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萍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清除面部老年斑(脂褐素)的黄皮酰胺复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2652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妆品制剂领域,公开一种用于清除面部老年斑(脂褐素)的黄皮酰胺复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复合纳米乳微颗粒呈卵圆形、粒径小,分布也非常均匀,因此,其对皮肤渗透作用快、吸收效果好。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清除面部老年斑纳米乳复合物外用制剂,安全性高,无需医务监督使用,给药方便,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简练、技术操作简单,整个制备过程不需特殊仪器和设备,纳米乳配制可在常温条件下自发形成纳米乳体系,既可节约能源和成本,又不污染环境,适合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清除面部老年斑的新型外用制剂,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清除面部老年斑(脂褐素)的黄皮酰胺复合纳米乳透皮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透皮制剂
技术介绍
透皮制剂目前医药领域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了 ,因为透皮制剂具有一般剂型不具备 的优势。透皮制剂不受消化道内PH值、食物、药物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可以避免功效成分在 肝脏的首过效应,可以控制给药剂量、速度,另外透皮制剂在体表给予,使用方便,且一旦出 现问题,可以随时中断给药。 但由于皮肤屏障的特点,可严格限制外源性物质,包括蛋白质、水、糖、脂质、维生 素、无机离子或化妆品功效成分等任何物质通过,包括祛老年斑透皮功效成分等均无法或 很难通过完整的皮肤角质层屏障而发挥应有的生物学作用。 事实上,在表皮角质层中存在着潜在的两个通道一是在每3-10个角质细胞束之 间存在较宽的裂缝(宽度> 0. liim) ;二是在每个角质细胞间存在的均匀狭窄的渗透性较 差的通道(平均孔径30nm)。因此,要使功效成分能发挥其作用及优势,必须使它们能够有 效地透过表皮这道屏障;而要使这些功效成分透过表皮屏障发挥其生物作用及优势,除非 采用一些有效方法突破以下途径即可逆性地改变皮肤角质层中扁平角化细胞的有序叠集 排列结构,增大表皮细胞间隙,并使其类脂质完全流化;增强皮肤表面角蛋白中含氮物质与 水的结合能力,提高角质层的水合作用;有效溶解皮肤皮脂腺管内皮脂或腺腔壁上皮脂性 分化细胞,降低皮脂腺管内疏水性;通过膨胀和软化角质层,使汗腺、毛囊的开口变大从而 促进功效成分透皮吸收;在促进其透皮的同时抑制血液流速,使其在皮肤局部浓度增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量研发人员不仅在外用产品的配方和工艺流程方面进行 深入探讨和精心设计,而且在溶媒的种类,基质的调配,促功效成分透皮,调节经皮吸收机 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并尝试或研制了一系列皮肤功效成分的靶向载体及转运系 统。例如,在透皮制剂中添加有利于促皮肤功效成分透皮吸收的天然制剂,如添加萜类包 括单萜、倍半萜、三萜类化合物;精油包括薄荷油、丁香油、迷迭香油、玫瑰油、茉莉油、熏 衣草油、月桂油等;生物碱;内酯;其它如薄荷醇及冰片等。还有添加一些有利于功效成 分透皮吸收的合成制剂,如有机酸及其酯类包括脂肪酸、脂肪酸酯、氨基酸酯、内酰胺酯、 胆碱酯等;吡咯烷酮类;磷脂和磷酸盐类;酰胺类;酶类等。其中过去最常用的有二甲基亚 砜、十四烷基硫酸钠、月桂氮唑酮、月桂酸、可可脂、松节油、鲨烷等,而月桂氮唑酮已成为一 些新的促透皮剂的参照物。这些促透皮吸收合成制剂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溶解皮肤表面的脂 质、使表皮蛋白质变性、同时,通过对功效成分增溶或助溶等方式,以增加其穿过皮肤角质 层屏障的通透性和它们在表皮各层中的扩散及分布,从而达到促进功效成分透皮吸收的目 的。 然而,尽管上述促皮肤渗透剂在促进皮肤功效成分透皮吸收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 用,但由于透皮机制中功效成分的来源不同,其理化特性也各不相同,有些是水溶性,有些 是脂溶性,有些是醇溶性,还有些是水油双溶或双不溶性,因此,解决上述促皮肤渗透剂与 功效成分之间的溶解性和稳定性都非常困难;而且,有些功效成分的分子量小,有些功效成 分的分子量大,分子结构和形态也差异明显,单靠上述促皮肤渗透剂的被动透皮效应,仍不 足于使功效成分顺利的透皮吸收并发挥最大的生物学作用,有些功效成分甚至仍无法透皮 吸收和发挥其应有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随着上述促皮肤渗透剂大多数是化学合成或半合 成制剂,如使用浓度的加大或使用过于频繁,不仅使产品的成本增加,而且,还将会使皮肤的过敏率和剌激性加大,毒副作用更加明显;此外一些功效物质对热、对ra值、对光照、对氧化反应敏感,因此,即使上述促皮肤渗透剂能促进功效成分透皮吸收,但由于功效成分的 不稳定性,在具体配制产品的实施过程中又容易使这些功效成分失活而无法发挥其相应的 作用。