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膜转印的成像设备及转印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3567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膜转印的成像设备及转印件制作方法,所述的一种具有膜转印的成像设备,包括固定座,同步机构,转印机构,所述转印机构包括顶模,底模,膜片,所述顶模和所述底模相对设置,且所述顶模位于所述底模顶部,所述膜片设置于所述顶模和所述底模之间,所述顶模和所述底模之间还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顶模底部开设有塑形腔,所述底模顶部开设有定位腔,所述塑形腔的顶部与所述膜片的底部活动契合,所述顶模顶部开设有连通所述膜片的注液孔;转印件待浇注时,所述同步机构驱动所述顶模和所述底模相互靠近至所述顶模底部与所述底模顶部相抵,此时所述膜片位于所述塑形腔底部,所述塑形腔和所述定位腔连通形成封闭浇注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膜转印的成像设备及转印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膜转印的成像设备及转印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印刷和图像处理领域,图像转印是一种常见的工艺,它涉及将图像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以实现各种应用,如装饰

纺织品印刷和标志制作等

传统的图像转印方法通常需要手工操作或复杂的设备,导致转印效率低下和工艺质量不稳定,因此我们一般使用膜内转印技术

[0003]而模内转印在注塑的同时,胶片的印刷自动对位印在胶件上,而不要再去喷油丝印等二次的工艺,转印装置主要由顶模

底膜和膜片等组成

[0004]但是在现有的膜内转印设备中,转印后的膜片在开模后无法自动取出,而下一片膜片也无法与模具本身实现自动补料和压合,使得膜内转印的效率较低,无法进行工业化生产;
[0005]因此,拟提出一种具有膜转印的成像设备及转印件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具有膜转印的成像设备及转印件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的膜内转印设备中,转印后的膜片在开模后无法自动取出,而下一片膜片也无法与模具本身实现自动补料和压合,使得膜内转印的效率较低,无法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具有膜转印的成像设备,包括固定座,同步机构,转印机构和膜片传动机构;所述固定座后侧设置有所述同步机构和所述转印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转印机构的外侧,所述膜片传动机构贯穿所述转印机构和所述固定座;所述转印机构包括顶模,底模,膜片,所述顶模和所述底模相对设置,且所述顶模位于所述底模顶部,所述膜片设置于所述顶模和所述底模之间,所述顶模和所述底模之间还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顶模底部开设有塑形腔,所述底模顶部开设有定位腔,所述塑形腔的顶部与所述膜片的底部活动契合,所述顶模顶部开设有连通所述膜片的注液孔;转印件待浇注时,所述同步机构驱动所述顶模和所述底模相互靠近至所述顶模底部与所述底模顶部相抵,此时所述膜片位于所述塑形腔底部,所述塑形腔和所述定位腔连通形成封闭浇注腔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膜片传动机构包括输入端,连接片
,
第一插键
,
第二插键
,
插孔和输出端,所述膜片和所述连接片组合成一组待转印膜片;多组待转印膜片粘合成长条,所述长条两端分别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保持所述长条绷直,且驱动所述长条在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滑动,所述顶模的前侧和所述底模的后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插键和所述第二插键,所述第一插键的底端伸出所述顶模的底端,
所述第二插键的顶端伸出所述底模的顶端,所述第一插键和所述第二插键大小相同且对应设置;所述连接片上开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插键和所述第二插键的所述插孔,所述膜片底部与所述定位腔顶部贴合时,所述第一插键和所述第二插键滑动插入该所述膜片两端的所述插孔,所述插孔配合所述第一插键和所述第二插键限制所述顶模与所述底模的相对位置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同步机构包括上定位座
,
上齿板
,
同步齿轮
,
下定位座
,
下齿板和中心轴,所述顶模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上定位座,所述上定位座底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上齿板,所述底模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下定位座,所述下定位座与所述上定位座对应设置,所述下定位座顶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所述下齿板,所述下齿板与所述上齿板对应设置,所述下齿板与所述上齿板之间共同啮合连接有所述同步齿轮,所述同步齿轮中部固定连接有所述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中部,所述中心轴贯穿所述固定座,且所述中心轴前端连接有驱动机构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同步机构还包括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所述上定位座和所述下定位座前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杆,所述固定座对应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杆开设有上滑孔和下滑孔,所述上支撑杆远离所述上定位座的一端竖直滑动设置于所述上滑孔内部,所述下支撑杆远离所述上齿板的一端竖直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滑孔内部;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杆分别限定所述上定位座和所述下定位座的运动方向,所述中心轴通过所述同步齿轮和所述下齿板驱动所述上定位座和所述上齿板相对于所述膜片做同步靠近
/
远离运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
,
