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2947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包括:成像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多个间隔元件,包括置于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且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五间隔元件;以及镜筒,用于容纳成像透镜组和多个间隔元件;其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与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5m满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镜头
[0001]分案申请声明
[0002]本申请是2022年06月07日递交的专利技术名称为“光学成像镜头”、申请号为202210638659.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3]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4]近几年来,广角摄像头因其具有较大的视场角,同时景深较长,在自拍时可容纳更广阔的画面背景,同时还可保证清晰的成像效果,使得人物图像在整张图片上所占比例更加合理,可使得图片更加美观。因此,广角摄像镜头在手机上被普遍使用,然而,广角镜头普遍具有体积偏大、结构稳定性差的劣势。
[0005]总所周知,光学成像镜头中的镜片包括成像部分和结构部分,当光入射到结构部分且经镜片反射、折射入射到像面容易形成杂光。而且广角镜头的视场角更大,其结构部分更容易产生杂光。
[0006]因此,如何使得光学成像镜头在保证大广角和长景深的同时,减小的镜片组的轴向长度,使得镜头在轻薄方向上更加具有优势,如何改良镜头中的间隔元件(例如环形光学元件以及遮光片等)的结构,改善杂光和组立稳定性,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包括:成像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多个间隔元件,包括置于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且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五间隔元件;以及镜筒,用于容纳成像透镜组和多个间隔元件;其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与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5m满足:

7.5<(R7+R8)/(D5m

d5m)<

1.0。
[0008]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包括:成像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以及多个间隔元件,包括置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置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置于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且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五间隔元件以及置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六间隔元件;以及镜筒,用于容纳成像透镜组和多个间隔元件;其中,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1s、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

FOV、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
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与镜筒沿光轴方向上的最大高度L满足:

4.0<D1s
×
tan(Semi

FOV)/(∑AT

L)<

2.0;以及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1s、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第五间隔元件与第六间隔元件沿光轴方向上的间隔EP56满足:16.0<(D1s

d2s)
×
f2

(D5m
×
EP56)<33.0。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置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其中,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5.0<d3s/(R5+R6)<10.5。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置于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之间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四间隔元件,其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第四间隔元件沿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CP4、第四间隔元件与第五间隔元件沿光轴方向上的间隔EP45满足:

17.5<(CT5+T45)
×
EP45/(CP4
×
f4)<

5.0。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与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5m满足:

7.5<(R7+R8)/(D5m

d5m)<

1.0。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5s、第六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6s、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满足:10.0<(d5s+d6s)/(CT6+T56)<13.5。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置于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之间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四间隔元件,其中,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第四间隔元件与第五间隔元件沿光轴方向上的间隔EP45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4.0<(d4s

EP45)/CT4<9.0。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置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以及置于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之间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四间隔元件,其中,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第三间隔元件沿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CP3、第四间隔元件沿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CP4满足:11.0<CT3/CP3

CT4/CP4<17.5。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第一间隔元件沿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CP1、第五间隔元件沿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CP5与第六间隔元件沿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CP6满足:|f6
×
CP1/(CP5
×
f5+f1
×
CP6)|<37.0。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间隔元件沿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CP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满足:110.0<(R1+R2)/CP1<135.0。
[00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置于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之间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四间隔元件,其中,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四间隔元件沿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CP4满足:

230.0<f6/R11+R7/CP4<311.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像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多个间隔元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五间隔元件;以及镜筒,用于容纳所述成像透镜组和所述多个间隔元件;其中,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所述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与所述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5m满足:

7.5<(R7+R8)/(D5m

d5m)<

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其中,所述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5.0<d3s/(R5+R6)<1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置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四间隔元件,其中,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所述第四间隔元件沿所述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CP4、所述第四间隔元件与所述第五间隔元件沿所述光轴方向上的间隔EP45满足:

17.5<(CT5+T45)
×
EP45/(CP4
×
f4)<

5.0。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1s、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

FOV、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与所述镜筒沿所述光轴方向上的最大高度L满足:

4.0<D1s
×
tan(Semi

FOV)/(∑AT

L)<

2.0。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置于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六间隔元件,其中,所述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5s、所述第六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6s、所述第六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仁柯再霖王泽光李辉黄崇建朱佳栋丁先翠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