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290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料,其特点在于:有效活性成分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重量百分比为1~60∶80~1。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复配后,具有明显增效和持续防治效果,并扩大了杀虫谱,对蔬菜菜青虫、小菜蛾、水稻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蚜虫、红蜘蛛等有较高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涉及一种有效活性成分含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 组合物用于防治蔬菜虫害的应用。
技术介绍
噻虫啉,英文通用名Thiacloprid,化学名称为3_ (6_氯_5_甲基吡啶)_1,3_噻唑 烷-2-亚氰胺,分子式为C13H5N4SCL噻虫啉是新型氯代烟碱类杀虫剂,作用机理与其它传统杀虫剂有所不同。它主要 作用于昆虫神经接合后膜,通过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干扰昆虫神经系统正常传导,引 起神经通道的阻塞,造成乙酰胆碱的大量积累,从而使昆虫异常兴奋,全身痉挛、麻痹而死。 具有较强的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与常规杀虫剂如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 类没有交互抗性,因而可用于抗性治理,是防治刺吸式和咀嚼式口器害虫的高效药剂之一。丁硫克百威,英文通用名carbosulfan,分子式为C2tlH32N2O3S,化学名称为2,3_ 二 氢-2,2-二甲基苯并呋喃-7-基(二丁基氨基硫)甲基氨基甲酸酯。丁硫克百威为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在昆虫体内代谢为有毒的呋喃丹起杀虫作 用,其杀虫机制是干扰昆虫神经系统,抑制胆碱酯酶,使昆虫的肌肉及腺体持续兴奋,而导 致昆虫死亡。该药具内吸性,对昆虫具有触杀及胃毒作用,持效期长,杀虫谱广,可用于防治 果树、水稻、蔬菜上的多种害虫。含有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虫剂品种在农业害虫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连 续使用后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使用次数多将会加重环境污染。而不同组分进行复配,能有 效克服以上缺点。同时,利用两种活性组分混配所产生的增效作用,可以提高防效,减少有 效成分的用量,节约用药成本,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是综合防治害虫的 重要手段。目前,噻虫啉和丁硫克百威的复配及应用尚无人报道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满足农药生产的需要,充分利用两种活性组分混配所产生的增效作用、提高 防效、降低农用成本并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复配的含噻虫啉与丁硫克百 威的杀虫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含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包 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料,有效活性成分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百比为1 60 80 1。所述的含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百分比 为1 40 60 5。所述的含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百分比 为5 25 40 5。所述的含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杀虫组合物,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百分比为5 20 30 10。所述的含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杀虫组合物,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的最佳活性配比 为5 1 1 15,更优选的配比为1 1 1 10。所述的含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按本
公知的方法,加入常规 助剂,可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所述的含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蔬菜菜青虫、小菜蛾、 水稻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蚜虫、红蜘蛛。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噻虫啉和丁硫克百威复配后,对靶标害虫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两者复配具有 明显增效和持效作用;(2)扩大了杀虫谱,对蚜虫、红蜘蛛、稻飞虱有特效;(3)减少了农药的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4)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 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 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 <80为拮抗作用, 80 ( CTC ( 120为相加作用,CTC > 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应用实施例一供试昆虫棉花蚜虫,人工饲养3代后备用。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噻虫啉原药、丁硫克百威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 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计五个梯度浓度处理,以不含原药 的空白处理做对照。试验方法试验时分别将噻虫啉、丁硫克百威以及各混配剂的母液稀释成以上5 个系列浓度,分别置于烧杯中备用。采用先浸叶后接虫的方法,将未接触任何药剂的大小一 致的新鲜棉花叶在配置好的药液中浸泡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养虫盒中,然后接上供 试蚜虫,在25°C条件下饲养,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所用试虫数为2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 于72h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tl值。若对照死 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计算公式如下 将棉花蚜虫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μ g/ml)转换成对数值(χ), 以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值。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 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噻虫啉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噻虫啉的LC5O 丁硫克百威的毒力指数(Tl) =---XlOO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噻虫啉的ΤΙΧΡ_#+丁硫克百威的TIXP丁硫克百威共毒系数(CTC)=" 式中M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 为丁硫克百威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P Bfcw为噻虫啉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不同配比对棉花蚜虫的毒力测定供试药剂配比回归方程 Y=bX+aLCso (μ g/mL)共毒系数 (CTC)噻虫啉_Y=1.7743X+2.98313.57_丁硫克百威_Υ=1.6532Χ+3.887028.61_噻虫啉丁硫克百威5 1Υ=1.7427Χ+3.05723.25128.61噻虫啉丁硫克百威1 1Υ=1.7250Χ+3.23833.92161.94噻虫啉丁硫克百威1 5Υ=1.6893Χ+3.42846.13215.18噻虫啉丁硫克百威1 10Υ=1.6601Χ+3.684510.57165.28噻虫啉丁硫克百威1 15Υ=1.6324Χ+3.833814.52136.99由表1可知,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以及复配产品对棉花蚜虫室内毒力测定实验 发现,噻虫啉的毒力高于丁硫克百威,当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配比为5 1、1 1、1 5、 1 IOU 15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所以说噻虫啉丁硫克百 威在5 1至1 15之间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尤其当噻虫啉丁硫克百威=1 5时, 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应用实例二20%噻虫啉· 丁硫克百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噻虫啉10 %、丁硫克百威10 %、烷基苯磺酸钙盐2 %、烷基酚聚氧乙烯嘧2 %、十二 烷基硫酸钠2 %、湿润渗透剂F 2 %、白炭黑32 %、硅藻土 40 %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 20%噻虫啉· 丁硫克百威可湿性粉剂。该配方按1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水稻 稻飞虱效果为94. 13% 96. 38%。48%噻虫啉悬浮剂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45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0. 64%和76. 55%。在实验 中,专利技术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应用实例三30%噻虫啉· 丁硫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料,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噻虫啉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百分比为1~60∶80~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