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2524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桩基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基结构、建筑结构及建筑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桩基结构

建筑结构及建筑物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随着全球的能源短缺和气候恶化,节能环保成为未来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

在建筑结构领域,节能与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重点,节能与绿色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

适用

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0004]在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在桩基础技术中,通过钻孔

挖掘或挤压成孔,将钢

混凝土

木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柱形体埋入地下,以此来加固地基,提高地基基础的承载力,达到支撑建筑物重量

抵抗风荷载和地震力的目的

[0005]目前建筑的绿色节能主要是对建筑规划分区

群体和单体

建筑朝向

间距

太阳辐射

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研究的重点在于上部结构的保温隔热

通风采光,对地下能源的利用较小

例如:窑洞能够实现冬暖夏凉,就是充分利用了地下能源,可是现在建筑大都是多高层建筑,不宜埋入地下,新兴的水源热泵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既可供热又可制冷,但一般单独建设的水源热泵系统成本太高,建设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桩基结构

建筑结构及建筑物,所述方案通过在桩基础中设置热循环系统,充分利用了地层深处能源,不仅可以供热又可以制冷,该种建筑结构热量交换效率高

施工方便

经济实用

绿色环保

节约能源,且冬暖夏凉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桩基结构,包括桩基本体,所述桩基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储水结构,所述第一储水结构通过连通管与上部建筑结构的散热系统管线连通;所述桩基本体底部设置有用于热交换的第二储水结构,所述第二储水结构通过冷热水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储水结构连通;所述第二储水结构设置于地下水平面以下

[0008]进一步的,所述桩基本体底部设置有扩大头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部建筑结构与桩基本体之间设置有筏板基础,所述筏板基础内布设有集水管;
[0010]或,所述集水管分别与上部建筑结构内部布设的散热系统管线以及桩基本体的连通管连接

[0011]或,所述集水管和散热系统管线均与换水泵连接,通过所述换水泵实现上部建筑结构与桩基本体的热循环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包括上部建筑结构及桩基
本体,其中,所述上部建筑结构内部布设有散热系统管线;所述桩基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储水结构,所述第一储水结构通过连通管与上部建筑结构的散热系统管线连通;所述桩基本体底部设置有用于热交换的第二储水结构,所述第二储水结构通过冷热水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储水结构连通;所述第二储水结构设置于地下水平面以下

[0013]进一步的,所述桩基本体底部设置有扩大头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上部建筑结构与桩基本体之间设置有筏板基础,所述筏板基础内布设有集水管;
[0015]或,所述集水管分别与上部建筑结构内部布设的散热系统管线以及桩基本体的连通管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集水管和散热系统管线均与换水泵连接,通过所述换水泵实现上部建筑结构与桩基本体的热循环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包括若干上述的桩基结构,以及采用上述的建筑结构

[0018]进一步的,若干桩基结构的第一储水结构通过连通管与筏板基础内布设的集水管连通,通过所述集水管实现各个桩基结构中管路的汇集

[0019]进一步的,通过在所述集水管处集中设置换水泵,实现上部建筑结构散热系统管线与各桩基结构管路中的冷热水集中交换

[0020]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0021](1)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桩基结构

建筑结构及建筑物,所述方案通过在桩基础中设置热循环系统,充分利用了地层深处能源,不仅可以供热又可以制冷,该种建筑结构热量交换效率高

施工方便

经济实用

绿色环保

节约能源,且冬暖夏凉

[0022](2)
所述建筑结构利用桩基础设置热循环系统,冬季时地层深处温度高于上部建筑结构,循环系统可以用来供热,夏季时地层深处温度低于上部建筑结构,循环系统可以用来制冷,充分利用了地层深处能源,建筑可以实现冬暖夏凉,节约能源,绿色环保

[0023](3)
所述建筑结构中的第二储水结构
(
即用于热交换的水桶
)
埋在桩端以下,直接与地下水接触,热交换速度更快,随着地下水流动,能够利用更多的地下能源,大大提高了热量交换效率;所述建筑结构中热循环系统在多个桩基础中分散布置,热交换区域更广,热交换更有效

[0024](4)
所述建筑结构中各桩基础中的管线在筏板内进行汇总集线,并集中设置换水泵,不仅可以节约集线所需空间,而且集中控制主动调节,使用更方便;所述建筑结构利用下部桩基挖孔把第二储水结构埋入地层深处,并在下部桩基内部埋设第一储水结构和连接管线,不仅实现了一孔多用和一桩多用,而且又节省了下部桩基的混凝土量,施工方便,经济实用

[0025](5)
所述建筑结构在桩基础端部设置扩大头,既满足桩基础的承载力,又减少了第二储水结构的上部荷载

[0026]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7]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桩基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1为上部建筑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桩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基本体,所述桩基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储水结构,所述第一储水结构通过连通管与上部建筑结构的散热系统管线连通;所述桩基本体底部设置有用于热交换的第二储水结构,所述第二储水结构通过冷热水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储水结构连通;所述第二储水结构设置于地下水平面以下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本体底部设置有扩大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建筑结构与桩基本体之间设置有筏板基础,所述筏板基础内布设有集水管;或,所述集水管分别与上部建筑结构内部布设的散热系统管线以及桩基本体的连通管连接;或,所述集水管和散热系统管线均与换水泵连接,通过所述换水泵实现上部建筑结构与桩基本体的热循环
。4.
一种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建筑结构及桩基本体,其中,所述上部建筑结构内部布设有散热系统管线;所述桩基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储水结构,所述第一储水结构通过连通管与上部建筑结构的散热系统管线连通;所述桩基本体底部设置有用于热交换的第二储水结构,所述第二储水结构通过冷热水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储水结构连通;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昌斌徐俊祥孙晓红申加胜李旭黄君宁梁玉红张维刚慕建磊王艳强马云良李九艳杨斌王君鹏刘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