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和不足,有学者在近年提出了将脂质体(Liposome)技术应用 于在化妆品中。脂质体是一种较好的促功效成分透皮吸收的载体,它是由脂质双分子层膜 包封而成的中空球状体,直径约在100-1000nm之间,因其组成成分和结构与生物膜和细胞 膜极相似,较易使功效成分透过皮肤角质层屏障进入皮下。虽然,脂质体作为功效成分载 体系统确有利于发挥其生物学效应,且外用产品制剂方面表现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它作为 载体制剂,尚存在一些问题仍有待克服和解决脂质体在制备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过多, 特别是三氯甲烷(氯仿)、甲醇等有机溶剂使用过多,不仅造成成本升高,且对制备者健康 影响很大,同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等;脂质体的制备以磷脂(大豆磷脂和卵黄磷脂)和 胆固醇为主,磷脂(大豆磷脂和卵黄磷脂)价格昂贵,不仅大大增加产品成本,使成品成本 价格较高,而且,它在制备过程中的溶解十分困难,费时、费事、费力,操作起来也十分麻烦; 尽管功效成分被脂质体包裹好,但表面已完全形成一种类脂质结构,因此,在配制水溶性功 效成分时却难以相溶,而且,与其它制剂的相溶性也存在一定问题;除此之外,在实际应用 时,脂质体的长期稳定保存有一定困难,而且放置一段时间后,被脂质体包裹的透皮功效成 分仍能自动渗漏和溢出,稳定性较差,失去包裹意义;功效成分脂质体的制备受很多因素影 响和干扰,尤其是目前脂质体的操作技术,尚不能使脂质体对功效成分的包封率很高,实际 上制备的功效成分脂质体的包封率较低;因脂质体本身的理化特性加上工艺操作本身的问 题,比较而言,脂质体的粒径仍然较大,且分布不均,这也影响了其功效的发挥;脂质体仍属 于被动载体,其靶向作用仍然有限,因此,作用效果也受一定影响。 近期又诞生了一种新的载体制剂一纳米乳(nanoemulsion)。纳米乳由Schulman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有药用纳米乳问世,而纳米乳真正 在药用制剂中应用也就近几年的事。纳米乳以极微粒著称,它是由油相、水相、乳化剂和助 乳化剂组成的乳滴粒径约为10-100nm之间的透明或半透明液体,其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液 体中形成胶体分散系统,具有一定的乳光,其乳滴大多为球形,且大小比较均匀,流动性良 好,经加热或高压灭菌或离心分离也不会使之分层,通常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纳米乳和普 通乳状液的两个根本不同在于首先,普通乳液的形成一般需要外界提供能量,而纳米乳的 形成是自发的;其次,普通乳液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在存放过程中将发生聚结而最终分为 油、水两相。而纳米乳是热力学稳定体系,不会发生聚结。 纳米乳作为透皮制剂的载体,展现出诱人的前景,主要原因是①与亚微乳相比, 纳米乳更有利于生物活性物质和功效成分均匀分布;②与微乳相比,纳米乳仅需要常规用 量的表面活性剂;③与脂质体等其它相比,纳米乳更加稳定,制备更易工业化或产业化。空白纳米乳外观呈淡蓝色乳光,分子量小,易于吸收,使用舒适等。 老年斑概念 老年斑(Senile Speckle,简称SS)或(senile plaques,简称SP)是人皮肤老化最为突出、最为典型、最为直观的特征之一,是由衰老所产生的脂褐素不断沉积于皮肤细胞、汗腺细胞中而逐渐形成于皮肤表层,尤以老年人皮肤表面出现最多,在人体皮肤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清除面部老年斑(脂褐素)的黄皮酰胺复合纳米乳透皮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黄皮酰胺1~5%对氯苯氧乙酸二甲氨基乙脂0.700-0.950%超氧化物歧化酶0.005-0.007%维生素E1.2~2.5%姜辣素1.0~1.5%沙棘油1.0~1.5%肉豆蔻酸异丙酯12~16%辅酶Q101.0~1.5%三蒸水32~35%柠檬酸0.1~0.2%柠檬酸钠0.60~0.85%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32~36%聚甘油脂肪酸酯10~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鹏朱晓亮董萍丁克祥左夏林丁宇
申请(专利权)人:董萍丁克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