同步带和同步轴,其中一端的所述中心轴伸出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的所述中心轴伸出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同步轴,所述电机与所述固定座之间还设置有所述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绕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同步带外侧,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同步带驱动所述同步轴做同步运动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同步机构还包括上固定槽和下固定槽,所述上定位座对应所述下齿板顶端开设有所述上固定槽,所述下定位座对应所述上齿板底端开设有所述下固定槽,所述顶模和所述底模抵合时,所述下齿板滑动伸入所述上固定槽内部,所述上齿板滑动伸入所述下固定槽内部,所述上固定槽和所述下固定槽分别配合所述下齿板和所述上齿板实现锁定所述顶模和所述底模的相对位置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凝水腔
,
控制管
,
通气口
,
冷却腔,半透膜,封片和连通管;所述顶模内部还开设有所述冷凝水腔和所述冷却腔,所述冷凝水腔设置于所述冷却腔顶部,所述冷却腔设置于所述塑形腔顶部,所述冷凝水腔内部设置有冷凝水,所述冷凝水腔的两对称直角底端均连通设有所述控制管,两端所述控制管底部连通所述冷却腔且贯穿所述顶模,所述冷凝水腔的另外两个直角底端均连通设置有所述通气口,两端所述通气口底部均与所述封片连通,所述控制管与所述冷却腔连通处设置有所述封片,所述封片水平且扭簧连接于所述控制管侧壁,所述封片封闭所述控制管且断开所述封片和所述冷凝水腔;所述通气口顶端设置有所述半透膜,所述半透膜设置为单方面通过气体,而不能通过液体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模顶部对应两端所述控制管处固定安装有所述连通管,所述连通管靠近所述膜片一侧开设有通孔,转印件待浇注时,所述连通管在所述顶
模的驱动下伸入所述控制管内部,所述连通管顶端顶开所述封片,并通过通孔使得所述冷凝水腔和所述冷却腔连通;冷凝水经所述控制管流动至所述冷却腔内部,进而吸收浇注后产生的热量蒸发成热空气,再经由所述半透膜重新回到所述冷凝水腔内部,实现所述顶模内部的水气循环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转印件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具有膜转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同步机构,转印机构和膜片传动机构;所述固定座后侧设置有所述同步机构和所述转印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转印机构的外侧,所述膜片传动机构贯穿所述转印机构和所述固定座;所述转印机构包括顶模,底模,膜片,所述顶模和所述底模相对设置,且所述顶模位于所述底模顶部,所述膜片设置于所述顶模和所述底模之间,所述顶模和所述底模之间还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顶模底部开设有塑形腔,所述底模顶部开设有定位腔,所述塑形腔的顶部与所述膜片的底部活动契合,所述顶模顶部开设有连通所述膜片的注液孔;转印件待浇注时,所述同步机构驱动所述顶模和所述底模相互靠近至所述顶模底部与所述底模顶部相抵,此时所述膜片位于所述塑形腔底部,所述塑形腔和所述定位腔连通形成封闭浇注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膜转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包括上定位座
,
上齿板
,
同步齿轮
,
下定位座
,
下齿板和中心轴,所述顶模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上定位座,所述上定位座底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上齿板,所述底模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下定位座,所述下定位座与所述上定位座对应设置,所述下定位座顶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所述下齿板,所述下齿板与所述上齿板对应设置,所述下齿板与所述上齿板之间共同啮合连接有所述同步齿轮,所述同步齿轮中部固定连接有所述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中部,所述中心轴贯穿所述固定座,且所述中心轴前端连接有驱动机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膜转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还包括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所述上定位座和所述下定位座前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杆,所述固定座对应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杆开设有上滑孔和下滑孔,所述上支撑杆远离所述上定位座的一端竖直滑动设置于所述上滑孔内部,所述下支撑杆远离所述上齿板的一端竖直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滑孔内部;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杆分别限定所述上定位座和所述下定位座的运动方向,所述中心轴通过所述同步齿轮和所述下齿板驱动所述上定位座和所述上齿板相对于所述膜片做同步靠近
/
远离运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膜转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传动机构包括输入端,连接片
,
第一插键
,
第二插键
,
插孔和输出端,所述膜片和所述连接片组合成一组待转印膜片;多组待转印膜片粘合成长条,所述长条两端分别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保持所述长条绷直,且驱动所述长条在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滑动,所述顶模的前侧和所述底模的后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插键和所述第二插键,所述第一插键的底端伸出所述顶模的底端,所述第二插键的顶端伸出所述底模的顶端,所述第一插键和所述第二插键大小相同且对应设置;所述连接片上开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插键和所述第二插键的所述插孔,所述膜片底部与所述定位腔顶部贴合时,所述第一插键和所述第二插键滑动插入该所述膜片两端的所述插孔,所述插孔配合所述第一插键和所述第二插键限制所述顶模与所述底模的相对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姣玉
申请(专利权)人:腾锦广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