶青含水量为
60

61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英红九号红茶低温低湿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摘步骤:采摘英红九号茶树的鲜叶,包括单芽

一芽一叶

一芽二叶

一芽三叶;晒青步骤:将采摘下来的鲜叶摊在萎凋帘上,芽叶摊薄厚度设置为单层不重叠,放置在阳光下晒
15

20
分钟;堆放步骤:将经过晒青的英红九号鲜叶送入车间以
10

15
公斤一堆进行堆放,车间的温度控制在
17

23℃
,空气湿度控制在
50

70
%,堆放厚度设置为
20

30
厘米,每堆茶叶堆中间留空,留空的形状为圆形,堆放时间为1‑2小时;碰青步骤:控制车间的温度为
17

23℃
,空气湿度为
50

70
%,将经过堆放的茶青进行碰青,碰青方式为手工碰青或用摇青机碰青;当碰青方式为手工碰青时,手工碰一来一回算一次,连续碰8‑
10
次;当碰青方式为用摇青机碰青时,设置摇青机的转速为
40

50

/
分钟,连续摇5‑7分钟;静置步骤:控制车间的温度为
17

23℃
,空气湿度为
50

70
%,将经过碰青的茶青以
10

15
公斤一堆进行堆放,设置堆放厚度为
20

30
厘米,每堆茶叶堆中间留空,留空的形状为圆形,静置时间为3‑5小时;凋萎步骤:控制车间的温度为
17

23℃
,空气湿度为
50

70
%,将经过静置操作的茶青摊放在萎凋槽上,设置茶青厚度为5‑8厘米,直流风机功率为
2.5

3.0
千瓦,用调速器调至
20

30Hz
,连续萎凋8‑
10
小时,凋萎至茶青含水量为
60

61
%;揉捻步骤:将萎凋后的茶叶从萎凋槽卸下,装进揉捻机中进行揉捻;发酵步骤: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烘干步骤: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烘干,烘干后摊凉,即得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英红九号红茶低温低湿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当采摘的英红九
号鲜叶的单芽率占
90
%以上时:在所述揉捻步骤中,揉捻时间全程为
50

70
分钟,分两节揉,揉捻程序为:第一节揉
25

35
分钟,包括空揉9‑
11
分钟,轻压5‑7分钟,松压3‑5分钟,轻压7‑9分钟,松压1‑3分钟,下机解块;第二节揉
25

35
分钟,包括空揉4‑6分钟,轻压9‑
11
分钟,松压2‑4分钟,轻压9‑
11
分钟,松压1‑3分钟,下机解块,理条;在所述发酵步骤中,将揉捻后的茶叶装入竹筐或竹匾,设置发酵室温度为
25

26℃
,发酵时间为5‑6小时;在所述烘干步骤中,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设置初烘进风口温度为
115

120℃
,烘干至至少8成干,下机摊凉1‑2小时;然后进行第二次烘干,设置足火进风口温度为
90

100℃
,烘干至含水量为5‑6%,下机摊凉,包装;当采摘的英红九号鲜叶的一芽一叶率占
80
%以上时:在所述揉捻步骤中,揉捻时间全程
60

80
分钟,分两节揉,揉捻程序为:第一节揉
30

40
分钟,包括空揉4‑6分钟,轻压9‑
11
分钟,松压4‑6分钟,轻压9‑
11
分钟,松压4‑6分钟,下机解块;第二节揉
30

40
分钟,包括空揉4‑6分钟,轻压9‑
11
分钟,松压4‑6分钟,轻压
11

13
分钟,松压2‑4分钟,下机解块,理条;在所述发酵步骤中,将揉捻后的茶叶装入竹筐或竹匾,设置发酵室温度为
25

26℃
,发酵时间为5‑6小时;在所述烘干步骤中,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设置初烘进风口温度为
115

125℃
,烘干至至少8成干,下机摊凉1‑2小时;然后进行第二次烘干,设置足火进风口温度为
90

100℃
,烘干至含水量为5‑6%,下机摊凉,包装;当采摘的英红九号鲜叶的一芽二叶率占
80
%以上时:在所述揉捻步骤中,揉捻时间全程
80

100
分钟,分两节揉,揉捻程序为:第一节揉
40

50
分钟,包括空揉
14

16
分钟,轻压9‑
11
分钟,松压4‑6分钟,轻压9‑
11
分钟,松压4‑6分钟,下机解块;第二节揉
40

50
分钟,包括空揉
14

16
分钟,适度重压9‑
11
分钟,松压4‑6分钟,重压9‑
1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康标黄焕党张家旺王秋芬黄育安韦宇冬
申请(专利权)人:英德创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