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碲氧烷类化合物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2804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碲氧烷类化合物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碲氧烷类化合物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聚碲氧烷类化合物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相比于当前已经大规模商业化的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因较轻的重量

灵活

半透明及可溶液制备和低成本的优势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将光电转化效率做到了接近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水平

但是受限于其较差的稳定性,使得其在光伏市场的竞争力被大幅削减

具体而言,太阳能电池在光照条件下,具有更高能量的紫外线会诱导光活性层降解或氧化,导致产生较明显的相分离,晶界缺陷逐渐变多,最终导致其丧失器件性能

此外,在持续的热老化条件下,光活性层的表面也会变得逐渐粗糙,最终会与电荷传输层的界面发生分离,导致电子和空穴不能被有效传输,产生大量的复合损失

此外,空气中的水或氧气进入器件内部后,也会诱导光活性层产生副反应,大幅降低了器件的稳定性/>。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聚碲氧烷类化合物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碲氧烷类化合物具有通式
(I)
所示结构:其中,
R1和
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

羟基
、C1~
C
20
的直链或支链烷硫基
、C1~
C
20
的直链或支链硅烷基

或者具有通式
(II)
所示结构:其中,
R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羟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羧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醛基

或羟基芳香基,
x
为1~
20
之间的任一整数;
n

1000

5000
之间的任一整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碲氧烷类化合物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
R1和所述
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

羟基
、C5~
C
20
的直链或支链烷硫基
、C5~
C
20
的直链或支链硅烷基

或者具有所述具有通式
(II)
所示结构,其中,所述
R3选自羟基

羧基

醛基
、C5~
C
20
烷基取代的羧基
、C5~
C
20
烷基取代的羧基
、C1~
C4芳基取代的羧基
、C1~
C4芳基取代的醛基

或羟苯基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碲氧烷类化合物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
R1和所述
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

羟基
、C1~
C5的直链或支链烷硫基
、C1~
C5的直链或支链硅烷基

或者具有所述通式
(II)
所示结构,其中,所述
R3选自

OH、

COOH、

CHO、

COOCH2CH3、
或者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碲氧烷类化合物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
R1和所述
R2相同,且均为正辛基
。5.
一种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导电基底
(10)、
第一电荷传输层
(20)、
光活性层
(30)、
第二电荷传输层
(40)
和金属电极层
(50)
,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还包括紫外吸收层
(60)
,所述紫外吸收层
(60)
设置在所述透明导电基底
(10)
与所述光活性层
(30)
之间的任意位置,且所述紫外吸收层
(60)
的材料为聚碲氧烷类化合物;所述光活性层
(30)
的材料为钙钛矿活性材料

或者钙钛矿活性材料与聚碲氧烷类化合物的
混合物

或者有机光伏材料

或者有机光伏材料与聚碲氧烷类化合物的混合物;所述聚碲氧烷类化合物具有通式
(I)
所示结构:其中,
R1和
R2分别与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具有相同的定义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吸收层
(60)
设置在所述透明导电基底
(10)
与所述第一电荷传输层
(20)
之间

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荷传输层
(20)
与所述光活性层
(30)
之间

或者同时设置在所述透明导电基底
(10)
与所述第一电荷传输层
(20)
之间以及所述第一电荷传输层
(20)
与所述光活性层
(30)
之间,所述第一电荷传输层
(20)
和所述第二电荷传输层
(40)
分别独立地为电子传输层或空穴传输层,且所述第一电荷传输层
(20)
和所述第二电荷传输层
(40)
不同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吸收层
(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涛邱开富周晓波吴涛牛闯宗贝贝王永谦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爱旭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富山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