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倾斜结构的太阳能自动除雪器
[0001]本申请涉及太阳能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倾斜结构的太阳能自动除雪器
。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板一般指太阳能电池
。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直接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薄片,又称为“太阳能芯片”或“光电池”,它只要被满足一定照度条件的光照度,瞬间就可输出电压及在有回路的情况下产生电流
。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成电能的装置
。
在降雪时,太阳能板上容易覆盖有大量积雪,积雪覆盖在太阳能板表面会阻碍太阳辐射的吸收和转换,从而降低太阳能板的能量输出效率
。
同时积雪的重量可能会对太阳能板产生压力并引起结构损坏,长时间的积雪覆盖也可能导致雪的积累和冰封,增加太阳能板的维护难度
。
进而需要对覆盖在太阳能板上的积雪进行清理,现有的除雪技术主要包括人工除雪和机械除雪,人工除雪是利用各种除雪工具,机械除雪是包括除雪机器人和设置在太阳能支架上的除雪装置
。
[0003]如在现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倾斜结构的太阳能自动除雪器,包括安装架
(1)
以及转动设置在安装架
(1)
上的调控杆
(11)
,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
(1)
和调控杆
(11)
上设置有除雪装置
(2)
;所述除雪装置
(2)
包括固定套设在调控杆
(11)
上的三角转座
(21)
,所述三角转座
(21)
上固定安装有承托底板
(22)
,所述承托底板
(22)
上放置有太阳能板
(23)
,所述安装架
(1)
一侧固定设置有侧撑底座
(24)
,所述侧撑底座
(24)
上固定安装有控制箱
(25)
,所述控制箱
(25)
上设有用于驱动承托底板
(22)
转动的自动调控机构
(3)
,所述承托底板
(22)
上设置有用于清理太阳能板
(23)
表面结冰的热能除冰机构
(4)。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倾斜结构的太阳能自动除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调控机构
(3)
包括定时控制器
(31)、
连接柱
(32)、
转动齿轮
(33)、
驱动器
(5)
以及自动控制组件
(6)
,所述定时控制器
(31)
通过圆弧托板
(34)
固定安装在控制箱
(25)
外侧壁上,所述连接柱
(32)
一端固定安装在调控杆
(11)
的一端,另一端穿透并伸入控制箱
(25)
内,所述控制箱
(25)
上开设有供连接柱
(32)
穿透伸入的圆柱孔
(251)
,所述转动齿轮
(33)
固定套设在处于控制箱
(25)
内的连接柱
(32)
上,所述驱动器
(5)
设于控制箱
(25)
内,所述自动控制组件
(6)
设于控制箱
(25)
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倾斜结构的太阳能自动除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
(5)
包括驱动齿条
(51)、
方形抵块
(52)
以及驱动气缸
(53)
,所述驱动齿条
(51)
通过燕尾杆
(54)
限位滑动设于控制箱
(25)
内侧壁上,并与转动齿轮
(33)
相啮合,所述控制箱
(25)
内侧壁上开设有供燕尾杆
(54)
滑动安装的燕尾滑槽
(252)
,所述方形抵块
(52)
固定安装于驱动齿条
(51)
和方形抵块
(52)
下端,所述驱动气缸
(53)
设置于控制箱
(25)
内,且伸缩端与方形抵块
(52)
下侧固定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倾斜结构的太阳能自动除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组件
(6)
包括限位梯形板
(61)、U
形定位杆
(62)、
反应驱动盒
(63)
以及反应驱动单元
(7)
,所述限位梯形板
(61)
通过
T
形块
(64)
横向滑动设置在处于驱动齿条
(51)
上方的控制箱
(25)
内侧壁上,所述控制箱
(25)
内侧壁上开设有供
T
形块
(64)
滑动安装的横向滑槽
(253)
,所述
U
形定位杆
(62)
固定安装在控制箱
(25)
内侧壁位于横向滑槽
(253)
处,所述反应驱动盒
(63)
固定设置于控制箱
(25)
外侧壁上,所述反应驱动单元
(7)
设于反应驱动盒
(63)
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倾斜结构的太阳能自动除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驱动单元
(7)
包括
U
形底座杆
(71)、L
驱动座
(72)、
侧位吸铁块
(73)、
底位吸铁块
(74)、
侧位电磁铁
(75)、
底位电磁铁
(76)、
燕尾适配座
(77)、
外侧连杆
(78)、
内侧连杆
(79)
以及反应器
(8)
,所述
U
形底座杆
(71)
竖直固定设于反应驱动盒
(63)
内,所述
L
驱动座
(72)
限位滑动设于
U
形底座杆
(71)
上,所述侧位吸铁块
(73)
和底位吸铁块
(74)
分别固定嵌设于
L
驱动座
(72)
侧面和底端,所述
L
驱动座
(72)
上分别开设有供侧位吸铁块
(73)
和底位吸铁块
(74)
嵌设安装的嵌设侧槽
(721)
和嵌设底槽
(722)
,所述侧位电磁铁
(75)
嵌设安装于
U
形底座杆
(71)
上,所述
U
形底座杆
(71)
上贯穿开设有供侧位电磁铁
(75)
安装的侧位通孔
(711)
;所述底位电磁铁
(76)
嵌设安装在处于
L
驱动座
(72)
下方的反应驱动盒
(63)
内底面上,所述反应驱动盒
(63)
上开设有供底位电磁铁
(76)
安装的底位槽
(631)
,所述燕尾适配座
(77)
限位滑动设于反应驱动盒
(63)
内底面上,所述反应驱动盒
(63)
上开设有供燕尾适配座
(77)
安装的燕尾底槽
(632)
,所述外侧连杆
(78)
一端铰接设于
L
驱动座
(72)
上,另一端与燕尾适配座
(77)
转动连接,所述内侧连杆
(79)
一端铰接设于
L
驱动座
(72)
上,另一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钱波,杨德瑜,汤旭盛,屠百龄,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至数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